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吓退突厥,签订渭水之盟的?

 炫叶楓雪 2022-06-09 发布于广东

渭水之盟也叫渭水之辱,但这同样也是大唐王朝崛起之始。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公元626年,说实话这个时间很微妙,因为当时正巧是玄武门之变后没多少日子发生的事情。

那么当时渭水之盟中,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吓退突厥的?

想要把这件事说明白,首先按照惯例,我们来说说当时的一个大背景。有了这个背景,这件事就好说了。

背景

话说突厥崛起于南北朝时期的周齐时代,当时中原地区比较乱,而突厥作为一个新崛起的草原霸主,实力当然不能小觑。

突厥最为强盛时期,疆土东可以到达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可以达到咸海和中亚河中地区。

因为有实力,所以从这里开始,突厥对于中原地区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不过突厥的强盛也没有维持多少年,达到巅峰时期之后,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两个部分。

突厥分为东西突厥的中间,我们还必须说一件事。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同时停止了向突厥进贡。

突厥挺生气,趁着隋朝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实话,就发动了对隋朝的进攻,那么隋文帝这就开始修筑长城抵御突厥人。

两年以后,也就是公元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且双方开启了内战。

那么突厥就算是分裂了,但东突厥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对于隋朝的边界还是有很大的压力。

当时间走到587年的时候,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当时隋文帝就支持突利进行反叛。

但很可惜到了599年突利失败了,随后隋文帝就迎接了突利,承认他的可汗地位,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并册封突利为启民可汗。

后来启民可汗先后娶了隋朝宗室女安义公主和义成公主,之所以能娶两位公主,主要是因为安义公主嫁过去没多久就去世了,这才有了义成公主的下嫁。

在这个过程中,再加上公元589年的时候,隋朝灭掉了陈,隋朝也进入了大统一时代,所以隋朝对于突厥的对抗中,就占据了上风,

当时间走到公元六百年的时候,东突厥的都蓝可汗死了,那么西突厥就把目标集中到了启民可汗的身上,还开始袭扰起了隋朝的边界。

这个时候隋朝的国力还是很不错的,对于袭扰的突厥给予了打击,并扶持启民可汗。

最终让启民可汗一统东突厥,从这里开始启民可汗每年向隋朝纳贡。

后来突厥从启民可汗开始,又经历了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而义成公主也成为了四位可汗的妻子,后三位是启民可汗的儿子。

我们都知道隋朝的贡献很大,但这个朝代经历的时间并不长,两代而亡。

到了隋朝末年,中原大乱,而东突厥因为得到了统一,他又可以反过来再次对中原地区施加影响了。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个时候:

“突厥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余万”

所以在隋末唐初时期,和突厥挨着的北方割据势力都向突厥称臣。

根据《通典》卷197《突厥条上》记载:

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俱北面称臣。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突厥实力的强大。

那么唐朝初年,又是如何应对呢?

其实在唐朝初年,唐朝不仅要面对突厥的压力,还要应对众多的割据势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哪怕是一个王朝,也不可能同时面对两个方面的敌人,他只能集中精力对付其中一个,等把这一个打败了,才能抽出精力来对付另一个,不然两面作战失败的概率是极大的。

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唐朝对于来自突厥的压力,只能以拉拢,进贡财物为主,被动防御为辅来针对突厥,当然面对朝中的官员一旦和突厥有所牵连,都会以强硬手段给予应对。

用这两个方法稳住突厥,抽身针对那些割据势力,尤其是和和突厥有联系和支持的割据势力,给予消灭。

当然了,突厥是不好稳住的,单纯地依靠拉拢进贡,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效果也就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一劳永逸是根本做不到的。

不说别的,突厥在接受进贡的同时,还常常进入到唐朝境内进行袭扰,他也是用这种方法给予唐朝一个压力,从中谋取更多的好处。

公元619年,始毕可汗就亲自带着大军来到夏州,当时梁师都也发兵过来和始毕可汗汇合,开始入侵唐朝。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时唐朝也只能派出右武将军高静“奉币使于突厥”。

结果高静去的路上始毕可汗死了,处罗可汗上位,唐朝听到消息,本来想要省去这笔钱,不给送了。

后来突厥就因为这件事,发兵进攻大唐,最终高静继续将钱送给突厥,这事才结束。

到了公元621年颉利可汗(处罗可汗在位时间一年左右),亲自带一万多骑兵 ,联合马邑苑君璋所率领的六千人马共同攻打雁门。

到了622年,颉利可汗又带着十五万人马,进入雁门,对并州进行了围攻,当时就掠夺了五千人。

所以当时突厥侵犯大唐的事情,年年都有发生。

以上这些事算是当时的一个大背景。

我们接着说说渭水之盟的事情。

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的六月初四,就发生了玄武门政变,三天后李渊就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宣布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太子李世民进行处理。

我们都知道,王朝皇权交替的时候,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有一定的震动,弄不好就是一场大混乱。

当时突厥就想着,当时的大唐政局不稳,就又有了入侵的想法,于是在六月十五号的时候,突厥就攻到了渭州。

当时率兵出击的是右卫大将军柴邵,在七月初三,柴邵破了突厥,杀死突厥士兵一千多人,斩杀特勒一人,这一次进攻,突厥被迫派来使者求和。

当然了,突厥不会善罢甘休的,毕竟大唐朝堂的局势还不稳定,突厥再等下一个机会来发难。

那么到了八月八号,突厥认为他们的机会可算来了。

出了什么事呢?李渊要退位,而李世民要受禅即位。

唐太宗李世民一即位,在颉利可汗看来,大唐朝堂必然会又起波澜。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颉利可汗又一次带着突厥兵来犯。

其实上次,颉利可汗虽然被右卫大将军柴邵击败,但实力并未受损,虽然被迫请和了,可他所带的兵马,并没有完全退回去,而是囤积在陇州,渭州一带。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就不难发现,颉利可汗的小心思压根就没有熄火,随时准备反扑一下。

那么颉利可汗抓住这次机会,兵分上路,这就来了,其中右翼向武功地区进犯,左翼直逼高陵,至于主力就在颉利可汗的带领下南下,直指长安。

事情到了这一步,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就拦下了突厥左翼军,两天激战,大破突厥左翼,生擒了左翼领兵大将,杀敌一千多人。

但这次胜利,并没有阻止突厥其他两路,尤其是突厥中路军颉利可汗带领的部队。

到了二十八号的时候,颉利可汗就到了渭水便桥的北岸,这个地方离长安可没有多远了。

而当时长安城里边的士兵不过几万人而已,形势可不妙啊!

那么这个时候,颉利可汗还是有点心虚,毕竟长安作为唐朝的京师,这可是防御重地,唐朝的军力不弱,左翼被攻破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当时颉利可汗就派了自己的心腹执失思力,作为使者去面见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打探虚实,另一个就是探一下唐太宗李世民的底。

当执失思力见到了李世民之后,他对于长安的局势多少有了底,所以李世民当时就把这个突厥使者给扣下来了。

至于扣下来的原因就两点,一点是这个执失思力说话有点过分,仗着突厥目前势大说话太冲,另一点就是假如将这个执失思力放回去,那么长安的虚实,就会被突厥知道。

唐太宗李世民也开始布局,因为现在兵力悬殊,所以这就得加紧让各地勤王的部队开到长安。

接着就是对长安城进行了戒严。

当然了对于突厥这次突进,不反击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大将李靖带兵从灵州出发,去断突厥的后路,对突厥施压。

但是不管怎么做,这些事情都是需要时间来进行的,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干脆就唱了一出空城计。

李世民带着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等等六个人,就来到了渭水的南岸,和颉利可汗开始谈判。

这一出空城计,让原本就有疑心的颉利可汗,更加的琢磨不定了。

毕竟李世民敢带着几个人和颉利可汗见面,在一般情况下,这绝对是有底气这么干的。

所以颉利可汗也就熄了继续进犯长安的打算,毕竟其他地方的消息传过来,形势对突厥可是一点都不利的,勤王大兵已经越来越近了,李靖已经到了突厥后路的位置上了,所以时间拖得越久,对突厥就越是不利,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为渭水之盟打下了一个基础。

这次唐太宗李世民六个人和颉利可汗见面之后,又过了两天,唐太宗李世民和颉利可汗又见了面。

当时双方斩杀了白马,在便桥之上就来了一个歃血为盟,突厥开始撤兵了。

这就是渭水之盟的一个过程。

那么这一次的渭水之盟为什么又被叫做渭水之耻呢?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虽然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唐朝大半的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一路过关斩将,算是所向无敌吧,期间和突厥也是有较量的。

而这一次渭水之盟,被突厥逼到了,用空城计的地步,虽然化解了危机,可放在心里依然是一个疙瘩。

而且突厥从南北朝开始,对于中原上的事情总是反反复复的,前脚说好的事情,后脚就翻脸了,经常性地袭扰边界,这肯定是不痛快的。

那么渭水之盟有什么内容呢?

具体史料上还真就没有说,只是有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在《旧唐书》中就有记载。

这里边最让唐太宗李世民放心不下的事就是对突厥俯首称臣,当然了俯首称臣这件事,其实不是在李世民手上发生的,早在起兵的时候,李渊手上的事。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前边已经说了这件事,当时起兵之初,北方各个割据势力面对突厥的势力,不得不低头,所以俯首称臣这件事,前前后后历尽十二年之久。

林林总总这些事,就让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渭水之盟是奇耻大辱。

其实这也是唐朝的一个转折点,从这里开始,唐朝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后来的举措。

渭水之盟结束以后,隔了一个月,唐太宗李世民开始整顿武备,为了表示他的决心,当时还在显德殿进行了习射。

几百人比赛,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做裁判,优胜者给予奖励,并且从中挑选可用将领,为几年之后击败突厥做人员储备。

过了这一年,用了九年的武德年号也改了,而唐朝对内平定割据势力的任务已经完成,再加上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第一年,所以年号改成了贞观。

那么唐朝是蒸蒸日上了,突厥呢?

突厥算是日落西山了,他们遇到了大雪气候死伤无数,势力开始衰减,再加上突厥内部开始分裂了。

贞观三年破突厥的时机成熟,唐朝的军队开始进攻了,当时就将突厥给打败了,到了贞观四年,李靖大破突厥,杀敌一万有余,俘获十多万突厥人。

而颉利可汗在这次袭击中虽然逃了出来,但随后就被唐朝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给生擒了。

突厥大多数投降,少部分逃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