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入梅了吗?

 品茗客人 2022-06-12 发布于江苏

  今天,6月12日是,农历的五月十四,正是这个信息提醒的入梅日。

  这个提醒有没有依据,有没有理由呢?有的。可是,这个提醒又是不准确的。

  梅雨,是中国长江中下游或者称江淮流域特有的一种持续天阴多雨的气候现象。发生的范围是宜昌以东、北纬28-34°狭长范围内,包括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发生的时间是每年的6、7月份,大致是在芒种至小暑节气之间。由于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被称为“梅雨”,这个时期,高温高湿,容易生霉,又称“霉雨”。

  宋代诗人陆游在《入梅》诗中说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梅雨开始的日子,被称为“入梅”。这个时候,石榴花在盛开,被称为“母亲花”的萱草的花也在开放。

  古代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生活在梅雨带的人们又很需要知道入梅和出梅时间。怎么办?人们就以不同的方式,确定出一个大致的日期。入梅和出梅的时间的确定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只是各种方法推算出来的日子稍有不同。用得较多的方法,将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定为入梅日,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定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有意思的是,入梅是按天干来推定,出梅是按地支来推定的。

  今年,2022年的芒种节气是6月6日,这一天,是庚寅日。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就是今天,6月12日丙申日。所以,那提醒的信息说,今天入梅,也是有道理的。今年的小暑节气是在7月7日,辛酉日,小暑之后的第一个未日,是7月17日,辛未日。因而,那信息中说,是7月17日出梅。

  这是通行的一种推定。各个地方入梅时间推定往往是不一样的。

  北宋温革撰,陈昱增补的农书《琐碎录》中说:“(闽人)立夏后逢庚日入梅。”道教的《神枢经》说:“芒种后逢丙日入梅。”《江南志书》则说:“五月芒种后遇壬入梅。”清代的苏州人顾渌在《清嘉录》的“黄梅天”条中说:“芒种后遇壬为入梅,俗有'芒种逢壬便入梅’之语。”是说,如果芒种当日就是“壬”日,便入梅了。《田家五行》:“芒种后雨为黄梅雨”,则以芒种为入梅。上述入梅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梅雨带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差别;二是多年各地入梅日期往往有所变化而致。

  现代的入梅、出梅有国家标准可依,已经不再是按照节气加干支来推定了。2017年5月12日我国正式发布《梅雨监测指标》的国家标准,各个地区的入梅、出梅有科学的监测指标,各项气象指标达到了,才可以宣布入梅、出梅。

  顺带说一句,无论是传统的节气加干支来推定的入梅,还是现代测定的入梅时间,都是与农历没有关联的。

  今年各地的官宣入梅的情况好像有点意思。先是国家气候中心宣布,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已于5月29日同时入梅。可是,浙江是6月10日才官宣入梅,湖北省则是于6月11日官宣于12日入梅。早在一个月前,江苏就预判今年的入梅会偏早。可至今,还没有官宣入梅。难怪有人质疑,“江苏不属于江南和长江中下游”。

  专家有解释,“由于5月以来江淮流域降水量持续偏少,只出现4个雨日,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还出现特旱等特征,因此江淮区梅雨尚未开始。”

  今天,6月12日,江苏并没官宣入梅。什么时候能入梅?静候官宣吧。往年,平均是在6月18日。今年呢?

  梅姑娘迟早是要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