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病机学说-基本病机-气血失调---血失调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08 发布于上海

本文参考人卫出版社《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及人卫出版社《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总结整理而成。

血失调

血失调是指血液生成、运行等生理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包括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和出血等。

血虚:血虚是血液亏虚,功能减退,脏腑经络失养所致的病理变化。血虚的病机特点为血液亏虚,营养失职。

其病变性质为虚而无热,或虚而热象不显血虚形成的原因:     

一是失血过多,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等使体内血液大量丧失,而新血又不能及时生成和补充;

二是血液生化不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导致生成血液的物质减少,或化生血液的功能减弱;

三是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而致营血暗耗;

四是瘀血阻滞,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等,最终导致全身血虚。

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对人体具有营养作用。因此,血液虚亏不能营养脏腑组织,必然导致全身或局部失于营养,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等病理变化。

其临床表现以眩晕,面色不华,唇、舌、爪甲淡白无华为重要特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一个著名的方子,名为四物汤,由以下药物组成:

当归10克    川芎5克   白芍12

熟地12

补血调血的功用。

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积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四物汤是补血的基本方剂,也是一个补血的主方。它的作用是补血和营,治疗的是血虚营滞,实际上就是虚中有滞,所以它也是妇科调经的基本方剂。而且不仅是调经,在妇科中常用到四物汤,加减变化很多,如胎前用、产后用,月经也用。

妇科主要的四大门就是胎、产、经、带,前三项都常用四物汤,在带病中有时也会用到它。

 方用熟地、白芍、当归、川芎,每一味药都有特点,可以把它这样来分,有阴、有阳、有补、有行。熟地、白芍是补的,可以补血;当归、川芎是行的;熟地、白芍是阴药,当归、川芎是阳药。

这都是对比而言的,不能离开补血的大前提。首先这是个补血方,在补血当中有调和营血的作用,前面两味药,熟地和白芍,只有白芍是微寒,总的是偏温的。这里面既有当归又有川芎,所以补气血的关系从这里就能体现出来。以辛温行气理气为主这样使得补血的药补而不腻,使得阴药能够得到阳来化,这样才能阳生阴长,才能达到补血的目的。

所以四物汤主要抓住这几点,就能掌握它的精神。至于在具体应用当中,究竟以补血为主,还是以和血为主,这四个药就可以互相调整。如果以补血为主,就加重熟地、白芍的用量;如果血虚而滞还有出血的症状,就不仅要用熟地多一些,特别是白芍要多一些。这里又提到白芍止血的问题、敛营的问题。

如果是虚滞比较多一些,或者是血虚而寒,川芎、当归就必须要用,而且要根据这些情况来调整加重它们的用量。

如果血虚还有热,要重用芍药;在还有出血情况的时候,川芎不仅要少用,还可以考虑不用,因为它是辛温而燥,是上下走窜的,是血中气药。

抓住这四个药的特点,抓住这四个药配伍的主要意义,这个方剂就掌握了。抓住这个方剂补、行、温、凉四个方面,总的前提是补血和营的方剂。例如血虚而寒,再加一点儿温药,血虚而热加凉血的药,出血多加止血的药,月经不行可以加活血的药,如果有瘀滞还可以加破瘀药,加减变化非常多。

由于心主血,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精能化血,所以血虚多与心、肝、脾、肾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血虚与阴虚:血虚与阴虚同属阴血不足,但血虚是虚而无热象,而阴虚是虚而有热象,两者在病机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血瘀:血瘀是血瘀运行迟缓、凝聚而停滞的病理变化。血瘀的病机特点为血行不畅而停滞,其病变性质为实,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血瘀以寒为多。

血瘀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或气滞而致血行受阻,或气虚而血运迟缓,或痰浊阻于脉络,或寒邪入血,血寒而凝,或邪热入血,煎熬血液等等,均足以形成血瘀,甚则血液瘀结而成瘀血。

瘀血是血瘀的病理产物,而在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于脉络,而成为血瘀的一种原因。

血瘀而血行不畅,甚则形成瘀血。瘀血阻滞在脏腑、经络等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痛有定处,得寒温而不减,甚则可形成肿块,称之为癥。同时,可伴见面目黧黑、肌肤甲错、唇舌紫黯以及瘀斑、红缕等血行迟缓和血液瘀滞的现象。

可参考中医病因学说--瘀血

血瘀反过来又可加剧气机的郁滞,从而形成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导致气滞由于血瘀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常常出现它与的恶性循环。气虚、气滞、血虚等相兼而病的病理改变。

血热:血热是热人血分,血液妄行所导致病理变化。

血分,在温病病机演变过程中,是指继卫分、气分、营分之后的最深入的阶段,病及心、肝、肾、血脉等。

及至后期或极期,病情危笃,以动血、耗血、瘀热内阻为其主要病理变化,以身热、神昏、出血、斑疹、舌质深绛为其临床特征。

热入血分为邪热侵人血分,迫血妄行,热瘀交结的病理变化,为温热侵袭血分的基本病理机制。

血热的病情特点为热瘀交结,血液妄行。

血热多由外感热邪侵袭机体,或外感寒邪人里化热,伤及血分以及情志郁结,郁久化火,火热内生,伤及血分所致。

血得温则行,故在血热的情况下,血液运行加速,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邪热又可煎熬阴血和津液。所以,血热的病理变化,以既有热象,又有耗血、动血及伤阴为其特征。

3.血寒

血寒,是血分有寒,血行迟缓或凝滞不通的一种病理变化。血寒的病机特点为血行迟缓或血液凝滞。其病变性为寒,有虚实之分。血寒多因寒邪侵袭或阳虚内寒所致,以肢体手足麻木冷痛,心腹冷痛,得温则减,女子月经不调等为其病变特征。

4.出血

出血的病机特点为血溢脉外,多由火气上逆,或热邪迫血妄行,或气虚不能摄血,或瘀血停滞,或因外伤损伤脉络等,使血液不能正常循行而溢于脉外所致。出血之候,随处可见,由于出血部位、原因以及出血量之多寡和血的颜色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现象。

出血过多,可以导致血虚气弱,发展成为气血两虚,从而加剧脏腑组织功能减退。

出血与血脱:血脱是血海空虚,血液脱失的危重病理变化,突然大量出血可致血脱,血脱气亦脱,气随血脱,甚则发生阴阳离决而死亡。

气血关系失调

气血关系失调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关系异常所导致的病理变化。

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故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而致气血同病。

气对于血,具有推动、温煦、化生、统摄的作用,故气的盛衰和升降出入异常,必然影响及血。

如气虚则血无以生化,血必因之而虚少;

气虚则推动、温胞血液的功能减弱,血必因之而凝滞;

气虚则统摄功能减弱,则血必因之外溢而出血。

气滞则血必因之而瘀阻;

气机逆乱血必随气上逆或下陷,甚则上为吐衄,下为便血、崩漏。

另一方面,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作用,在血液虚亏和血行失常时,也必然影响及气。

如血虚则气亦随之而衰;

血瘀则气亦随之而郁滞;

血脱则气无所依而脱逸。

气血关系失调,主要有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郁血脱、气血两虚等几方面。

1.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气机运行阻滞,以致血液运行障碍,而气滞血瘀并存的病理变化。气滞血瘀的病机特点为气滞与血瘀并存。

气滞血瘀由于气的运行不畅导致血运的障碍而形成,也可因闪挫外伤等因素,而致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

在一般情况下,肝主疏泄而藏血,肝的疏泄在气机条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气滞血多与肝的生理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由于心主血脉而行故在心的生理功能失调时,则多先发生血瘀而后导致气滞。

气滞血瘀,在临床上多见胀满疼痛,瘀斑及积聚癥瘕等症。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五个有名的活血的方子: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1.血府逐瘀汤

药物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6g) 

柴胡一钱(3g)    枳壳一钱(6g) 

甘草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见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2.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一钱(3g)     川芎一钱(3g)  

桃仁三钱(9g)          红花三钱(9g) 

老葱三根切碎(3g)  红枣七个去核(5g)

麝香五厘,绢包    黄酒半斤。

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现代用法:加黄酒适量,同水煎服)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积而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3.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炒,三钱(9g)  当归三钱(9g)

 川芎二钱(6g)            桃仁三钱(9g) 

 丹皮二钱(6g)       赤芍二钱(6g)

乌药二钱(6g)        延胡索一钱(3g) 

甘草三钱(9g)              香附钱半(3g)  

 红花三钱(9g)       枳壳一钱半(5g)

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4.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小茴香七粒,炒(1.5g)  干姜二分(3g)  

延胡索一钱(3g)             当归三钱(9g)   

官桂一钱(3g)         赤芍二钱(6g)

川芎一钱(6g)               蒲黄三钱(9g) 

五灵脂二钱炒(6g)

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秦艽一钱(3g)      川芎二钱(6g) 

桃仁三钱(9g)          红花三钱(9g)  

甘草二钱(6g)      羌活一钱(3g)

没药二钱(6g)      当归三线(9g) 

五灵脂二钱炒(6g)   香附一钱(3g) 

牛膝三钱(9g)      地龙二钱,去土(6g)

水煎服。

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方解】这个血府,王清任专指膈上胸中。其他几个方剂各有各的部位,这是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它是治疗瘀血发热,它所治的证比较多,因为王清任擅长以活血化瘀而有所成,他拟定了多个叫逐瘀的方剂,各有所宜。

这五个方剂基本上用的是桃红四物汤,但有变化,头痛也治,胸痛也治,月经不行也治。关于饮水即呛,它另外还有一个会厌逐瘀汤。

这里讲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剂的特点在于既用了桔梗,又用了枳壳;既用了柴胡,又用了牛膝。用了桃红四物好理解,用了赤芍而不是白芍,因为它着重在活血,它所治又在胸中,所以用桔梗和枳壳。过去有个枳桔散,治胸中满而不痛,一升一降,它对于胸中之气有个升降的作用,可以行气宽胸。

用在这里,由于行气的作用,就加强了活血作用。血藏在肝,胸中又是肝经的分野,所以用柴胡舒肝、调肝气以行血,同时又用牛膝引血下行,又是一升一降。

就这两对药,两个特点,因此可以活血祛瘀而下行。这个方剂治疗瘀血性的心绞痛很好用,胸痛,还有肋软骨炎也很好用,还可用来治疗脑震荡后遗证,治疗此病常加磁石,因为瘀血证在这种情况下,有时睡眠不好不需加安神药,只要你把瘀血化了,热也清了,心得血养,神也就安了,所以要根据情况来加以区别。

特别是瘀血化热,瘀血发热也是午后潮热,那么它和另一个方剂隔下逐瘀汤配合起来用,可治小孩疳积,或大人肝脾大而有瘀血的。

也可用三个方剂联合治疗,通窍活血治疗头面四肢皮肤、浅层的、上部的。例如刚才讲小儿疳积,肚子大了,上面有青筋,用通窍活血汤治青筋;腹中有痞块,用膈下逐瘀汤;潮热用血府逐瘀汤。这是它们合起来用。

但单独应用时,通窍活血汤治疗头痛、头面的瘀血,皮肤上的以及四肢的。举例来说,白癜风可以用它治疗,是用桃红四物而不用当归、生地,只用赤芍、川芎,另外加葱、姜、枣、麝香。所以过去治疗面部的白癜风要吃好多付,吃了以后,有的能够逐渐变颜色,而且很有特点,先是白的当中有红点,后来红点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一片。   

这是从实际经验当中得出来的,所以可以试着用一下。麝香不一定必用,在头面的可以适当用一点白芷,不超过3g,不要多。

但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因为都是用的升散之药,而对于妇女有肝郁、有肝火的人,要配一点降药,我经常用的是牛膝。如果应用以后有点风阳上扰、头昏头痛的,加点磁石、夏枯草或茺蔚子都可以。

膈下逐瘀汤的情况就变了,就是治脐下腹部有痞块。痞块不是痞气,伤寒所讲的痞,多是指痞气,这里所讲的是瘀血形成的痞块。膈下逐瘀汤化瘀血、消痞块的作用比较好,还有止痛的作用。因为瘀血结成块,多有痛。但是这几个方剂都是治疗实证的,特别是膈下逐瘀汤消痞块,血府逐瘀汤治心绞痛,都要注意。

病久以后,特别是心绞痛有虚证,如果见气虚要加补气药。如果血压高,要加重镇平肝药。如果见血虚、阴虚要加滋阴养血的药。那么膈下逐瘀汤更要考虑正气的问题。

因为这些情况发生到了在脐下或腹中有病块,病比较长了,正气和血比较虚时,要间断、交替地用药,不要一直猛攻,可以加益气健脾的药。

另外还有就是不要单纯地用大黄之类的逐瘀药猛攻,关键要注意它是否气虚。如果气不虚,没问题。到了少腹逐瘀汤,它和温经汤有区别,它是治疗下焦有寒、血瘀经闭的实证,如果用对了,见效是很快的。

身痛逐瘀汤、它就是长期的风湿痛,久病人络,久病人血,血瘀了,因此祛风湿的药就是羌活、秦艽,加上活血的药,再加上地龙。地龙这个药,它能清热、通经络、散结,可以祛经络之痰。它是寒性的,所以有时用来清热熄风,主要用于久病入血入络,寒湿郁而化热,所以在活血通络的同时用地龙。

但是这几个方剂,都必须要有瘀血的见证,所以在血府逐瘀汤中说得比较清楚。好多病都是这样,耳聋脱发,是通窍活血汤治的;另外痞块发热,月经不调,总之关键是有瘀血,没有瘀血不能用。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舌面有瘀点、唇暗,两目下暗黑,脉涩,但更多的是弦,甚至弦数。结的厉害了才有弦涩,痛的厉害了才有弦紧。这就是几个方剂区别应用的要点。

它们配伍的特点,通窍活血汤往上行,用麝香、用葱;血府逐瘀汤着重的是胸中,用枳壳、桔梗的同时,还用怀牛膝防止柴胡之升;少腹逐瘀汤用小茴香,还有官桂;身痛逐瘀治疗风湿、通经络,这就是它的用途。

整个王清任的方剂,以活血化瘀见长,它在不同的地方配上不同的药,这就是他还没有离开归经的用法。这里可能有疑向,他治小儿疳积或肚子胀、瘀血,大人也有,他用三个方剂来分别治,又是实证,特别是大人,肝脾大了,腹中有肿块,腹部也膨大了,这肯定有水,而且是虚实夹杂,所以这种情况,一是加行水药,一是交替用,或者是在方剂里照顾虚。这就是原则,或者是攻而后补,或者是攻中兼补。还有刚才讲的小儿疳积也是这样,攻完了以后赶快健脾,在针对这些证的基础上,交替应用这三个方剂来除掉痞块,并进行善后治疗,才能避免反复或体弱难复。

2.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是指气虚而行血无力,导致血行瘀滞,气虚与血瘀并存的病理变化。

气虚血瘀的病机特点为气虚与血瘀并存,其病变的性质为虚实夹杂气能行血,气虚则推动无力而致血瘀。

轻者,气虚无力,但尚能推动,只不过血行迟缓,运行无力;

重者,因气虚较甚,无力将血送至人体各个部分,发挥营养作用,血失濡养,则可见瘫软不用,甚至萎缩,肌肤干燥、瘙痒、欠温,甚则肌肤甲错等瘀血性病证。

气虚引起的瘀血,有一个著名的方剂“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里面的方子。

组成有

黄芪四两 当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 红花一钱   桃仁一钱

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

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萎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方中赤芍、川芎、桃红、当归尾都是活血药,黄芪、地龙,王清任认为,偏瘫是由于气虚而血不能到达所致,所以侧重大量补气药加活血药,使整个的血脉贯通。

《内经》里有句话,“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偏瘫就是不仁且不用,是营卫俱虚。

所以根据这一理论遣药组方进行治疗。它的特点是,一用大量的黄芪配合地龙,更好地与活血药配合。从他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有以下情况的不治,如肩上有个缝,手指能放进去的无效;脚下垂如马蹄形的不治。

3.气不摄血

气不摄血是气虚固摄无力,统摄血液功能减退,以致血液逸出脉外而出血的病理变化。气不摄血的病机特点为气虚出血。气不摄血,多因气的不足,固摄血液的生理功能减弱,血不循经,溢出脉外,而导致咯血、吐血、衄血、发斑便血、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的病理变化,其中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而导致血从下溢,则可见崩漏、便血、尿血等病证。

气不摄血可用归脾汤加减。

4.气随血脱

气随血脱是指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脱散,导致气血并脱的病理变化。

气随血脱,常由外伤失血或妇女崩漏、产后大出血等因素所致。血为气之载体,血脱,则气失去依附,故气亦随之散脱而亡失。

气随血脱可用独参汤。

5.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变化,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的生化无源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气血不足之证。其病变性质为虚,其所形成的证候称之为气血两虚证。

气血两虚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八珍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其药物组成如下:

人参3g     炒白术10g   茯苓8g

炙甘草5g   熟地15g     白芍8g

当归10g    川芎5g      生姜3片

大枣2枚

此方有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胖淡,苔薄白,脉细而虚。

八珍汤还有两个附方,一个十全大补丸,一个是人参养荣丸。

十全大补丸是八珍汤的基础上加上黄芪和肉桂。这就是在气血俱虚的情况之下,加强补气温阳,促使阳生阴长,促使补血的功能加强,所以说是治疗气血俱虚而偏于寒的。

人参养荣丸,是通过补气着重来补血。这个方剂有所变化,就是十全大补丸去掉一味川芎,另外加上三味药,即远志、五味子、陈皮,与归脾汤很相近。

第一,在血虚而不需要和血的时候如何处理,特别是营血虚而滞,是由于血虚而气也虚,现在既有补血又有补气,所以去掉了一味香燥而行血、不利于补血的川芎。

由于血虚、气也虚,这里也有补气的药,除此之外还有陈皮,这样就跟五味异功散的意义一样,使得补气而不壅,通过补气而行气。

这些药与川芎相比虽然都是辛温,但是不燥,而且不直接入血。那这里的肉桂为什么用呢?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医所讲的,血是如何生成的。

中医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个经验,就是如何变化而赤是谓血,是通过中焦,即脾胃的吸收、脾的运化,又加上心肾之阳的关系,所以这里才用到肉桂,才加了远志、五味子。

从中医理论讲,中焦受气取汁,这是讲的通过脾胃吸取水谷的精华,即受水谷之精气和精汁,这是造血的原料。水谷的气和汁都不是红的,但是通过气化后,变化而赤。如何来变化呢?就是通过心、肾、命门的气化作用。因此现代这样的方剂用来治疗各种贫血,效果比较好。

补血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原料,一个是功能,

因此在治疗血虚病人的时候,要考虑好是什么原因。如果病人本身进饮食就不好,没有造血原料吸收进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是贫血,但首先要健脾胃。

如果能吃,食欲不减,进食也不差,还贫血,就说明是有原料但不能变化,这样治疗时就要考虑,是脾的运化功能不行,还是脾阳虚或心肾之阳不足所致。

八珍汤,气血俱虚的,就气血并补。但是在具体用的时候,要看何者为主,就以何药为主。十全大补丸和人参养荣丸,特别是人参养荣丸在治疗一些功能性贫血时,也就是变化的能力不够时效果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