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不熟读课标与教材如何设计与实施教学?

 凌宗伟 2022-06-11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昨天在跟一批小学教师的分享中,我反复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不否认“课标”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并不影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的基本要求。做教师的只有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为我们所教的学科制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才能够结合对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助学系统”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何根据课程标准里面提出来的学科素养要求与本学科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材,只不过是达成学科素养与目标的一个媒介,或者理解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资源。教学过程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反反复复地谋划将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转化为学生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改变我们的观念,费点心思思考如何用教材教,而不是总想从教师指导用书与别人的教学设计那里直接拿来。只有教师具备了课程意识,才可能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效地用教材。对具体班级的学生而言,并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必须教的,也并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的。以此类推,并不是说教材上没有呈现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就不能教,要知道教材内容往往需要调动学习者的潜在知识来理解。教学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师要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这个媒介和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一堂课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甚至要根据这些目标、任务随机组织教学活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教学智慧的一个方面。

要具备课程意识就要认认真真研读课程标准,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在专家们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上,从道理上讲课程标准也好,教材也罢,课程标准是写给我们这些老师看的,教材是写给学生和老师看的。我的认识是但凡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同时又是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学的老师就应该读得懂课程标准,如果说课程标准我们这些学科老师都读不懂,问题在哪里?是在课程标准的编写者那里呢?还是在我们这些老师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上呢?那么,以此类推,我经常讲的教材从道理上说就应该时学生读得懂的。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时是因为学习者前期学习掌握的情况,有可能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读不了教材,甚至有些老师读不了课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读不了,并不是说就要听别人的解读,正因为读不了,才需要沉下来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标、读教材。不读,如何可以设计教学,又如何可以实施教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