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宋朝的诗人,王安石一定榜上有名。 他在诗词歌赋上的造诣极高,创造过许多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而除了是位诗人以外,他还有着治国理政之才,是一位难得的刚正不阿的臣子。 正直这一品质构成了王安石极为浓烈的个人色彩,让他无论是对待外人还是家人的时候都以此为基准来办事。 可也正是因为王安石正直过了头,他所做的许多事情在别人眼中都十分不可置信。 例如说他曾对自己的亲儿子做过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他竟然把自己的儿媳送了出去另嫁他人。 ![]() 有人一定会想,这得是和儿子有多大仇,竟然亲手破坏掉了儿子的幸福? 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倘若是了解内情的人,不仅不会这样想,反而会感慨王安石当真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君子。 那么,在王安石送走儿媳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这还要从他的儿子,也就是王雱此人说起。 01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 王雱作为王安石的儿子,从小便展现出了优于凡人的天赋。 他不仅学东西快,反应速度极为灵敏,更是在吟诗作词上很好地继承了王安石的才华,年纪轻轻便崭露头角,受到了文人们的一众关注。 ![]() 王雱显然也没有让这些人失望,在面对旁人的考验时给出了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 有一次家中的一位来客故意考他,将一只鹿和一只獐放到了一起,而后让王雱进行区分。 那个时候的王雱还是个稚童,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两样动物,又怎么可能区分开来呢? 然而,他虽然不认识,却给出了答案,他说:“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这一回答令众人为之一惊,他们惊讶于王雱身为一个稚童,竟然能够做到如此滴水不漏,在面对未知时也能够反应如此之迅速,当真是前途无量。 ![]() 王雱确实是如此,他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此后在官场大展宏图,仕途一片光明。 王安石对王雱这个儿子非常满意,对他来说,在为官这方面已经没有什么能够为儿子做的了,所以他在儿子长大成人后,最操心的事情便是儿子的婚姻大事。 王安石左挑右选,最终为儿子选定了同城的一个大家闺秀。 二人无论是身份还是气质都极为相当,任谁看都是一对璧人,王安石和王雱都对这桩婚事十分满意,于是王家很快便迎娶了庞氏过门。 02 把儿媳另嫁他人 二人门当户对,又对彼此都有好感,日子本来应当越过越好才是。 现实却并没有沿着这个方向走,因为王雱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他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他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作为妻子的庞氏。 在二人婚后有了儿子之后,王雱一度因为儿子长得“貌不类己”而对幼子百般折磨,任凭庞氏和王安石如何劝阻都没有丝毫改变。 庞氏因为这件事而心力交瘁,受尽折磨,她不止一次地告诉王雱这是他的亲儿子,可是王雱始终不相信。 最终,悲惨的事情发生了,幼子经受不住这种折磨,竟然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 失去孩子让庞氏犹如被抽出了魂一般,整个人都迅速地枯萎了下去,她不再有往日的精气神,整天郁郁寡欢,时常躲在屋子当中以泪洗面。 ![]() 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支离破碎,每个人的心都仿佛被一把钝刀反复割着,谁都不好受。 王安石不忍再看下去,也不愿意庞氏正处于大好年华就被自己的儿子耽误。 于是,他在和家人仔细商议,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他要让庞氏与自己的儿子和离,把庞氏重新嫁给一个不错的人家当中。 庞氏领了这份情,自此脱离了苦海,不用再受王雱的摧残,可是王雱却在妻子离开了之后幡然悔悟,意识到了自己之前都做了些什么。 王雱知道父亲这样做是深明大义的行为,自始至终都是自己有错在先,所以怨不得任何人,但是他对庞氏还有感情,每每想到妻子都忍不住心中的苦痛。 所以,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他特意做了一首词,以此寄托情感。 03 惊艳千年文坛的词 这首词叫做《眼儿媚》,其内容为: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这首词通过对景象的描写,充分展现了王雱此刻的心境,也展现出了王雱对妻子的思念,虽然句句都不提后悔,但是句句都是后悔。 因为其中的意境被王雱拿捏得十分到位,这首词在当时便震惊了文坛,一直到现在,都广为流传。 ![]() 即便王雱词写得如何好,他也无法挽回自己的妻子了。 都说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对于王雱来说,只有当他真的再也无法让庞氏重新回到身边,他才能够悔恨自己之前所做的那一切。 不得不说,在这件事情当中,王安石所做的“把儿媳另嫁给他人”这件事当真是令人惊叹。 ![]() 要知道,那是封建时代,是一个女人毫无社会地位的时代,出嫁从夫是所有人的固有观念,而“三从四德”、“七出”等更是一把无形的枷锁,让女人在嫁为人妇之后就备受束缚。 对于庞氏来说,即便她的丈夫亲手杀了他们的孩子,即便她在这个家里备受煎熬,她也无法反抗,更无法摆脱掉王雱另嫁他人。 幸好,她遇到了王安石这样深明大义的公公,这才得以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