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考语文,又不只是语文

 历史探奇 2022-06-09 发布于河南

2022年高考作文题一公布,立即在网上被刷屏了。很多人看了都感慨:难写!

图片

今年共7套语文试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再加上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各卷试题不同,但从中都可以看出,高考语文考的是学生的阅读面、思辨力、开放性,考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狭义的语文。

图片
01
阅读与思辨,相辅相成

   最明显的是作文题,大家票选出来最难的全国甲卷,“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材料作文,被不少网友评价“连曹雪芹本尊看到都要蒙圈”。

图片

图片

   众人题写匾额的情节出自《红楼梦》,写好这篇文,得读懂《红楼梦》这处情节,理解写作角度;更重要的是由此及彼,从文学阅读走向更宽阔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中“移用、化用、独创”的现象,合理关联,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写出自己的思考。考场上的“有话可说”,平时的阅读和思辨训练缺一不可

   再比如全国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这份材料作文,在思辨能力上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围棋“专业不对口”的网友戏称:“管你本手、妙手、俗手,但是都不如红油抄手。”

图片

图片

   材料从棋理出发,给了立意方向:打好基础再上台阶,掌握基本再寻求创新,同时也保留了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去论述。但前提是,学生有“熟悉”的角度,有认知,有思考。扣住“本手”“妙手”“俗手”的逻辑关系,如何论述出新意,还要看学生积累下来的素材、磨练出的语言表达能力

图片
02
家事国事天下事,融会贯通

   另外一些作文题比较“朴实善良”,审题立意上简单一点,容易找到生活中的素材,而如何写出彩,写出内涵,则要进一步向外关联。

图片

图片

   比如北京卷的“学习今说”,引导学生以当代视角思考学习问题,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进而把个人学习和时代、国家联系起来;记叙文“在线”基于“网络时代”和“疫情期间”的大框架,写作不仅要叙述个人经历,也要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人生的思考。

图片

图片

   天津卷围绕“烟火气”展开,而重点在于烟火气背后的美好生活如何来,如何看待、如何守护、如何发展。

   全国乙卷结合“北京:双奥之城”写“跨越,再跨越”,全国新高考Ⅱ卷和浙江卷着重考查新时代青年对未来发展的认识,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个人的成长,在这些题目中都是紧密结合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考作文题关联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告诉我们,学习不是固守教材,而应当眼界开阔。课外广泛的阅读和活动,关注家里家外、校内校外,社会民生的变化,才能沉淀出有深度的见解

图片
03
多样和开放,刷题不是应考法宝

   除作文外,阅读也是语文高考的“重量级嘉宾”,据命题专家介绍,今年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和组合形式更加多样。有政论文、学术论文、科普文、专著导言、小说、散文、纪实作品等文体,有单一文本,也有复合文本;在复合文本中,有纯文字文本,也有带图示的文本。文言文阅读材料分别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等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限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

   文本类型越来越多,阅读要求也越来越高。材料不能快速读懂,试题做着就会吃力。考场上能不能读懂,也不是学生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刷刷题就能做到的,需要从小在日积月累中提高阅读能力

   此外,很多题目的设问都是开放的,比如新高考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自冯至改写自历史故事的小说《伍子胥》,试题要求学生比较“渔夫拒剑”改写前后文学效果的差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进行个性化解读;北京卷名著阅读要求解释《红楼梦》不同书名与作品内容的关联。这些靠死记硬背是答不出来的。读过原著,才能更好理解试题材料,读懂之后答得如何,更看平时阅读和思考的深度

  今年的高考再次提醒我们,语文在于平时,如果不阅读,真的会吃亏!试题考查的是综合能力,语言、思维、文化、审美……这些都无法速成,坚持阅读、积累、写作,才是核心素养的内化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