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没有练到腐朽

 高分写作余老师 2022-06-11 发布于浙江

这几天,全国很多家庭会沸腾

因为高考成绩新鲜出炉。

我的侄女报考的是艺术类专业。原因就是文化课成绩不够好。她父母曾经来请教我(说得客气点),其实我对她们现在的高考知之甚少。

谈到她作文写得很差,差到语文老师看了会血压升高。问我有没有办法突击一下。

那时距离高考还有1个半月。

我说,你是相信语文很难补,尤其是作文提高更困难,还是相信科学练习作用大。

侄女一脸不耐烦,我连作文段落都不太会分,怎么练啊!

见她毫无信心,我只能付之一笑。

结果,考试成绩一出,不光是语文考砸了,还算拿手的数学也遭遇了滑铁卢。

不擅长的,觉得不想练;擅长的,不屑去练。后果可想而知了。

写到这儿,有人会想,你是不是要黑你侄女啊?

真不是!我想说,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没有练到腐朽。

0 1

我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俺们村的张医生打小学习成绩奇差,差到几乎没法见人。但他的父母,却抱定决心要培养他出人头地。

用我们那边的话说,瘌痢头的儿子自己喜欢。

于是,考不上就复读,还考不上再复读,直至考上医科学校。同样地,在校学习期间,每一项技能,他都比其他人多花好几倍时间,练习练习再练习。

脸皮也来练到比较厚,被同学笑话也不怕。

后来,终于成为挂牌上岗医生。

与之相反,也有一个故事《伤仲永》。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名叫仲永的孩子,天资聪颖,很小就能吟诗作赋。

他父亲像得了宝,将他当作摇钱树,到处去卖才华赚钱。结果呢,江郎才尽,神童变庸人。

能不能超越一般,成为优秀的人,不是靠天赋,而是看练习。

是不是什么样的练习都能奏效呢?

答案是否定的。不过,有一种刻意练习,被大家普遍认可。

0 2

《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超级厉害的人物。

  安德斯 埃里克森是“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

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罗伯特 普尔则是世界上最有名望的两家科学出版物《科学》和《自然》的编辑与作者。著有上百种重要的是学术图书和报告。

埃里克森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0 3

有的人说,练习谁不会啊!

可是练了半天,也没见我有多大长进。

的确,如果盲目练习,最多只能叫“天真的练习”。

好比一个孩子学少林拳,没有目的,缺乏指导,也得不到反馈。无论他重复多少遍,始终都是自娱自乐,不可能进阶到武功的地步。

如何有效练习,稳步提高呢?

(1)要有目的

以练习看书为例。我如果只是想着,我要提高看书速度。一段时间我也许翻书的动作快了不少,但我的阅读速度究竟有没有提高呢?实际不得而知。

正确做法的做法,应该是先测算一下,一分钟我能阅读多少个字或者多少页。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比如,原来每分钟可以阅读120字,我就定下目标——提高到每分钟150字。

这样经过练习,前后对比才能看出是否有了提高。

(2)要有“导师”

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人们只会觉得学习游泳、钢琴、小提琴这些才需要导师。

殊不知,任何一项技能的提高都需要有“导师”。

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确实没有导师,该怎么办?

其实,导师的本质是可以为你提出参照标准和好的建议。那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充当“导师”的角色呢?

对了!书籍、教学视频等,都可以。

我在高中学习英语,双休日在家没有导师,是通过看教学视频和听录音带来解决部分问题的。

(3)要有反馈

大家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KTV唱歌时,如果捂上耳朵,听不到自己的歌声,你极有可能唱歌跑调。

这是为啥?

因为大脑需要收集反馈信息,来做出下一步反应

弹钢琴,画画,写作,阅读,设计,做方案,甚至做饭,都需要有反馈,才能不断进步。

我终于明白大多数开明的家庭,母亲做的饭菜会越来越好吃。因为做一次饭菜,家人都有可能提出各种小建议。

聪明的母亲就是这样,越来越会做饭的。

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也别被10000小时定律限制住了成长的脚步。

记住,你不是不够优秀,而是没有练到“腐朽”。

一旦练到“腐朽”,你华丽转身变神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