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陌生的艺术

 施云南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贝尔托·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创作大量戏剧的同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戏剧理论,布莱希特式戏剧体现了“陌生化效果”的戏剧理论,布莱希特希望能够通过演员对于角色的演绎,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和观众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让观众始终怀着一种惊异的态度来欣赏戏剧。
   布莱希特推崇在戏剧中使用陌生化方法,这种方法也被人称为是“间离方法”,这是布莱希特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其中心思想说的时候要用艺术化的手法将本来平常的事情变得与众不同,这就是所谓的陌生化,布莱希特认为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解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矛盾性质。具体体现在戏剧表演上就要求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要始终高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和角色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布莱希特认为:“间离是认识,是否定的否定。”以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为例子,作者创作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底层妓女沈黛的形象,而这个角色在遭受困境之后又受人影响戴上了一副面具,变成了邪恶的表哥隋达,善良和邪恶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的身上,这使得沈黛这个人物形象一下子变得陌生了,让人们感到难以捉摸,让观众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沈黛这个人身上所体现的善恶。
   除了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以外,在故事背景处理上布莱希特也采用了陌生化处理的方法,例如在《四川好人》中他采用“四川”来指代一个距离欧洲相当遥远的陌生地方,而《高加索灰阑记》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
   就这样,布莱希特通过陌生化的处理方法让观众和剧中人之间保持距离,始终感到出人意料。
   布莱希特式戏剧的形成和布莱希特本人对戏剧的研究分不开,布莱希特除了继承并发展了德国的现实主义戏剧,更从中国和日本的戏剧中得到启发,他所创作的《四川好人》和《高加索灰阑记》等戏剧都与中国戏曲有很深的渊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