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患者怒骂,“我都吃了一卡车的活血化瘀药了,黑眼圈咋更严重了?庸医”!当她伸出舌头的那一刻,我明白:别说一卡车,就是10卡车,都没一点用! 我早上才刚到医院,就来了一个人,指着我鼻子就骂我,我很郁闷,我记不认识他,也没有给他看过病,安抚好他的情绪,询问得知,我之前写过一个黑眼圈的文章,里面有一个方子: 桂枝、甘草、丹参、郁金、当归、黄芪、茯苓、泽泻。 她觉得我说的很有道理,就自己到药店抓了些药,结果就是变严重了,今天是来医院闹事的。 说实话,当她伸出舌头的那一刻,我明白:别说一卡车,就是10卡车,都没一点用,我为啥这么说呢? 上面那个方子,的确是针对黑眼圈的,但是这个黑眼圈的患者,它并不合适,为啥? 因为这个患者舌质暗淡,苔白,并且经常感觉到舌头、舌尖发凉、发冷,就好像在嘴里含了一块冰。 然后患者脉象沉细,伴随睡眠不安,心悸心慌。 综合起来一分析,上面那个方子,明显是不合适的。 脉象沉细,舌黯苔白。沉细脉,主虚。舌黯,主气血不充。这是一派虚象。 舌头发凉。舌,中医讲,是心之苗。它在藏象理论中,归心来管。所以你看,有些人心火大,他的舌边尖就会发红,就会疼,就容易起口腔溃疡。 同样,如果一个人心阳不足,心之苗得不到温煦,它就会发凉啊。这就好比说,舌头是阳气的火苗。阳气不足,火苗窜不上来,舌头自然就发凉! 与此同时,晚上失眠不好,常觉心悸心慌,这很显然,又是心阳不足,心神失养的状态。 所以,这个患者的身体状态是心阳不足,当心阳被温补起来后,心阳不足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自然会消失于无形之中。 因而我开方:黄芪,桂枝,太子参,白芍,生龙骨、牡蛎、丹参、生姜、大枣。 用黄芪和太子参补气,桂枝温通心阳。阳气依于血。血行则阳气通。故而,用丹参和白芍养血活血。生姜大枣固护脾胃,令阳气生化有源。同时,生姜配合桂枝,可以温通阳气。 由于患者心悸心慌,睡眠不安,所以用龙骨和牡蛎来镇静安神。 在古代的中医当中,生马钱子、水银、蟾酥、砒霜、雄黄、斑蟊等大毒之物,都是真正的救命之物,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却没人敢用了? 我想,这里面的原因有2个: 一个是敢用的前提,是对药性病理,有着绝对的自信,而如今这个时代,有多少中医,能真正的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医术? 另一个是,这些大毒之物,收益与风险并存,治好了还好,治不好就容易让医生身败名裂,承担不可想象的责任,没有几个人有那种大无畏的勇气。 ![]() ![]()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美容方、黑眼圈、眼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