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本手”、“妙手”、“俗手”

 风徽中医陈越 2022-06-09 发布于云南

本手、妙手、俗手本是围棋的专业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简而言之,本手者,大智若愚;妙手者,出奇制胜;俗手者,大愚若智。

我初次接触围棋是到了大学,可能很多农村出身的学子和我一般,直到大学才接触围棋。但遗憾的是,对围棋的认知,我也仅仅停留在知道围棋中常用的几个术语而已,虽常常自诩涉猎“琴棋书画诗酒花”。但好胜之心,人皆有之,又自恃读过几页兵书,便妄想出奇制胜,但现实往往很现实。没有扎实的基础,连本手都做不好,更何谈出奇制胜的妙手。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中医的上工、中工、下工。孙思邈在《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基础之上提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

我认为上工、中工、下工可以是对一个医生医术成就的描述,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医生在医道生涯的不同阶段的描述。下工是一个医生的初级阶段,能够通过详细的诊疗诊断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是对下工最基本的要求;中工则是医生的中级阶段,除了能够准确、有效的治疗“已病之病”,还要能够治疗“欲病之病”,需要做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而在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截断“肝病”欲“传脾”的趋势,或者病在营份能够在其传入血分之前预知其传变趋势而截断其传变路径,最终“透热转气”,这就需要医者有掌握“先机”的能力。比如2022年为壬寅年,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在这样的五运六气格局之下,木太过,则需考虑肝木乘土(脾胃),相火司天,则需考虑木火刑金(肺、大肠)等,掌握此先机,在临证处方时便可根据临床实际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上工则是医生的高级阶段,除了能治疗“已病之病”,还要能治疗“欲病之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够“治未病之病”,事实上,治“未病之病”已经超出了疾病治疗的范畴,而是针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身体的认知,并且能够提前预知气候、环境等对健康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但是现在的中医相关从业人员则陷入了一个怪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想做上工,都在以“治未病”为噱头大肆圈钱,艾灸的滥用,三伏贴的滥用已经屡见不鲜,膏方的滥用也逐步显现。这就导致了中医整个行业的人心浮躁,很少有中医能够沉下心来钻研医道。其实,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中医,首先需要做好“下工”,扎扎实实临床,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医的生理、病理研究的透彻,才能为我们成为“中工”奠定夯实的基础。因为只有扎实的生理、病理相关知识的积淀,才能掌握先机,预知病势的走向,进而达到治疗“欲病之病”的能力,并真正成为一个“中工”。这样看来,“下工”类似于“本手”,“中工”类似于“妙手”。能做好治“已病之病”的下工,往往也能收到“妙手回春”的美誉。

当然,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医的“本手”、“妙手”、“俗手”。作为一个中医医生,辨证论治为“本手”,无论采用六经辨证也好,卫气营血辨证也好,八纲辨证也好,脏腑辨证也好,三焦辨证也好,还是综合性更强的五运六气辨证也好,都是在严格的程式内对疾病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而“妙手”则是在基本的辨证论治之上,中医思维进一步升华的结果,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妙手出自于逆向思维,有的妙手出自于抓“先机”,有的妙手则出自于“象”等等。比如陈士铎在其《辨证录》中多处体现了逆向思维的辨证过程;顾植山等龙砂医学流派的妙手则多出自于抓“先机”;叶天士一叶梧桐巧治难产的妙手则出自于“象”,总之“妙手”需要建立“本手”之上。

然而,很多中医在追求所谓“秘方”、“秘本”“经验方”等,将之作为“妙手”,还往往堕入“俗手”而不自知。尤其近两年的“经方热”导致了大量的“方证对应”脑残粉。不可否认,方证对应对于初入中医行业的人来说简单易学,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中医基础,方证对应走到最后终究成为中成药的。有人拿胡希恕老先生来证明方证对应的正确性和高端性,但是这些人往往忽略了胡希恕老先生的方证对应也是建立在扎实的中医基础之上的,包括黄煌教授、冯世纶教授等,但是请自省,您自身具有胡希恕、黄煌等老一辈中医人的坚实基础么?

没有一个医生不想“妙手回春”,出发点是好的,理想是伟大的,但是没有经历过“本手”的中医,切莫妄想达到“妙手”,不然终究只是“俗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