我是谁? 这是个经典的哲学问题。对于“我”,我们似乎很了解,却又似乎什么都不了解。 那什么是我?我是谁?这些问题的不断审视,有助于我们对自己能够有更多的了解,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石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景色。 中国诗词流传千年,虽然读诗极早,但却理解浅薄。常常就想到,这风景、这天地、这花鸟、这水火有必要这么描写吗?有必要这么矫情吗?但就和很多事情一样,年少不懂,中年才知。而深刻了解文人背后的故事,就更感诗词的内涵,山水之后是人心,花鸟傍侧染情怀。诗词中,最喜欢李白、杜甫、苏轼、岳飞、辛弃疾和毛泽东,不同的年代再次读来,又有新的感悟,他们有豪迈、有洒脱、有抱负、有执着。 十二年前,我立志此生一定要完成四本书:诗词、散文、杂文和小说。目标不大,但也绝对不小。写作和看书研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需要灵感、共鸣、感悟和写作功底。我个人比较喜欢总结,在我看来,诗词创作就分八步:身查、心动、立意、明题、选律、切韵、行文、反思,这就是一个闭环,真正的落笔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在动笔之前,创作已经四分之三。而酝酿和积淀更是在真正创作之前的重点,没到时候,是没有结果的。很庆幸十二年前,我抓住了感觉,采取了行动,坚持了下来,形成了习惯。十二年前我坚信:我,内心已然充盈,急需进行释放!虽,行文些许青涩,拙作参差不齐;但,谁能初试学步,堪比诗仙文豪?作,坚持细水长流,终能聚液成湖。十二年后,我也能坚持下去。 我写作诗九年后,才敢勇敢跃入词的海洋,每用一种词牌,就感受到跨越时空的共鸣。临江仙踏莎行,满庭芳暗香;天净沙蝶恋花,苏幕遮竹枝;鹧鸪天相见欢,风入松疏影;泛兰舟过涧歇,芳草渡寻梅。自创词牌《叠纪》,天人合一乃能促成,而一八年夏天,连作六首满江红,畅意抒发,极度愉悦。 我出生在腊月,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小名“迎春”。 按照一年分四季,我度过了三十五个春夏秋冬,但经过深思,按照一个新的角度,有了全新认识。刚出生的第一年,我度过了第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然后到小学前,我度过了第二个周期的春季;五到十一岁的小学时光成为了第二个夏季;十二到十七岁的中学时光是收获的季节,成为了第二个秋季;十八到二十三岁则是我的第二个冬季。每一个季节,因为经过的事情,心态、性格等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从零七年起,我遇到了老周,到现在正好十二年,这十二年成为我人生的升华。十二年是一纪,也是一季,这是我的第三个春天。 这个春天,我天南海北,游历中国;这个春天,我收获真爱,对眸牵手;这个春天,我为夫相守,为父相拥;这个春天,我学诗习词,凝结《迎春集》,总共不到两万字,一百九十九首诗词。 今天,这是一个普通的年末,也是一个特殊的年末,马上即将迎来我的第三个夏季。这也是《盛夏》的开端,盛夏之后应清秋,清秋之后满华冬。华冬之后又一轮,应该就是《又春》了吧。 这很难,真的很难,多少次我绞尽脑汁,多少次我头痛欲裂,多少次我跪求一字,多少次我想到放弃。但成就自我确实就是这么难。 也许将来消散如风,也许永远玉中含瑕,也许只是共振寥心,也许不能传承过往。但又怎么样呢?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坚持一辈子,这本身就够了。 没有人一开始就是神话,他们总是笑话出场,然后传为佳话,最后成为神话。 我是谁? 我是一个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践行者。在诗词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这种美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在纷繁世界浩瀚的信息中,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将其凝结为晶莹的宝石。十二年前我遵从内心的呼喊,开始了我的诗词创作,十二年后的十二月,我又遵从内心的渴望,开始更多形式、更多内容的写作。 看到过一个文章,当你熟练写作诗词的时候,写作其他形式的文章,就完全不是问题。这给我极大信心,没有字数限制,没有平仄韵律,没有对仗对偶,一个更加宽广的未来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我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度过我的前半生后,我将更加认真的绘制属于我的四春三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