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痔疮:

 中医夏青海 2022-06-12 发布于广东

山甲消痔饮治疗痔疾 我师祖传秘方“山甲消痔饮”,经笔者20多年临证实践,对一、二期内痔、外痔、混合痔、 肛裂均有极佳效果,对外痔效果尤好。 通过近两年治疗40例的总结,总有效率达92.5%。药物组成:炙山甲、大黄各6~12g,浙贝母、僵蚕、黄芩各10g,石决明30g,当归12g,枳壳6g。病例:尹xx,男,25岁。1986年4月27日诊。 患痔疾已8年。 某县医院外科诊为肛裂与混合痔。

 常有肛门疼痛、异物感,现已四日未大便。 近一月来每次大便均伴有大量鲜红色血液,肛门烧灼胀痛,头晕乏力。多次经中西医治疗不明显。 (本文处方:炙山甲、僵蚕、炒栀子、赤芍、地榆炭、炒槐米各10g,石决明30g,浙贝母、炒当归、黄芩各12g,花粉20g,大黄8g,连翘15g。服药2剂,血止,去地榆炭、炒槐米,大黄减为4g,加生地15g,牡丹皮6g,又服2剂,肿消痛止痊愈。

痔疮乙字汤:

当归6克柴胡5克黄芩3克甘草3克升麻1克大黄1

【应用】原南阳之经验方,一般用于各种痔疮疾患本方特别宜于痔核疼痛、出血、肛门裂伤等;亦可转用于脱肛初期之轻症,妇女会阴部痒痛;又可用于皮肤病误治而成神经症者。

【目标】以诸痔疾病状不甚重,不偏虚偏实之一般病症为之。

【方解】柴胡、升麻有清解下焦湿热之功;当归、甘草有滋润调和之效;黄芩清里热。便秘者加大黄,大便如常者减量,或去之亦可。

【加减】

本方用于痔核时,去大黄,加桃仁、牡丹皮、鱼腥草。桃仁、牡丹皮化瘀血,鱼腥草缓下止血。

作者治疗诸痔疾患,虽曾试用本方煎剂,但未曾特记治验

据石原明氏经验,本方制粉剂效佳。据说,由于皮肤病内攻之神经症用之奏效,

【主治】

《丛桂亭医事小言》:“治痔疾,脱肛,痛楚,或肠风下血,或前阴痒痛者。诸疮疥误以枯药(干药)洗涂,暂愈,之后上逆,郁冒,气癖(神经症),纤忧细虑(轻的精神病),或如心神不定者并主之,”2剂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