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是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异物哽阻不适感、喉底或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西医学的急慢性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 病在咽部的表现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 喉痹主要表现为咽部痹阻不通,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是以咽部疼痛为主,吞咽时尤甚,检查见咽部黏膜红肿,咽后壁或见脓点,患者多有外感病史,病程较短; 二是以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为主,或出现咽干、咽痒、咽部微痛及灼热感等各种不适,可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检查见咽黏膜肥厚增生,咽后壁颗粒状突起,或见咽黏膜干燥。 ![]()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乳蛾、梅核气相鉴别。 1、喉痹与乳蛾的症状非常相似,喉痹的病位在咽部,可见喉底有颗粒状突起,喉核一般无明显红肿及脓点。但乳蛾的病位在喉核,故见喉核红肿,表面有脓点;《喉科心法·单蛾 双蛾》一语道出了乳蛾与喉痹的鉴别要点:“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 2、喉痹与梅核气都可有咽异物感,喉痹可见喉底有颗粒状突起,梅核气咽部异物感空咽时明显,进食时反而减轻。检查咽喉及食道无明显异常。 ![]() ....外邪侵袭——急性咽炎.... 治法:疏风散邪,宣肺利咽。 方药:风热—疏风清热汤;风寒—六味汤加味 组成: 风热—荆芥1、防风1、金银花1、连翘1、黄芩1、射干1、玄参1、蜜枇杷叶1、天花粉1、蜜桑白皮1、炒牛蒡子1、桔梗1、甘草1; 风寒—荆芥1、防风1、薄荷1、桔梗1、甘草1、前胡1 加减: 若咳嗽痰多者,可加紫苏叶1、杏仁1、前胡1; 若鼻塞、流涕者,可加辛夷花1、白芷1; ....肺胃热盛——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 组成: 荆芥1、防风1、薄荷1、金银花1、连翘1、栀子1、黄芩1、黄连1、桔梗1、炙甘草1、炒牛蒡子1、玄参1、大黄1、焦槟榔1。 加减: 若咳嗽痰黄、颌下臖核痛甚, 可加射干1、杏仁1、皂角刺1、夏枯草1; 高热者,可加板蓝根1、大青叶1; 如有白腐或伪膜,可加蒲公英2、板蓝根1。 ....脾气虚弱——慢性咽炎.... ![]()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脾气虚弱】 药用:黄芪1、白术1、陈皮1、升麻1、柴胡1、党参1、当归1、炙甘草1。 12付 加减: 若咽部脉络充血,咽黏膜肥厚者,可加丹参1、川芎1、郁金1; 痰黏者可加法半夏1、(醋)香附1、枳壳1; 易恶心、呃逆反酸者,可加法半夏1、厚朴1、佛手1、陈皮1 若纳差、腹胀便溏、苔腻者,可加砂仁1、豆蔻1、薏苡仁2、; ....痰凝血淤虚——慢性咽炎.... 方药:贝母瓜蒌散加减。 药用:法半夏1、瓜蒌1、天花粉1、白术1、陈皮1、桔梗1、赤芍1、丹参1、桃仁1 12付 加减: 若咽部不适,咳嗽痰黏者,可酌加杏仁1、紫菀1、款冬花1、清半夏1; 若咽部刺痛、异物感、胸胁胀闷者,可加香附1、枳壳1、郁金1、合欢皮1; 治法:益气健脾,升清降浊。 选 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 黄芪1、白术1、升麻1、柴胡1、党参1、当归1、炙甘草1、 射干1 、黄芩1、桔梗1、北沙参1 12付 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射干1、黄芩1、桔梗1、北沙参1 共进50剂 咽痛、咽部异物感、咽后壁滤泡增生症状消失,余症也随之消失 总结 喉痹热风六味寒,痰凝贝母瓜蒌散; 舌红苔黄利膈清,补中益气见便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