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突然去世,一代人的记忆,没了……

 正经婶儿 2022-06-09 发布于河南

2022.6.8下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众号发出讣告:

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蓝天野在北京去世了,享年95岁。

就在去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总书记还为94岁的蓝天野颁授“七一勋章”。

作为中国戏剧界唯一代表,他荣获了党内最高荣誉。

可能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听这个名字,还是因为前几年一档综艺。

彼时有位选手称蓝天野为爷爷,引发了大家不满。

其实这话说的也不错。

人与人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没有血缘,也可以很亲。

蓝天野就是我们永远的爷爷。

1927年5月4日,蓝天野生于河北饶阳,父母给他取名王润森。

这一天恰好是五四运动八年后。

冥冥中,他的命运之途,也像这个节日所象征的那样,始终洋溢进步、爱国、战斗的气息。

17岁那年,蓝天野考进北平艺专,学习油画,梦想当个画家。

但时局巨变,受进步浪潮影响,他和濮存昕的父亲,苏民,果断加入了话剧运动,投身戏剧战线。

那是蓝天野第一次上台演戏,演的是《日出》里的黄省三,一个卑微、软弱的银行小职员。

但此时的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地下党员。

介绍人是他的三姐,1944年,蓝天野的三姐从解放区归来,家里成为地下党的联络点。

耳濡目染下,蓝天野也开始了“潜伏”的工作。

一年后,经过“考察”,蓝天野正式成为北平剧联党支部的一员。

三姐在收音机收听到解放区电台的信息,记录后由他制成宣传资料,骑着自行车散发出去。

1948年,局势变化,蓝天野接到命令要秘密撤离北平。

接待的人对他说:为了不牵连你在国统区的亲人朋友,到了解放区,你得改一个新名字。

于是他想到了这个名字:蓝天野。

彼时的他还未料到,随口想出这个名字,从此伴随了他一生,更成为中国话剧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符号。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成立。

曹禺任院长,演过话剧的蓝天野成为被吸收的第一批演员。

因为身高一米八,大长腿,又是国字脸,两道浓眉,蓝天野成了“脸谱人物专业户”。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不过因为剧院初创,很长一段时间,人艺的演员是演不上戏的。

等到情况好转,蓝天野才在话剧《青春》里拿到了一个角色,演一个农民。

角色很小,但蓝天野要求自己“无论戏份轻重,只要一上到舞台,要对得起观众。

“谁要是敢欺骗观众,那真是比卖假货还要坏。”

为此,他特意去北京郊外的牲口院和全国劳模吴春山共同住了半年。

1957年,老舍发表了《茶馆》剧本,北京人艺也开始排演。

这一次蓝天野,拿到了《茶馆》秦仲义“秦二爷”这一角色。

秦二爷的人设是一个志向远大的民族资本家,经历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和内战,人生起伏,阅历丰富。

为了更靠近角色,蓝天野就听评书艺人讲述江湖经验,也悄悄去访问过一位民族资本家。

甚至还找到了北京城最后一位“老太监”,采访他。

1958年3月,《茶馆》首演,蓝天野扮演的秦二爷,惊艳了全场。

此后,蓝天野一共演了374次秦二爷,还远赴欧洲,扬名国际。

1987年,蓝天野因为“失眠症”的困扰,从人艺退休。

这个毛病是特殊时期落下的,那时候,为了响应号召,演员们要白天晚上连轴转排戏,一天要演三场。

演戏之余,还要参加大炼钢铁。

经常没日没夜地干,蓝天野越来越感觉演戏很累,睡不好。

1959年,在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蔡文姬》的演出时,蓝天野在后台晕倒了。

从那时开始,蓝田野每晚就必须靠安眠药入睡。

随之而来的记忆力差,背不下台词,都成了他表演的障碍。

“演员是靠自己身体工作的。带病演出,实际上是给观众提供了次等品。”

出于一个演员的自尊和对剧场的尊重,而主动告别舞台,这可能是演员的最高境界。

但转制后的蓝天野仍然心系影视艺术,他教年轻一代演员,比如宋丹丹、梁冠华演戏、做人,也参与塑造了北京人艺的艺术风格。

1990年,电视剧《封神榜》筹划拍摄,60多岁的蓝天野再度上阵,扮演姜子牙。

虽然自己从未觉得封神,但永远成为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至今无人超越。

此后他又执导瑞士剧作家迪仑马特的名剧《贵妇还乡》,担任历史大戏《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导演。

前不久,人艺再上《茶馆》,蓝天野原本是这出戏的复排艺术顾问之一。

但遗憾的是,他再也不能出现在热爱的舞台上了。

在蓝天野工作室的显眼位置,挂着一件《甲子园》所有演职人员签名留念的纪念T恤。

其中有朱琳(已故) 、郑榕、蓝天野72岁吕中、72岁徐秀林,还有朱旭(已故)。

在人艺的时候,就是蓝天野演正派,朱旭演反派。

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要提起“变脸王”大家就知道了。

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甲子园》也是人艺第一代演员在舞台上最后的聚会。

2012年,《甲子园》上演时,朱琳已90岁 、郑榕88岁、蓝天野86岁、 朱旭82岁、吕中72岁、徐秀林72岁。

这是一代艺术家的告别,他们带走了人艺最引以为傲的东西。

也是一代观众的朝圣,因为他们同样留下了最引以为傲的东西。

“他们对艺术的真诚之心。”

不论过去多少年,最真诚的艺术,总能抵挡住岁月的侵蚀,与文明共存。

艺术家的名字也会随着艺术品的传世,成为夜空中的星星。

让那些愿意抬头的人们,向着光辉前进。

-完-

图片及资料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