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 其他百科词条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陈穆侯曹炽之子。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又督诸将据守潼关,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黄初四年,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不听蒋济所劝,惨败于吴将朱桓,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六,谥号为忠,配享曹操庙庭。 基本信息
人物关系 ![]() 曹炽 父亲 ![]() 曹楷 儿子 ![]() 曹泰 儿子 ![]() 曹纯 弟弟 ![]() 曹褒 祖父 ![]() 曹胤 叔叔 相关合集 ![]() 曹魏时期的都督名单 共45个词条446阅读 ![]() 毌丘俭 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 ![]() 钟毓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 胡遵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 查看更多 ![]() 曹魏的宗室成员名单 共8个词条362阅读 ![]() 曹冏 三国时期政论家 ![]() 曹邵 东汉末期曹魏皇族人物 ![]() 曹爽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 查看更多 ![]() 三国演义中的真实人物 共294个词条2.9w阅读 ![]() 刘备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 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 ![]() 张飞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查看更多 ![]() 曹操势力在魏国的相关著名人物 共47个词条4346阅读 ![]() 夏侯惇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 张郃 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 徐晃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查看更多 ![]() 历史事件襄樊之战的主要人物 共10个词条1874阅读 ![]() 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 ![]() 曹仁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 赵累 蜀汉大将关羽部下 查看更多 大事件 公元168年 出生 168年出生,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公元196年 因功拜为广阳太守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平黄巾后,迎接汉献帝定都于许县,并以曹仁数有军功,拜为广阳太守。曹操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于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让他以议郎身份(职官名。秦代设置,掌论议。)督军。 公元205年 从平河北封都亭侯 建安十年(205年),河北既定,曹仁从围高干于壶关。当时曹操下令:“城陷之后,尽坑敌军。”结果连月不下。曹仁向曹操劝谏:“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且此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顿兵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曹操听从其言,果然城池立降。于是收录曹仁前后军功,封都亭侯。 公元208年-公元209年 战胜周瑜,转封安平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从曹操讨平荆州,曹仁成为行征南将军。赤壁之战后,曹操留曹仁留守南郡(治所江陵)。周瑜、程普率领几万人马,和曹仁隔江相持。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军数万攻打南郡,曹仁令部曲将牛金迎军挑战。但吴军甚多,牛金众少,于是被围。曹仁披甲上马,带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牛金等乃得解救,曹操更器重他,转封安平亭侯。 ![]() 05:44 公元211年 败马超于渭南,破苏伯、田银于河间 建安十六年(211年),征西将军夏侯渊兵出河东,关中诸将皆反。曹操西征关中,曹仁为安西将军,督领诸将拒守潼关,在渭南击破马超。河间苏伯、田银反,曹仁遂行骁骑将军,都督七支大军讨破田银等众。 公元219年 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曹仁带领诸军对宛城进行了四个月的围攻,最终,屠宛城,斩了侯音。曹仁又回师樊城,被正式任命为征南将军。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 ![]() 20:48 公元220年 拜车骑将军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 公元223年 去世 黄初四年(223年),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不听蒋济所劝,惨败于吴将朱桓,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六,谥号为忠,配享曹操庙庭。 ![]() 06:02 人物生平 讨战群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仁暗自结集上千青年,游于淮河、泗水之间,后带队跟随曹操,任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初平四年(193年),在曹操与袁术的战役中,曹仁大有斩获。从征徐州,曹仁经常督领军骑,担当阵前先锋。又别攻徐州刺史陶谦的部将吕由,击破敌军,再与大军会师彭城,大胜陶谦军队。后从攻费县、华县、即墨、开阳(以上皆为徐州辖内县地),陶谦派遣部下急救诸县,皆被曹仁击破。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征吕布,遣曹仁别攻句阳,成功拔城,更生擒吕布手下将领刘何。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平黄巾后,迎接汉献帝定都于许县,并以曹仁数有军功,拜为广阳太守。曹操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于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让他以议郎身份(职官名。秦代设置,掌论议。)督军。 建安三年(198年),从征张绣,曹仁别攻周围县地,略城虏众达三千馀人。曹操军退还之际,张绣派军追击,曹军不利,士卒丧气,曹仁起而激厉将士,军心甚奋,曹操壮其所为,最终击破张绣。 建安四年(199年)二月,张杨为部将杨丑所杀,杨丑又被眭固所杀,眭固引众欲投袁绍,屯于射犬。四月,曹军进军临河,曹仁与史涣、乐进、于禁、徐晃等人渡河击眭固。眭固使张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射犬,自己则带兵北寻袁绍求救,然而与曹仁等人相遇于犬城。双军交战,曹军大胜,史涣斩杀眭固,尽收其众。 从平河北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袁绍相持于官渡,汝南降贼刘辟等响应袁绍反叛,侵扰许地,袁绍遣刘备出袭濦、强诸县,县众多举而应之。曹操令曹仁遣骑攻打刘备,将其击走,曹仁终于尽复收各个叛县而还。后来袁绍遣别将韩荀想钞断曹军西道,却被曹仁破之于鸡洛山。袁绍自此不敢再别遣分军。曹仁又与史涣等抄截绍运粮车,尽烧其粮。 建安十年(205年),河北既定,曹仁从围高干于壶关。收录曹仁前后军功,封都亭侯。 江陵战瑜 ![]() 曹仁像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军数万攻打南郡,曹仁令部曲将牛金迎军挑战。但吴军甚多,牛金众少,于是被围。曹仁披甲上马,带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牛金等乃得解救,曹操更器重他,转封安平亭侯。 后来,徐晃到达江陵,欲与曹仁共击周瑜。周瑜也与曹仁约定日期来进行交战。周瑜为流矢所伤,伤势严重,引军还阵。曹仁闻知周瑜伤得不能起来,亲自督军到周瑜阵前,周瑜乃起身行到军营激厉士气,曹仁见状便撤退。在长达一年的交战中,周瑜对曹仁“所杀伤甚重”,曹仁在经历了惨痛的损失后,弃城而走。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屯据江陵。 拒超平叛 建安十六年(211年),征西将军夏侯渊兵出河东,关中诸将皆反。曹操西征关中,曹仁为安西将军,督领诸将拒守潼关,在渭南击破马超。河间苏伯、田银反,曹仁遂行骁骑将军,都督七支大军讨破田银等众。 建安十八年(213年),群臣劝进曹操进封魏公、受九锡,“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也是在劝进者的名单之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月,曹仁跟从曹操征讨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三月,在曹军的进攻下,孙权遣使徐详请降求和。于是,曹操率先返回京城,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于扬州境内的居巢。 重返荆州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鄢陵侯曹彰北征乌丸之时,其兄曹丕致书训诫曹彰说:“为将者要奉公守法,不是应该像征南将军(指曹仁)一样吗?”同年十月,荆州北部的宛城吏民苦于繇役。于是,宛城守将侯音与吏民共同反叛,并抄掠附近郡县的百姓数千人,又与关羽连和。曹仁仓促应战,当月便开始围攻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曹仁带领诸军对宛城进行了四个月的围攻,最终,屠宛城,斩了侯音。曹仁又回师樊城,被正式任命为征南将军。 到了秋天,关羽前来进攻襄樊。曹仁命令庞德的部队屯驻于樊城北部。但樊城北部的地势较低,在雨季更易被淹,而主将曹仁只在樊城北部准备了“小船”(敌军却拥有“大船”)。在敌军到达樊城之后,于禁又率七军共3万人前来救援樊城,依旧屯驻于樊城北部。庞德等人乘“小船”欲回到曹仁驻守的樊城,水盛船覆,导致庞德被关羽俘获。 曹仁被关羽围困于樊城,吕常被关羽围困于襄阳,形势岌岌可危。不久,徐晃带援兵赶到时,大水也渐渐消退了,徐晃从外围向关羽进攻,曹仁得以突围,终于击退关羽。在关羽的围攻下,无论是曹仁亲自据守的樊城,还是吕常据守的襄阳,都不曾被关羽攻破。 咸有效劳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总数三千五百户。后来,曹仁在镇守襄阳时,请求还屯宛城,曹丕同意了。曹仁临走时,焚烧了樊城、襄阳。 孙权派将领陈邵占据襄阳。曹仁奉旨讨伐,与徐晃攻破陈邵,入主襄阳,派将军高迁等徙汉水之南的未开化之民到汉水之北。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又诏使曹仁讨斩叛将郑甘,移屯临颍,迁大司马,总督诸军据守乌江,还屯于合肥。 濡须战败 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222年)十月,孙权复叛,曹丕亲率各路大军伐吴,[1]派曹仁率步骑数万进攻吴之濡须(濡须口之战)[2]。蒋济袭击羡溪,[3]成功引诱敌军主将朱桓向羡溪派遣援兵。 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223年),濡须口之战仍在继续,此时,曹仁拥有步骑数万人,而吴方主帅朱桓仅有5000兵马。到了三月份,朱桓大破曹泰。在曹泰退兵之后,已经乘油船深入吴军身后的常雕等人进退两难。朱桓回身反扑,与严圭、骆统共破常雕等人,魏军此路的主将常雕、副将诸葛虔均被枭首,副将王双被生擒。 曹仁在损兵折将后,不久便逝世,时年五十六岁。曹仁所率领的濡须方向的魏军由东中郎将蒋济代领。曹仁被朝廷追谥为忠侯。 青龙元年(233年)五月壬申日,曹仁与夏侯惇、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家族成员
史籍记载 《三国志·魏书·曹仁传》 人物评价 陈矫:将军真天人也。[4] 温恢: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5] 钟繇: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 曹丕: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4] 曹植: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奢不过制,俭不损礼。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实抚东夏者,曹大司马也。 朱桓:仁既非智勇。[6] 陈寿:①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②仁少时不修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4] 傅玄:曹大司马之勇,(孟)贲、(夏)育弗加也。 褚亮:金坛奇正,得之於怀抱,玉钤攻取,无劳於积习,祭遵儒术,未足方其雅歌,曹仁智勇,才可用其胜。 李商隐:任重前驰,众才一旅,许伯则摩垒而旋,曹仁亦逢沟不渡。举无遗算,仕匪遭时,何兹皓首,不识丹墀。剑折而空留玉匣,马死而犹挂金羁。 郝经:心为气城,兵为城城,心固则气固,兵固则城固。静密专安,内外如一,无隙无瑕,以主待客,虽画地守之可也。况于城乎!又必兵械备具,薪粮足馀。进有郭围,退有停障。远有救援,迩有间侯。啬力多暇,明慎罚赏,申饬教戒,禁绝讹妄。血视肉薄,示之必死。曹仁之守樊,郝昭之守陈仓,张特之守新城,皆是也。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 曹仁画像 影视形象
展开表格 参考资料 [1]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三年·十月)是月,孙权复叛。复郢州为荆州。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24] [2]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初,权外讬事魏,而诚心不款。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徵任子,权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24] [3] 《三国志·魏书·蒋济传》:黄初三年,与大司马曹仁征吴,济别袭羡溪。仁欲攻濡须洲中,济曰:'贼据西岸,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24] [4] 《三国志·魏书九》 ·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3-14] [5] 《三国志·魏书十五》 ·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8-12-18] 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