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了这3招,让一个游戏瘾少年逆袭成写作能手,过程曲折但方法好用

 帝都果妈不焦虑 2022-06-09 发布于北京
上周末,10岁的外甥来我家,进门、换鞋、坐沙发、掏手机、打游戏,五个动作一气呵成。
 
吃饭的时候,大姐叫了好几次,他才坐上饭桌;匆匆忙忙吃了几口饭,起身掏出手机开始看小视频。

大姐终于忍无可忍,责怪外甥:每天饭不吃,作业不写,只知道玩手机。
 
听着大姐的唠叨,外甥刚开始是敷衍说只玩一会儿,后来看大姐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直接恼羞成怒,扔下手机夺门而出。
 
其实,我观察了一下,像外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电子产品是标配。每天除了上学,娱乐活动就是玩手机、打游戏、看小视频。
 
渐渐地,家长就会发现,孩子的手机瘾越来越大,想要戒掉真是难上加难。
 
近几年,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基本人手一个,不仅孩子,就连成人也难以戒掉手机瘾:游戏越打越起劲,视频越刷越精神。

手机瘾不但剥夺了我们的碎片时间,还侵占了学习时间、娱乐时间、睡觉时间.....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瘾?杜绝一切电子产品?严格规定玩电子产品时间?

或许你会说,这些方法都试了,还是玩,怎么办?
 
这件头疼的事情,其实早在1990年,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就给了解决办法,他在《心流》这本书里,利用“心流”状态,深度剖析了人为什么会“上瘾”?

 
01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被誉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心流”理论就是他首次提出的。

《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就受到很多业内人士以及读者的喜欢。
 
那么何为心流?为什么手机瘾跟心流有关呢?
 
心流其实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
 
想想孩子玩游戏时的状态,是不是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玩了一局又第二局,根本停不下来。

关键是,越不让他玩,他就越想玩。边上网课边玩,吃完饭倒在沙发玩,甚至睡觉被窝也要偷偷玩。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流状态,但是想要达到心流状态,方法有很多,不止靠手机。
 
最近,果果也迷上了“天天跳绳”里的趣运动,像打砖块、吃豆人、小蜜蜂这些趣味运动,他能跟着玩好长时间,有时累得满头大汗,还要坚持跳...

(为什么他看书就没有这么大的瘾?)


我特别不理解他的这种状态,读完《心流》以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心流状态,它可以让人在做一件事情时达到忘我的状态。
 
“天天跳绳”里的趣运动属于体操类有氧运动,可以让人在一次次自我超越中达到心流状态,短时间内让人变低迷为亢奋,变涣散为专注。

类似的,像练字、跳舞、打球,跑步、甚至做题等有阶梯性挑战的活动,也可以让人在不断增长技能时,长时间处于心流状态。
 

每写好一个字,都要对横折竖捺斟酌推敲;

每练好一个舞步,都是对无数次耗腿的揣摩; 

每解决一道数学难题,都要经过好几次的公式演练;


但玩游戏,看小视频,都只能给人暂时的心流状态。一旦停止,就会带来无尽的空虚感。

据研究,社会上所谓的青少年犯罪——偷车、破坏公物、惹是生非,动机无非是寻求日常生活所缺乏的心流经验。

所以,家长要想戒掉孩子的手机瘾,需要的是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获得心流经验。 
 
02

仔细研究身边爱玩手机的孩子,家长惯有的行为,是这样的:

1.孩子但凡哭闹,就用手机满足?
2.平时不管孩子,一有问题就打、骂、吼;
3.没有跟孩子约定玩游戏的规则,并执行到底;
4.自己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
5.简单粗暴地打断孩子玩游戏;
6.不限制孩子玩游戏时间;
7.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1小时;
 
我大姐夫妻俩就是因为常年外出做生意,外甥平常跟爷爷奶奶在家,老一辈人对孩子的爱,无非就是无底线的容忍。
 
只要孩子要求,就可以一直玩手机、看电视,等大姐回到家,看到外甥整天玩手机,就只会用打、骂、吼、威胁孩子放下手机。

 

这种方法,不但不会让孩子戒掉手机瘾,反而会引发他的叛逆心理。

《心流》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必须认清心流有使人上瘾的魔力;我们也应该承认“世上没有绝对的好”这个事实,任何力量都可能被滥用。爱可能导致残酷的行径,科学可能会带来毁灭,科技不加管制也会造成污染。”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瘾”,看做毒蛇猛兽,而应该择其善而从之。

在《心流》这本书里,作者鼓励家长可以通过其他活动代替手机游戏,来让孩子积累心流经验。
 
1.偷换注意力
 
千万不要小看游戏,如果不上瘾,游戏倒是一种启发思维的好工具。
 
我外甥爱打游戏,为了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我谎称要学习,让他出一份游戏攻略。

 

在我糖衣炮弹的攻势下,他很开心地答应了。第一次的攻略就遭到了我的嫌弃,埋怨他的游戏攻略,语句不通,很多病句,让我根本看不懂。
 
后来等他的游戏攻略,一连修改了三版后,我才说满意,并且夸他不仅游戏打得好,文章写得也好。
 
通过一来二往,我成功把外甥打游戏的注意力,转移到语文写作上,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实,手机里也有很多能联系到课本学习的知识:

如果孩子喜欢看小视频,就鼓励孩子多记小故事,为写作储备案例;
如果上课爱交头接耳,不妨鼓励他举手站起来说,培养他的演讲能力;
如果孩子争强好胜,鼓励他竞争班干部,培养他的责任心。
 
2.制定阶梯目标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后,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把做好这件事当成乐趣。
 
这时给孩子制定易中难的阶梯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以果果下棋举个例子。
 
第一阶段:了解规则:落子无悔
 
他刚开始学下棋的时候,总是喜欢乱动棋子,稍不留意就要悔棋。

从那以后,每局都会数着他悔棋几次,他悔棋的次数也从8次、5次、2次到0次;

 
第二阶段:下棋规则:做死活题
 
刚开始,老师只教了数气、吃子一些简单联系,然后就是由易到难做死活题,摆定式、摆高手棋谱。
 
老师每教一个方法,他都会跟我念叨半天,阶段性目标,让他对每个阶段都充满好奇心。
  
3.培养心流状态
 
《心流》这本书里,有一个妈妈陪孩子读书的故事,她特别享受跟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光,每次母女俩读书时,都要一块读,妈妈读给孩子听,孩子也读给妈妈听。
 

妈妈说,每当这时,她就觉得脱离了世界,完全沉浸在彼此紧密的互动中。
 
这就是一种心流状态,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时,就会有一种忘却时间脱离世界的感觉。

孩子在阅读时,不但体验到了心流状态带来的快乐,还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涵养。

这也是我们培养孩子心流经验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它能使孩子现在愉快,也是因为它会强化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培养出更高的技能。
 
03
 
帮助孩子寻找心流状态的同时,家长也应该自我提高,唠叨千句,不如示范一次,你是什么样子孩子就是什么样子。
 
所以想要戒掉孩子的手机瘾,对家长的考验才是最大的家长不但要作出表率,还要给与孩子更多的陪伴时间

引导孩子运用正确的方式,获得越来越多的心流经验。

积极心流经验越多,孩子想通过消极方式获得心流经验的机会就越少。以此帮助孩子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更多的技能、更美好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