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青铜器上的牛文化(上)

 李平东方明珠 2022-06-08 发布于上海

青铜器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素以庄重典雅之造型、繁褥神秘之纹饰,而充满着一种狞厉之美。它们许多是以食礼器为主的庙堂之器,为华夏古代青铜艺术的珍品,但亦有一些小巧可爱、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的动物造型之器,彰显出娇小玲珑、憨态可掬、灵动活泼的生命气息。这其中就包括造型别致、精美绝伦的牛形及牛纹青铜器,在神秘威严的青铜艺术中别具一格。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勤奋坚韧、温和忠厚;牛还是财富的象征、祭祀的供品、氏族的图腾。从我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可知,牛的纹饰或造型很早就出现在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上。比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牛方鼎、河南郑州出土的青铜尊等,都在其显著部位绘有牛首兽面纹;商周时期的酒礼器非常发达,一些墓葬出土过直接以牛为造型的牛形尊与牛形觥等各类酒器。可以说,从先秦时期开始,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牛的喜爱之情,寄托人们对生产丰收和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并且将牛的这种勤劳忠厚、顽强坚毅的美好品德作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延续数千年。

商代牛方鼎

安阳殷墟是商朝的王都,也是中国考古学起步的地方。民国时期,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进行了15次考古发掘,以侯家庄西北岗王陵区的发掘最为重要,这里分布有众多的商王大墓。1935年在侯家庄西北岗1004号墓中出土的牛方鼎,高73.2厘米、口长64.4厘米、口宽45.6厘米,为商代晚期饪食器。虽然体形比起著名的后母戊鼎要稍小,但是精美瑰丽的纹饰却远胜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王室重器。这件方鼎的口沿有厚实的立耳,长方形的腹部,以及4个粗壮的圆柱足,使得这件器物具有庄严神圣的凝重感。大鼎四隅及四面正中均饰有扉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腹部正中装饰的牛首兽面纹,牛角的特征非常写实。两侧装饰有伫立状的鸟纹,鸟首有后卷的冠羽,羽毛丰满华丽。在牛角兽面纹的上端还装饰有变形鸟纹和变形龙纹,圆柱足也装饰有牛角兽面纹、变形龙纹以及三角形蕉叶纹。这些浅浮雕的纹饰之下使用精细规整的云雷纹作地纹,体现了商晚期以“三层满花”装饰为代表的青铜艺术的最高水平。

牛方鼎不仅有牛首兽面纹作为主题纹饰,还在腹部内铸有一字铭文“牛”。相比于纹饰而言,金文的“牛”表现为一头牛的侧面形象。众所周知,鼎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牛也是最隆重的祭祀牺牲。古代文献中称作“太牢”,即牛、羊、猪三牲。根据文献记载,只有王和诸侯才能使用太牢祭祀,卿士和大夫只能使用“少牢”祭祀,即羊和猪两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牛在古代社会的礼仪活动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这件牛方鼎可能就是商王在祭祀天地、祭祀祖先时盛放牛牲的礼器。

商代牛首饕餮纹铜尊

商代牛首饕餮纹铜尊1982年7月出土于河南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高37厘米、口径32厘米、壁厚0.35厘米,现藏于郑州市博物馆,为商代酒器。商代牛首饕餮纹铜尊大敞口,束颈,折肩,鼓腹,圜底,圈足,圈足上有3个“十”字形镂孔。尊颈部饰三周弦纹;肩部有3个牛首,眼目突起,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牛首间饰带状夔纹和联珠纹;腹部饰三组饕餮纹,线条严谨,纹饰精美,饕餮纹上下界以联珠纹,圈足上饰三周弦纹。

 商代牛首爵

商代牛首爵1952年出土于河南新乡辉县褚丘,高23.5厘米、腹径7.8厘米、腹深10.5厘米,现藏于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博物院,为商代晚期酒器。该器宽流尖尾,口部微收,深腹圜底,下腹弧收,龙首鋬,三棱锥足微外撇,有盖无柱,盖中部凹处饰一半圆环钮。盖前端为水牛头形,昂首前探,大眼突睛,口鼻前突。叶状两耳竖立,额顶双角,向后并向内弯曲呈半月状,硕大而醒目。在与流、角位置垂直一侧的足上,设有半环形鋬,鋬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鋬顶与腹壁连接处饰一龙首,做衔物状。其纹饰精细华丽,盖顶以云雷纹为底饰夔龙纹,盖面中线微凸似牛脊,脊饰“人”字形纹,并以此为中心,饰夔龙对称的复合兽面纹。全器表面色泽匀称,大部为黄绿色表层,局部或析出有绿蓝色锈斑。其铸造精美,造型别致,比例匀称,轮廓清晰,力度感很强。且器表与造型、纹饰关系协调,形成精巧大方、典雅优美的风格。

 商代凤纹牺觥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商代凤纹牺觥,高12.7厘米、长19.5厘米,为20世纪50年代拣选于上海冶炼厂。觥是盛酒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西周时期仍有少量使用。这件牺觥整体作一头牛的造型,牛的头部和角形是南方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首和牛背为器盖,牛的颈部作流口,可用于倾倒酒液,有的觥还配置有挹酒用的斗。肥硕的腹部、粗壮的四足,将牛健壮、魁伟的英姿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腹下部的乳突,以及偶蹄的特征,反映了古代工匠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所以这是一件写实风格较强的古代艺术品。牛背上立有一只小虎作盖钮,小虎纤细、瘦弱的体型,与牛壮硕的身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夸张的艺术设计不仅没有违和感,反而呈现出一种活泼、可爱的趣味。牛首的吻部微微翘起,双目直视斜上方,表情肃穆。牛背后端装饰有大耳兽面纹,牛的颈部两侧装饰有龙纹,下部为虎耳兽面纹,在臀部还装饰外卷角兽面纹。腹部的主题纹饰为长冠凤纹,占据腹部3/4的空间,凤鸟纹表现为大圆目、尖勾喙,头顶有一条向内卷曲的华丽长冠,长尾上卷,凤爪贴于牺觥的前足上,并以精细的云雷纹为地纹。显然,凤鸟纹与龙纹、兽面纹一样,都不是现实世界存在的动物,而是一种神鸟纹。

商代牛铜觥

商代牛铜觥1977年出土于湖南衡阳包家台子,高14厘米、长19厘米,为商代晚期酒器,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和凤纹牺觥造型一样,这件牛铜觥也是以一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且在造型纹饰上均具有浓厚的南方地域特征。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件牛铜觥是当时湖南地区的人们用来祭祀的酒器。

商代牛铜觥

写实风格是长江流域青铜艺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闻名遐迩的双羊尊、四羊方尊、象尊、猪尊等皆发现于这个区域。而牛铜觥等青铜器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牛的喜爱和重视,并将写实风格的造型艺术和抽象风格的装饰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王宁 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