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就是不断学会告别

 芥末冰淇淋 2022-06-08 发布于广东

“怎么告别才没那么难过呢?”

“告别也需要仪式感!”

01

人还在的时候,总以为还有见面的机会;但人生是个减法,见一次面,通一次电话,就少一次,所以每一次的见面,都要珍惜!

疫情的原因,从20年过完年到现在,我回家的次数只有两次。

本就回家很少的我总会让身边的人觉得我有些“冷酷”。

第一次回家是因为办理了户口转移,本可以选择将户口本邮寄回去,想了想疫情有好转,刚好有时间,就回去了。

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受,越长大就越不愿意回家。

一是在外时间长,有了独立的空间,不想再去融入所谓的“亲人感”;

二是和家人渐行渐远的亲密和话题。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我自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回家的欲望,不恋家,这或许是和家里关系的原因。

在我人生头18年中,除了上学外,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

他两算是我最亲密的人,也是我自认为最疼我的人。

记得每年的寒暑假,一到放假,不是把我送回老家,就是被爷爷接走,长大一些就自己坐车回去。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安排,或许是老人家想孩子,需要陪伴,又或许是父母需要自己的空间吧。

长大后回想这一切,他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从没问过我的意见

所以,在这5-6年里,因为某些事,我和家里的关系有些矛盾,变得紧张,这也是我为什么宁愿独自享受“孤独自由”,也不回家的原因。

我每次给自己回家的理由,那就是看望爷爷奶奶,除了这个,无其他。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和思想一年不如一年,自从前两年两人得了几场病,认人的能力越来越差。

每次见到我,不是认错人,就是不认识。要告诉好多遍,才会反应过来我是谁。

既伤心又无奈,印象中高大的爷爷,能说会道的奶奶一去不复返了。

今年又因为疫情在外就地过年,过后在正月十五的时候第二次回家。

这次他两是完全忘了我,告诉好几遍也不知道了。

因为要去其他城市学习生活好长一段时间,我告诉他们,以后我回来看你们会更少了,下次再见到你们的时候,会不会更不认识我了?

我还打趣的说:如果不认识我,就再也不回来了~

或许在他们现在的意识里,已经没有我的存在了,但是我还是始终相信,他们是不愿忘记我,才把我藏在意识最深处,永久封存起来。

我也慢慢地懂得,所谓亲人一场,只不过是自己和他们的缘分,在今生都是互相渐行渐远。

02

19年,刚过完五一假期,家里出了事:我姑父去世了。

事情比较突然,说是前一天晚上还和我姑说笑,第二天早晨人就没了。

当家里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特别是我姑和孩子们,一时间接受不了。

那段时间,每家都在压抑中度过,每个人都各有心思不开心。

姑父和我姑都是二婚,但是两人感情很好。从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最后的欣然接受,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没想到姑父却没有任何交代的走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姑姑都在自责:那天我不该让他自己睡的,第二天早班又怎样,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好多事没有交代。

可是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学会了接受,但从未学会告别。

03

有人问:人的一生有多少场告别?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告别。

睡觉前的晚安;分手时的再见;看着别人远去的背影;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

这都是在告别。

面对告别,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做的只需要好好说再见,让告别有仪式感,才没有那么的难过。

人生就是一列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转身后,就应该把面对过去的那扇门永远关好,因为即便过去再好,再不舍,那仅仅也是过去。

我们只有学会了好好告别,才能勇敢面对未来,大步往前走。

END

我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