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下流行费曼技巧?中国二千年前就有了!

 高分写作余老师 2022-06-11 发布于浙江


01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凭借一个人的言论来提拔和推荐他,也不凭借一个人缺点就否定他的言论。

孔子为啥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有个学生叫宰予,言语科优秀,孔子刚开始觉得这学生不错啊!天长日久,孔子发现宰予白天居然也呼呼睡大觉。

你想,一个老师看到学生大白天睡觉,除了身体不适,能容忍吗?

所以,领悟到不能因为一个人善于说话就大力推举他。

与人交往,我们也往往通过一两次交谈,觉得这家伙思维敏捷、谈吐幽默、见多识广,就会好感倍增,从而向身边人推荐。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能说会道的家伙做起事来可就不是那么回事。各种差错,各种货不对版。

也有相反的情况。

你觉得某某某在你印象中一直是个不善交往的人,可是某一天对某个问题发表看法,却一语惊人,特有洞见。

你才发现,脑海里的刻板印象欺骗了你。

02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道德经》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上天给你关上大门的同时,总会给你开一扇窗。

也许就是自然规律。

高下相倾,福祸相依。

有人失业了,本是一件值得同情的事。可是,如果下决心创业,或许他就是下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有人没考上985、211,觉得挺遗憾的。不过,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积累人生经验,也许就能成为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实干型人才。

照样可以财务自由,人生幸福。

人生永远没有失败,最大的失败就是自己放弃自己。

0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开始学习,才知道自己有很多不明白,有很多欠缺;教别人,才懂得自己还有不少困惑。

学和教,是可以互相检验,互相促进的。

所以有人说,教是最好的学。

这也许就是费曼技巧如此流行的一个原因。

学时间管理,不妨想想如何教会他人做时间管理;学知识管理,不妨想想如何教会他人做知识管理;学写作,不妨考虑一下如何教他人学会写作......

如此一来,我们就从学生的位置转变到老师的位置,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一定会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也更透彻,同时也能学以致用。

学平面设计,学PPT制作,学演讲,学销售,学制作视频等等,都可以尝试类似的方法。

这句名言,不妨再续上:教然后知困,困然后知进。

0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句话看起来很长,其实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发展阶段的总结。

你看,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懂得立身处世,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岁知晓人生、世界运行的规律,六十岁万事都能入耳心平,七十岁能在各种法度的界定内随心所欲做事。

这样的标准,实际上很高。

咱们今天若以此衡量,恐怕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不说别的,单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能达标的就屈指可数吧。不怕笑话,反正小编我自己不合格。

人生一阶段有一阶段的追求目标,努力做到,难能可贵。

学习,做人,做事,成家立业,环环相扣,人生没有绝对赢家,只有一辈子的学生家。

0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该不会以为这是“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子说的。

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道家创始人老子,又名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

唐朝帝王一看,呦呵!姓李,干脆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这句话,可不像“老死不相往来”那么平和温柔,多少指出了现实的残酷。

为啥这样说?

好好想想这句话,估计很多人会汗颜。

信言不美,说的是真实可靠的言论往往不怎么动听,不怎么华丽;

美言不信,说的是辞藻华丽、优美动听的话语,往往不怎么真实可信。

你想,现在好多人都学演讲,用演讲。产品营销,演讲;项目推广,演讲;招商引资,还用演讲。

那就得声情并茂、言语生动啊。

其实,咱们只要做到言之有物、符合逻辑、言辞恳切,内容丰富与言语优美可相得益彰。

老子所说的美言不信,并非一概而论。

倘若甜言蜜语,欺骗他人感情;或者夸夸其谈,为达成目的美化缺陷、夸大其词,那就真的美言不信了。

相反,一个踏实能干,又能言善辩的人,谁会拒之千里之外呢?

一个埋头苦干的人,若能学会恰如其分表达自己,谁又会责怪他能说会道呢?


作者简介:

余老诗,【一句话作文】创始人;畅销书作者;高校讲师;荔枝微课、千聊认证讲师;多平台签约作者;已出版《自媒体写作,从基本功到实战方法》。

【一句话作文】入口:
写好普通人的3招,想拿高分的学生都用得着

专注炼书,

发现新知,

伴您一路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