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星荟萃的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国原研创新药与中国临床专家携手再创强音。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牵头,全球72家研究中心参与的,中国原研第二代AR拮抗剂瑞维鲁胺III期研究——CHART研究最新进展重磅发布,在高瘤负荷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对比第一代AR拮抗剂比卡鲁胺,瑞维鲁胺将患者发生影像学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54%(NR vs 23.5个月,HR=0.46,95%Cl 0.36-0.60)[1]。 瑞维鲁胺是全球第四款,中国第一款,在治疗mHSPC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中获得阳性结果的第二代AR拮抗剂。而CHART研究也是全球同类研究中,首个超90%中国患者参与、入组100%高瘤负荷患者的三期研究,对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意义重大。 | 勇攀险峰 理解变迁很多时候需要回看历史。 1853 年,伦敦医院外科医生亚当斯报告了首例经组织病理学鉴定的前列腺癌。他专门在报告中提到,“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2]。 170多年后,亚当斯笔下的这种“罕见疾病”成为全球男性发病率第二,致死率第五的癌症,每年导致超过37万人死亡[3]。而这些死亡病例几乎都是拜转移性前列腺癌所赐。 图片来源:VEER 转移是癌症治疗的分水岭。局限性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接近98%,对比之下,转移性前列腺癌生存率非常惨淡,仅为30%左右[4]。 在前列腺癌的疾病进程中,mHSPC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以往的数据显示,单独使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2~3年,疾病就会进展到预后极差的去势抵抗阶段[5]。 那么,如何延缓疾病进展到去势抵抗阶段的时间呢? 在近半个多世纪里,这个答案都是:没有。研究者曾经试图在ADT基础上,加入第一代AR拮抗剂,但效果甚微:在需要承受额外副作用的情况下,5年生存率只提升了2~3%[6]。 直到2015年,著名的CHAARTED研究登上NEJM,研究显示,多西他赛联合ADT可以显著改善mHSPC患者的生存期[7]。mHSPC的治疗终于摆脱了ADT单打独斗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CHAARTED研究依据肿瘤转移的情况,将mHSPC患者分成了高瘤负荷组和低瘤负荷组。具体来说,高瘤负荷是指存在≥4处骨转移(≥1处骨转移位于盆腔或脊柱外)或出现内脏转移;而低瘤负荷是指不含高瘤负荷因素。 图片来源:VEER CHAARTED研究定义的这一患者分层方式,此后延续到了各项临床试验和临床治疗决策中。后续的研究发现,高瘤负荷与更高的去势抵抗风险相关,提示高瘤负荷患者的预后更差[8]。 CHAARTED研究之后,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阿比特龙,以及第二代AR拮抗剂恩扎卢胺、阿帕他胺和达罗他胺都相继取得三期临床试验的成功,除达罗他胺之外均已获批用于mHSPC的治疗。 当接力棒传递到中国原研药瑞维鲁胺时,研究者并不计划让CHART研究复刻以往二代AR拮抗剂的成功,而是力争勇攀险峰,获得对中国临床更具价值的成功。 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入组的人群上。 恩扎卢胺mHSPC注册研究——ARCHES研究中,入组的亚洲患者仅占13.1%[9];阿帕他胺mHSPC注册研究——TITAN研究中,这一数字则为22.7%[10]。反观CHART研究,入组的中国患者超过90%。无疑,更大规模的中国人群数据对于中国临床指导的意义更大。 同时,CHART研究入组的患者100%为高瘤负荷患者,而ARCHES研究和TITAN研究这一数据分别为61.7%和61.9%[9-10]。我们知道高瘤负荷与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因此CHART研究的难度也上了一个台阶。 再看研究对照组的设计。ARCHES研究和TITAN研究的对照组均为安慰剂,而CHART研究的对照组则为比卡鲁胺。这一研究设计也体现了研究者对中国临床现状的高度重视,因为目前第一代AR拮抗剂比卡鲁胺仍然在国内mHSPC患者治疗中广泛使用。但这一选择也无疑提升了研究获益的难度。 最后再看患者的基线情况。ARCHES研究和TITAN研究中,ECOG 评分为1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1.8%和37.5%[9-10],但在CHART研究中,评分为1的患者占比达到了74.2%,这就意味着CHART研究入组的患者身体状况更差。 CHART研究基线特征 更进一步,ARCHES研究和TITAN研究中,Gleason评分≥8的患者占比分别为67.2%和66.9%,而CHART研究这一数据为84.7%。在TITAN研究,存在内脏和骨骼转移的患者比例为10.7%;CHART研究中,高达19.6%的患者存在内脏转移。 入组100%预后更差的高瘤负荷患者,选择比卡鲁胺为对照组,患者基线状况普遍更差,这一系列难度叠加,让CHART研究的结果备受瞩目。 | 披荆斩棘,展示中国强音 在设计上勇攀险峰的CHART研究,能否获得优异的疗效数据呢? CHART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和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rPFS、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时间等。探索性终点包括PSA应答率(定义为第12周末的PSA90)、PSA未检出率和患者报告结局。 叶定伟教授在2022年ASCO大会口头报告环节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5月16日,瑞维鲁胺组与比卡鲁胺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2.1与20.4个月,IRC评估的两组24个月rPFS率分别为72.3%与50.0%,相较于比卡鲁胺组,瑞维鲁胺组患者的rPFS显著延长,发生影像学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56%(NR vs 25.1个月,HR=0.44,95%Cl 0.33-0.58,p<0.0001)[1]。 CHART研究期中分析时两组患者的rPFS对比 截止2022年2月28日,IRC评估的瑞维鲁胺组与比卡鲁胺组的中位rPFS数据更新,相较于比卡鲁胺组,瑞维鲁胺组患者发生影像学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54%(NR vs 23.5个月,HR=0.46,95%Cl 0.36-0.60)[1]。 回顾ARCHES研究和TITAN研究的期中分析结果,对比安慰剂,恩扎卢胺将发生影像学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61%(HR=0.39;95% CI,0.30 - 0.50;P<0.001),中位随访时间14.4个月;阿帕他胺将发生影像学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 52%(HR=0.48;95% CI,0.39 - 0.60;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22.7个月。ARCHES研究在最终分析中,更新了rPFS数据,对比安慰剂,恩扎卢胺将发生影像学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37%(HR=0.63;95% CI,0.52 - 0.76 ;P<0.001) 。 可见,三项研究在rPFS方面,旗鼓相当。在CHART研究高难度的研究设计下,瑞维鲁胺仍然取得了极其优异的rPFS数据! OS方面,截止2022年2月28日,瑞维鲁胺组与比卡鲁胺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0.5和27.5个月,24个月OS率分别为81.6%与70.3%,瑞维鲁胺组患者的OS显著延长,死亡风险降低了42%(NR vs NR,HR=0.58,95% Cl 0.44-0.77,p=0.0001)[1]。 CHART研究期中分析时两组患者 OS 对比 回顾TITAN研究24个月的生存率数据,对比安慰剂,阿帕他胺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3%(HR=0.67;95% CI,0.51- 0.89;P = 0.005)[10]。TITAN研究的最终生存分析显示,对比安慰剂,阿帕他胺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5%(NR vs 52.2月,HR=0.65,95% Cl 0.53-0.79,p<0.0001)[11]。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瘤负荷患者中,阿帕他胺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0%(HR=0.70 (0.56-0.88) ) 而ARCHES研究的最终生存分析显示,对比安慰剂,恩扎卢胺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4%(NR vs NR,HR=0.66,95% Cl 0.53-0.81,p=0.001)[12]。 由此可见,高难度实验设计下,瑞维鲁胺的生存率数据也非常惊艳!研究的两项主要终点均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此外,在次要终点方面,截止2022年2月28日,相较于比卡鲁胺组,瑞维鲁胺组研究者评估的rPFS(HR 0.39,95% CI 0.30-0.50)、至PSA进展时间(HR 0.21,95% CI 0.16-0.27)、至下次骨相关事件时间(HR 0.65,95% CI 0.50-0.84)、至下次抗前列腺癌治疗开始时间(HR 0.33,95% CI 0.26-0.41)均获益明显。 探索性终点方面,瑞维鲁胺组PSA未检出率(PSA≤0.2 ng/mL)较比卡鲁胺组提高35.2%(68.7% vs 33.5%,95% Cl 28.0-42.4),瑞维鲁胺组第12周末的PSA90高达94.4%,较比卡鲁胺组提高15.5%(94.4% vs 78.9%,95% Cl 7.8-23.2)。而TITAN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阿帕他胺组第3个月的PSA90为58%,12个月的PSA90为71%[13]。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CHART研究90%以上的患者为中国人群,这为今后中国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 让中国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在mHSPC的治疗变迁中,CHAARTED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它首次证实多西他赛联合ADT可以显著延长高瘤负荷患者的生存期,结束了ADT单打独斗治疗mHSPC的历史。然而,化疗的副作用始终让医生和患者头疼。在后续的第二代AR拮抗剂的临床试验中,安全性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要知道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超过70岁,高龄加之可能的合并症,让这部分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生活质量成为医生用药的重要考量维度。 在TITAN研究中,阿帕他胺组和安慰剂组任何级别需引起关注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 of interest)发生率分别为40.0%和22.4%。需要注意的是,阿帕他胺组皮疹发生比安慰剂组更常见(24.4% vs 8.3%),3-4级的皮疹发生率为2.9%。此外, 阿帕他胺组有3(0.2%)名患者发生癫痫,安慰剂组有2(0.3%)名患者发生癫痫[11]。 在ARCHES研究中,恩扎卢胺组和安慰剂组3-4级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分别为39.2%和27.9%。疲劳仍然是恩扎卢胺值得关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2%(安慰剂组为20.6%)。此外,恩扎卢胺组和安慰剂组均有3(0.5%)名患者发生抽搐(Convulsion),恩扎卢胺组的3例抽搐均≥3级[12]。 而瑞维鲁胺在设计之初,就力求降低药物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避免中枢神经毒性,精妙的分子结构设计,最终转化成了可见的临床获益。在CHART研究中,两组均无癫痫发生。同时,任何级别的疲劳和皮疹发生率都较低,且无≥3级的疲劳和皮疹发生。 瑞维鲁胺整体安全性良好,瑞维鲁胺组和比卡鲁胺组3级及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分别为20.7%和14.5%。瑞维鲁胺组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发生,比卡鲁胺组则有1例。瑞维鲁胺组最常见的TRAE为体重增加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6.7%和27.9%。 值得注意的是,随访期间,瑞维鲁胺组FACT-P生存质量评分整体高于比卡鲁胺组。在ARCHES和TITAN研究中,试验药物和安慰剂的生存质量评分无差异。 CHART研究中发生率≥5%的TRAE 总体来看,CHART研究结果表明,瑞维鲁胺联合ADT可显著延长高瘤负荷的mHSPC患者的总生存期,并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乏力、皮疹在内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其他二代AR拮抗剂低,无任何级别的癫痫发生。而这份优异的答卷是建立在更高难度的研究设计,更大比例中国患者的基础上,为中国临床的使用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瑞维鲁胺在2021年7月宣布取得阳性结果后,于同年8月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并于同年10月28日纳入优先审评,预计将于近期获批上市。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国产创新药瑞维鲁胺可以为中国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有效、更安全、更具有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治疗新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