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忘掉“本手、妙手和俗手”,你才能赢!(发人深省)

 老方说 2022-06-10 发布于山东

在围棋领域,“本手、妙手和俗手”是形容正规下法、妙招和败招的三个术语。

这三个词如果用在人生和工作上,就是让人们分清楚什么是本分,什么是出奇制胜,什么是庸俗。

所谓守正出奇,意思就是告诉人们人生如棋,只有下好本手,才能妙手天成。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做人做事都应该打好基础,只有根基深厚了,“妙手”才有出现的可能——它不可强求。

至于“俗手”是取败之道,是要被大家鄙视的。

但这个世上的人们,貌似多数都是“俗手”的水平,大家都喜欢下“妙手”,所以四处求索,或者殚精竭虑,想要一鸣惊人,成为黑马。

结果显而易见,想走捷径的人,最后都绕了更多的弯路。想要一鸣惊人的人,都活成了庸碌之辈。

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于是一些更聪明的人倡导本分的哲学,学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取得成功。

不知什么时候,“本分”之说在互联网、创业界广为流传,一时间,曾国藩、郭靖、阿甘这样的人物都成了大家的楷模。

我觉得这是好事,可我怀疑人们克服自己虚荣心和小聪明的毅力,拿曾国藩的话来标榜容易,真正坐冷板凳又是一回事了。

别人板凳一坐十年冷,就是能耐得住一年寂寞的人,都可谓凤毛麟角。

一招练一万遍,一个事坚持十年,如果仍然不能成功呢?这种自我怀疑是人之常情,我们所知道的那些成功之辈,有很多其实是没有别的选择、迫于无奈才坚持到底的。

但凡有别的选择和机会,扪心自问,我们谁能够心无旁骛地坐冷板凳?

实事求是地说,我不能。

何况,本分并不意味着是对的,要知道曾国藩虽然说“打呆仗”,但他可不是真的是个呆子啊,不然他也做不了大官,成不了大事了。

曾国藩所说,其实是《孙子兵法》里的道理,“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他是先求稳,再求变。只要自己的基本盘扎实牢固,那就能够掌握胜负的主动权。这是一种洞悉敌我态势后的战略战术。

要放大自己的优势打击对手的劣势,曾国藩追求不断放大自己的优势并持续缩小对手的优势,他“结硬寨”的做法符合自己一方的优势,而对方则不能如此——他们是进攻的一方,关键是要速战速决,因此只能追求“妙招”。

所以,我们不应该教条主义,片面理解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

实际上,人生在世,不管商场竞争还是生活博弈,只有忘掉“本手、妙手和俗手”,你才能赢!

这三个词只是一种形容和比方,是人制造的概念,就像是以指指月,是一种辅助性的思考方式。

如果我们执着于概念,就容易沉湎于假象之中,陷入思维的牢笼,自我设限。

比如《天龙八部》里的虚竹破玲珑棋局,他当时就没有什么“本手、妙手和俗手”的概念,他也没有想胜负的问题,不过是随手落一子,就成了破局的关键妙招。

就是这样,认知的障碍无处不在,知识和经验、概念和方法,既是我们的利器,也是我们的束缚,经常引导我们走向虚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时刻准备刷新自己的认知,破除自己的虚妄,实事求是。毕竟成王败寇,在输赢的结果面前,一切都是空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