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车救八命!王牌突击炮车长临危不惧,一战毁敌24辆坦克

 冬不拉拉 2022-06-10 发布于安徽


前言

提及德军中的一系列装甲兵王牌,相信读者老爷们对“豹王”巴克曼、“虎式王牌”卡里乌斯、魏特曼等人一定耳熟能详。但纵观整场战争,德军装甲部队使用最多的,既不是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也不是威风凛凛的“豹式”,而是以三号底盘改进的“三号突击炮”!

就是在这些看似没有炮塔,防护性也不及“虎式”、“豹式”坦克的车辆中,也曾孵化出诸多优秀的王牌。今天,就让我们的小作者带大家认识一下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总共取得68辆击毁数的雨果·普利莫茨!

注:本文系粉丝“MAVERICK”特约来稿,经主编“毛豆123”修改后刊登至本号,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公众号转载!


人物生平简介

▲国外玩家收藏的雨果·普利莫茨个人签名照

雨果·普利莫茨(Hugo Primozic),1914年2月16日生于巴克南(Backnang),父亲是斯洛文尼亚人,母亲则是德国人,1942年9月19日,因取得45辆累积击毁战果获颁骑士铁十字勋章,军衔自军士长(Wachtmeister)越级晋升为上等军士长(Oberwachtmeister)。1943年1月初,他又多次与苏军的作战,并将个人战果提升至60辆。1943年1月28日,普利莫茨获颁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成为获得此项殊荣的首位非军官的战斗人员。6天后,他被晋升为少尉。

根据当时的规定,获授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者必须为军官。因此,上级虽在1月28日就发出了获授通知,但普利莫茨本人却在晋升少尉之后(即2月4日)才被允许前往狼穴,与希特勒会面获授。出于对此项规定的不满,普利莫茨选择佩戴着上等军士长肩章前往。所以在部分2月4日拍摄的宣传照片上,他仍是一名士官而非军官

▲雨果·普利莫茨上等军士长的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获授照

头顶炮兵军官大檐帽的雨果·普利莫茨少尉。这是另一张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获授照。

升为少尉后,普利莫茨第二次被调至后方教学,直至1945年2月再赴战场,为保卫自己家园做最后的抵抗。幸运的是,这位王牌突击炮车长活到了战后,最终军衔中尉

初露锋芒

德军的炮兵学院中,普利莫茨是首批三号突击炮的学员。他的成绩并不能称上“优秀”二字,各项指标也仅仅是“合格”,但他的性格却与同时期那些狂热的德国青年有所不同。结业时,教官对他的评价是“沉稳、冷静、果断”,并最终挑选他成为三号突击炮的车长。因为在战场上,一名合格的车长不仅要时刻关注上级指令、认真执行;还要对敌情第一时间做出具体判断,与部下共进退。而这些都是普利莫茨所具备的性格特点。

1939年波兰战役爆发后,普里莫茨首次参战。虽然未能与波兰坦克一决高下,但在与己方步兵推进的过程中,他的车组每次都能毫发无伤地完成任务,并摧毁波军多个炮兵阵地与火力点。波兰战役结束后,上级将普利莫茨调至训练单位,继续培养操作突击炮的车组

一支向前推进的德军三号突击炮车队。从型号上看应为B型,摄于1941年的苏联。就技术性能而言,仅配备短管75毫米火炮的三号突击炮根本不是苏制T-34坦克的对手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专为步兵“打辅助”的普利莫茨再度获得上级青睐,成为新组建的独立突击炮营的成员。1942年6月,他被编入陆军第667突击炮营序列。第667突击炮营汇集了诸多优秀的突击炮车长,但此时的普利莫茨依旧默默无闻。面对战友们冒险创下的一系列辉煌战果,他却始终按部就班,跟着部队继续向前推进

国防军第667突击炮营徽标。1942年6月24日,该营以第300预备突击炮营为基干,自于特博格组建,首任指挥官为瓦吉德斯上尉。1942年7月开赴苏联战场后,该营长期跟随中央集团军群作战,1944年2月重新整编为第667突击炮旅,并沿用此徽标

以1942年11月国防军总参谋部下发的K.ST.N.446A命令为例,德军每个突击炮营编制为一个营部连、三个突击炮连。而在每个突击炮连中,除连部外还分有三个突击炮排及一支运输单位。每排各有三辆突击炮。连、营部另有一辆突击炮。因此,一个满编的突击炮营总共配有31辆突击炮


一辆被击毁的苏制T-34坦克(前)与镜头前的三号突击炮。不过从外观上看,这辆突击炮应是战争中后期带有“猪鼻子”炮塔的三号突击炮G型

油画:头戴耳机、身着突击炮兵制服的普利莫茨少尉。其肩章上还印有代表部队番号的“667”数字。注意其制服的罗马柱领章颜色为粉红色,代表“炮兵”部队而非“装甲兵”。绘于1943年。照片中还有普利莫茨本人的亲笔签名及第667突击炮营的营徽

一战成名

1941年末的“台风”行动中,德军未能将胜利的旗帜插上克林姆林宫,兵败后退守勒热夫。经过数月的休整,中央集团军群重新恢复了战力,并为下一次冲击莫斯科做准备。作为德军前进基地的勒热夫,自然也被苏军视为“眼中钉”。

1942年夏,苏军高层决定实施一次大规模反攻,誓要拔掉这根插在“心脏”位置的钉子,史称“第一次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作战。当时,德军凭借复杂的防御工事,硬是挡住了苏军于7月30日至8月23日的全线总进攻。光是这一次进攻作战,苏军就投入了高达35万人。至9月时已伤亡15万余人。而德军为了守住防区内的阵地也付出了不小的损失。至9月时,这场声势浩大的进攻作战已进入了收尾阶段。苏军不仅未能达成占领勒热夫的原定计划,还付出了高昂的损失。

普利莫茨的个人事迹,还要从1942年9月15日的战斗说起

▲第一次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示意图(1942年7月至8月)

当时,普利莫茨所在的突击炮连历经多轮激战后,仅剩下三辆突击炮可用。他们与上百名步兵坚守在一处高地村庄。为了夺下部分德军的关键据点。这为日后的总攻打下一个“楔子”。苏军决心再次发起一次局部攻势。经过反复侦察,苏军发现普里莫茨所在的高地村庄已化为一片瓦砾,认为此地兵力空虚,最终选择这里作为突破点

彩绘:德制三号突击炮F型。与原先的StuK-37/24倍75毫米短管火炮相比,长管的StuK-40显然更强

9月15日当天,苏军派出一个机械化旅(约60辆T-34坦克),在6000名苏军步兵、众多火炮支援下,对瑟乔夫卡以南德军控制的全部高地实施猛攻,以威胁德军阵地的侧翼防线。根据上级命令,普利莫茨准备撤出村庄。但驾驶员刚发动车辆,他就在潜望镜中发现了那些冲上来的苏军坦克。它们满载着步兵,排山倒海般向村庄扑来!

片刻后,炮弹、火箭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将整座村庄炸成了一片火海。这时,普利莫茨属下的第二辆、第三辆突击炮也出现严重故障,无法跟随撤退。为了救下战友,普利莫茨不顾漫天的弹幕,冒险爬到车外,用拖缆连接住两辆突击炮,然后让驾驶员发动,靠着一己之力,把两辆故障车拖回了己方的第二道防线。进入射击阵地后,普利莫茨与两辆突击炮并肩作战,利用地形之便阻挡苏军坦克前进。

站在己方突击炮前数着击杀环的普利莫茨上等军士长,从照片上看应摄于1942年末。当时的德军各个突击炮营,已开始逐步列装配有StuK40型75毫米长管火炮的三号突击炮,足以击毁苏制的T-34、KV系列坦克

在战后的一次访谈中,普利莫茨曾回忆道:

“....俄国人想从狭窄高地中央的一条公路上突破,他们的炮火一阵接着一阵,我们只能躲在战壕中等待这场“火力风暴”的结束。硝烟刚刚散尽,我就发现第一辆俄国坦克已经冲过了预设阵地,可我们还要费力爬回突击炮上。刚进车,俄国人的第二波火力打击接踵而至。我迅速指挥驾驶员调整角度,同时瞄准那辆已经突破到阵地后的T-34坦克,打出一发穿甲弹。弹药直接命中引擎贯穿到车体内部,并引发剧烈爆炸,整场战斗十分激烈、惊险,我们所处的阵地随时都有可能被突破...”

需要注明的是,普利莫茨的回忆并未提到当时的苏军坦克已经陷入狭隘山谷中央的公路,落入德军突击炮的伏击圈中。另外,德军还派出工兵用炸药将一侧山谷炸塌,滚落的碎石严重阻碍了苏军坦克前进,使其无法迂回、突破。在遭到接二连三的打击后,苏军只能仓皇撤退

一辆身首异处的苏制T-34坦克

此次“关门打狗”般的作战中,光是普利莫茨指挥的三号突击炮就摧毁了苏军24辆坦克,成功粉碎了苏军的突袭。而普利莫茨也凭借自身出色的指挥才能、冷静勇猛的战术行为,成为了一名王牌突击炮车长,其事迹经过一系列宣传,为全德国人民所知晓。

雨果·普利莫茨荣获橡叶饰后拍摄的三张肖像照。根据部分官方宣传中照所述,普利莫茨已是一名少尉军官,但从他身着的装甲兵制服肩章军衔来看并不对,主编推测应是分两次拍摄

雨果·普利莫茨与其座车成员共同留影。左起分别为:装填手海因茨·哥特下士、普利莫茨、驾驶员塞普·布劳恩下士及炮手恩内斯特·希莫内克下士。其他三名成员均获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以示嘉奖

国外粉丝制作的1:35三号突击炮F型模型,其背景处是一枚复刻的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以及普利莫茨获授的个人肖像照

圆满结局

1943年末的普利莫茨,不但是一名预备役突击炮连的指挥官,更是一位累积取得68辆击杀数的王牌突击炮手!而在德军第667突击炮营的“击杀榜”中,普利莫茨也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了头号坦克杀手王牌!至于那些和他一样、荣誉满身的突击炮车长,多数在1942年至1943年的战斗中阵亡、负伤,将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1945年德国投降后,曾经称霸欧陆、一度不可一世的德国国防军最终步入了毁灭的深渊。征战沙场六年的普利莫茨也沦为胜利者的阶下囚。经过审判,他被判定无罪,释放回了家。

1996年3月18日,普利莫茨在富尔达的家中逝世,结束了传奇且并不平凡的一生。

雨果·普利维茨的个人履历(如上二图所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