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传易得功难练,以手带身两翅摇:我六十年的太极体悟

 tjboyue 2022-06-09 发布于四川

现在大多练太极拳都用腰带手,我们那时练,许多老先生要求以手带身,杨禹廷老先生跟我说要像毛驴拉磨那样;吴图南先生也一再告诫自己的学生,打拳一定要手带腰,外带内,才能“以手带身两翅摇”。

文章图片1

我是一位太极拳业余爱好者,学练太极拳已经六十多年了。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很多,但跟我以前练的有许多的不同,无论是理念、内涵、要求、练法都有相当大的差别,比如说,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现在大多数的解释是“着”就是“招”。我查阅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老辞典,并没有查到“着”字有“招”的解释。根据我自己六十多年学练的体悟和先师的教导,我认为把“着”解释为就是“招”是不对的,是误导,是违反太极拳“舍己从人”根本要求的!我认为“着”就是你碰着我的“着”,没有招的意思,在太极拳中是指“搭手”“接手”,“着熟”是指搭手接触一刹那的变化熟练程度。

又如现在大多练太极拳都用腰带手,我们那时练,许多老先生要求以手带身,杨禹廷老先生跟我说要像毛驴拉磨那样;吴图南先生也一再告诫自己的学生,打拳一定要手带腰,外带内,才能“以手带身两翅摇”。

现在练拳、推手,都讲究身体下沉,两脚下扎,而我老师朱怀元要我“脚踩荷叶”;我去上海,在郝少如家,他亲自跟我讲,练拳走架要像气球飘在空中;上世纪50年代,牛春明教我野马分鬃时,三个野马分鬃在转换时重心不可后退,所有转换转脚,都要求实脚转换,要求地上研出一个个深圈;牛春明老师不让练用法、招法,强调无法为法,谁讲用法、招法会挨骂的。

文章图片2

我六十年前练的太极拳,与当今流行的太极拳,在练法要求上有许多不同,而且比较难练,过去说:“太极十年不出门”,那是专业练,我们是业余练,我觉得十年是不够的,我自己是练了二三十年后,才渐渐入门的。现在年轻人都聪明,有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也许能快些,但是,古人说“真传易得,功难练!

别人问我你练的是什么式的太极拳?多少式的?其实我年轻时杨式、吴式、陈式、武式、孙式都学过,所以我说我练的是“传统内功太极拳”,传统的意思是这是我的诸多老师教我的,不是我自己编创的,我的太极拳源自“传统”。另外,是因为郝少如老师讲“太极拳在内不在外”,这也是我几十年练太极拳最深的体会,所以我强调太极拳的“内功”特点,打太极拳如果没有“内”,就成了“太极操””太极舞”了。

现在我练的是杨式老架,过去我去其他拳式老师求教,先辈们总是讲:“都一样,都一样,天下太极是一家!”

我是学理工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不是学武的,更不是武术家,太极拳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当然,在我一生中,学研太极拳中所花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因为它对我的健康、智力开发、工作成就、人生品格等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但是我对武术界、太极拳界的是是非非,不愿说三道四。记得上世纪70年代日本太极拳代表团访华时,北京市体委派人来我们学校邀请我参加接待时,学校领导说,“你们搞错人了吧!我们学校有个陈耀庭,但他不会武术!肯定是同名同姓,搞错了。”后来,我校一位武术教师见我还笑着问:“你小子还会武术?”我说我不会,他再三要求和我交流,我就介绍他到我老师那里去学太极拳了。

退休后我搬到天通苑居住,开始几年没人知道我练太极拳,后来渐渐知道的人多了,跟我来学拳的人也多了。教拳之余,空闲的时候,或在安静的夜晚,我会随手记下一些拳学心得和体悟,信手拈来,写上几句,光阴流逝,回头一看,居然积累了十几年了!

这里我要说一下,我无意评述别人拳架的对错好坏,本文里的内容也不代表我的老师和先辈,因为我学得也不好,不全面,不过我说的都是真话、实话,希望后人能多些了解、知道传统的太极拳,传统的太极文化是什么样的。文中所述并不严谨全面,一时感悟,信手拈来,仅供参考而已。

文章图片3

陈耀庭先生

陈耀庭,1937 年1 月生,浙江杭州人。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前苏联工程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随牛春明、刘晚苍、高占奎、朱怀元等多位太极大师习拳,担任北京汪永泉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