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针灸胃痛、腹痛背诵要点

 壹亩莳 2022-06-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胃痛

胃痛是以上腹胃胱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胃脘痛”。由于疼痛部位近心窝处,古人又称“心痛”“心下痛”等。其发生常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胃络不通或胃失温养。

【辨证】

1.实证

主症:上腹胃脘部暴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

兼见脘腹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寒喜暖,口不渴,喜热饮,或伴恶寒,苔薄白,脉弦紧,为寒邪犯胃;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矢气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为饮食伤胃;胃脘胀满,脘痛连胁,嗳气频频,吞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心烦易怒,喜太息,苔薄白,脉弦,为肝气犯胃;胃痛拒按,痛有定处,食后痛甚,或有呕血便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为气滞血瘀。

2.虚证

主症: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

兼见泛吐清水,喜暖,大便清薄,神疲乏力,或手足不温,舌淡苔薄,脉虚弱或迟缓,为脾胃虚寒;胃脘灼热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或细数,为胃阴不足。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和胃止痛。以胃之下合穴、募穴为主。

主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配穴寒邪犯胃配胃俞、神阙;饮食伤胃配梁门、天枢;肝气犯胃配期门、太冲;气滞血瘀配膻中、膈俞;脾胃虚寒配神阙、胃俞、脾俞;胃阴不足配胃俞、三阴交。

方义: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可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操作:疼痛发作时,远端穴持续行针1~3分钟,直到痛止或缓解。寒邪犯胃、脾胃虚寒者,中脘可用隔盐灸。

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其发生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腹,与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等多个脏腑有关。基本病机是腹部脏腑经脉气机阻滞不通,或脏腑经脉失养。

【辨证】

主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

发病急骤,痛势剧烈,痛时拒按,属急性腹痛,多为实证;病程较长,痛势绵绵,痛时喜按,属慢性腹痛,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兼见腹痛暴急,喜温怕冷,腹胀肠鸣,沉紧,为寒邪内积;腹痛拒按,胀满不舒,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壅滞;矢气则腹痛酌减,遇恼怒则加剧,舌紫暗,四肢欠温,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汗出,小便短,脘腹胀闷或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暧气或矢气则腹痛酌减,遇恼怒则加剧,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为气滞血瘀;腹痛缠绵,时作时止,饥饿劳累后加剧,痛时喜按,大便溏薄,神疲怯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脾阳不振。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通调腑气,缓急止痛。以胃之下合穴及大肠、小肠募穴为主。

主穴:足三里、天枢、关元

配穴:寒邪内积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配阴陵泉、内庭;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脾阳不振配脾俞、神阙。

方义: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天枢为大肠募穴,关元为小肠募穴,配合应用可通调腑气。

操作:毫针刺,虚补实泻;寒证可用艾灸。腹痛发作时,足三里持续强刺激1~3分钟,直到痛止或缓解。

新浪微博|拓睿医考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