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农村老人说爱放屁的人不能一起出远门?

 关山听风 2022-06-09 发布于湖南

看到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懵,爱放屁的人和出远门有什么关系呢?要是在过去的农村,人们一听就心知肚明,现在这种话好像是一个陷阱,估计很多人会上当,一本正经地研究起“放屁”生理学来。


过去农村人说话很粗,有时会正常说话时,都好像是在骂人。比如说,农村人爱说“吃血”或说“吃血条子”,这是骂人的狠毒话,但是,人们往往用来代替吃饭的玩笑话。诸如此类,在我国各种方言和土语中,经常会出现。过去农村以骂人代替说话,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比如说,父子俩在一起劳作时,无聊地撒起野来,父子俩可对骂,且什么话都忌讳。城里人初次见此景,认为不可思议,太过分了。但农村人却不当回事,司空见惯。

这是过去农民的一种情绪发泄,习惯成自然。有文化人把农村的这种“骂”称之为我国民间的“骂文化”,亏他们想出这种名称出来,骂人也可以贴上文化标签,还有民俗学者进行专门研究。

过去农村,人们平时说话时,把口和屁股颠过来倒过去地讲,母亲骂孩子时,把口说成是屁股的言语太多了。

比如说,母亲在外得了好东西给自己的孩子吃,她会笑着骂一句:“便宜了你的臭屁股。”屁股哪能吃东西?这里的屁股指嘴巴。孩子还乐得屁颠屁颠的,没有觉得是骂人,成了一种亲昵的说法。


同样的道理,“爱放屁的人不能一起出远门”之中的“放屁”不是真正的放屁,是讲人乱说话爱吹牛。

过去的人不懂科学,并不认为放屁的人有错,或者有病,反而认为放屁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民间有一句俗语可佐证:“英雄脚臭,好汉屁多”,可见屁多的人不是病人,是好汉,身体很健康。

过去农村对放屁也有说法,称“打屁松神”。人得了病后,是很少放屁的,病人一旦放屁,大家认为是病情好转的表现。还有农村有一种称“痧”的病,得了这种病以后,主要治疗方法是刮痧或者掐痧。病人刮痧后,不放屁,让人担心,怕病情加重;放屁了,也就表明病人没事了。

在农村,把“放屁”用来比喻别人说话,是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一旦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不满,就会说:“你在放屁!”有时还会把人说话形容成动物放屁,如放犬屁、放驴子屁等。这些骂人的话,有的是真骂人,有的则是打闹嬉笑寻开心。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慎出远门的习惯,主要是出远门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过去由于交通不方便,社会不太平,出远门上路,要有人结伴而行是最好的。俗话说“一人不上路,二人不看井”,就是说出门在外遇到难处,没有人相互照应,不能及时把信儿捎回家。

对结伴而行的人也很有讲究。和一些行为不端的人一起出门,不但得不到照应,相反还会招惹很多麻烦。比如,爱占小便宜的人、寻花问柳的人、有小偷小摸习气的人等等。

还有一种人就是“爱放屁”的人,比喻那些说法不过脑子,看到什么说什么,想起什么说什么。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平时在家日常生活中,农村人也讲究“三桩(事)讲不得,三样(东西)吃不得”,何况是出远门,更要谨言慎行。不该说的乱说一通,易招惹是非,会有不测之祸。


比如说,出门防贼是自古以来出门人的常识,而防贼最重要的是忌讳财帛外露。俗话说“出门不露白,露白会失财”。出远门时,身上多少带了些盘缠,不用别人打听,自己口无遮挡,就说出来了,就会引起强贼的掠夺,一路哪有安全可言。

还有的人,本来身上没带几个钱,硬是要把牛皮吹破,把自己说成是大老板、财主,强贼不重点“照顾”这样的行人,还能去“照顾”谁?又比如,有的人喜欢和人争长论短,“包打听”,说八卦,在家里倒是问题不大,出门在外,就容易“祸从口出”。

因此,农村老人说爱放屁的人不能一起出远门,主要是在路途没有安全感,是出远门的忌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