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禅上吟唱的赵朴初

 夏天微语789 2022-06-12 发布于江苏

原创 吕涤修 家国之音 2021-05-26 00:00


茶禅上吟唱的赵朴初

吕涤修

 赵朴初一生为新中国佛教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耗费了所有的心血。他也极爱茶,自诩为“茶篓子”。

赵朴初爱茶,以茶寄情,他的茶诗蕴涵着他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

自然,赵朴初最爱的是故乡茶。故乡茶未必品质最好,但故乡茶里有着亲人的气息,带着故乡的味道,这是任何地方的茶所没有的,总能让赵朴初魂牵梦绕。

1986年,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来太湖创制了一种“天华谷尖”茶叶,其形如稻谷,色泽绿润,清香持久。同年年底,太湖县有人进京,给赵朴初送去两斤“天华谷尖”。赵朴初饮后,十分赞赏,赋诗一首:

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

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

——《咏天华谷尖茶》

为了便于人们理解诗意,赵朴初在诗后还特别加了一个“注”。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赵朴初对家乡茶充满了深情的眷恋,亦有对家乡茶着意褒扬、向外推介的意思。这首诗极大地提高了“天华谷尖”茶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从而使之成为一名牌产品。

1999年,赵朴初进入92岁高龄,卧病北。某天,有安徽老乡送了些黄山茶给赵朴初。他不禁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赠茶与他,想起了母亲制作荷花茶的情景,感而赋诗:

昔者曾希圣,每逢春夏日。

赠我黄山茶,清芬妙无匹。

今饮黄山茶,老大忽思家。

吾母撮新叶,轻手藏荷花。

翌晨开线裹,妙香无复加。

八十余年过,追攀感无涯。

我曾游黄山,饱饮黄山茶。

今如遇故人,缥缈梦云遐。

——《黄山茶》

家乡的茶,让赵朴初联想到亲人故友,让赵朴初倍感亲切而动情。

朋友或晚辈知道赵朴初喜欢茶,经常以茶相赠。每次收到别人的茶,赵朴初总是以诗作为回馈:

      殷勤意,新茗异常佳。远带洞庭山色碧,好参微旨赵州茶。清味领禅家。

                  ——《安上法师赠碧螺春新茶》

法师所赠之茶,于赵朴初看来,充满深情厚谊,也有禅家的清味,这种清味也充满在赵朴初的诗句里。

君年七十八,我已八十七。

不敢自居兄,比肩差可以。

平生蔬食惯,老不知肉味。

佳茗及香菇,拜赐大欢喜。

                         ——《得王翘松寄赠铁观音茶、香菇》

茶与香菇,皆是清雅的素物。诗也写得极其平淡。非常谦虚的赵朴初,真诚地把对方当作朋友,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也不摆架子,直抒深深的感谢。而禅意,就在这清雅与平淡中,淡淡地散发出来了。

在赵朴初的笔下,寺院的茶充满禅味,与俗世的茶是不一样的:

    清凉地,清福属僧家。至味蔬羹香积饭,深禅盐笋赵州茶。心地发奇葩。

              ——《五台山杂咏·碧山寺午饭》

饭是香积饭,茶是赵州茶,没有世俗的荤腥、铺张和客套,让赵朴初的心中充满了禅悦,如同心地里开出许多奇妙的花来。那种禅悦,是不可言说,只可用心体会的。

赵朴初把茶作为佛法的代表,从茶里学佛,在茶里参禅:

茶有诸宗派,种制各有异。

但以喜心饮,一一有禅意。

吾爱荣西师,茶禅一味语。

和敬与清寂,四海来今雨。

——《病房生活》

不同的茶,代表着佛教的不同宗派,代表着禅的五宗七家,但以一颗禅心去饮,就无处不是禅了。

手头的一碗茶,也成为赵朴初为世人解禅说佛最好的道具了: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题  茶经新篇》

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

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敬题  赵州禅师语录》

当年,赵州和尚以一句“吃茶去”,教导世人斩断一切知见,明心见性。赵朴初借茶解禅,也叫世人“吃茶去”。特别是现代社会,纷繁复杂,时时处处,不要迷失了自我,这是世人需要时时警醒自己的。禅是无需用言语去说的,也不是可以去寻觅的,禅就是在最平常的吃茶或工作中,保持平常心、平常态,这就是禅。

其实,无论何地的茶,赵朴初都喜爱。他的茶诗里,寄予的不仅是乡情、友情,更多的是爱国情,爱佛教情,爱众生情,爱世界之情:

东瀛玉露甘清香,楞伽紫茸南方良。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天涯认故乡。

——《题  中国——茶叶的故乡》

不管日本(古称“东瀛”)的茶,还是斯里兰卡(古称“楞伽”)的茶,都是好茶。而这些茶的故乡都在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赵朴初是为之自豪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