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传播与文明演进

 爱游泳的黑熊 2022-06-12 发布于福建

病毒传播与文明演进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书,与《瘟疫与人》《鼠疫》并列被认为是最适合在疫情期间看的书。

这本书试图从一个大的历史半径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文明进程是这样安排的,病菌/毒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是什么。

 图片

作者是一个研究胆囊的医学研究者,但对地理和鸟类特别感兴趣,工作之余经常去新几内亚等岛屿上进行鸟类的观察。在大量的鸟类观察及伴随而来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中,作者和许多当地人也成了朋友。 

1972年7月,作者在新几内亚当地研究鸟类的演化。在一次沙滩散步中他遇到了一名叫做亚力的当地政治家。亚力向作者问了一个问题:

在过去的几万年里,他的人民的祖先是怎样到达新几内亚的?在过去的200年中,欧洲的白人是如何开拓新几内亚?为什么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运到新几内亚,而黑人们却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货物?

图片

亚力的问题就构成了作者探求和思考的动力,也是这本书试图解释的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是一个关于人类文明演化的基本问题,由此还可以延伸出其他问题:

为何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例如,为什么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或澳大利亚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

以及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墨西哥土著社会蓬勃发展,重商主义没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风靡盛行,科学研究没有在古代中国备受推崇,先进技术没有在北美土著社会落地开花,致命病菌没有在澳大利亚土著群体中演化出来?

 图片

作者进而对核心问题进行概括,也是全书的主题:为何不同大洲上人类发展的速度如此不同?各大洲迥异的发展速度构成了人类历史最普遍的模式。

在回答这个核心问题之前,作者先否定了几种盛行的观点:

第一种盛行观点是人种或民族优越说。

这种观点也是较长时间被西方人接受的观点,因为民族的优秀,所以欧洲率先产生了更为先进的文明类型。民族的优越说还成为纳粹发动屠杀的正当理由。

图片

对这种观点作者当然进行反驳。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祖先问题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1987年,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所有的线粒体DNA都来自一个女人”,而她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人类的同共祖先是非洲智人,非洲智人大约是在7万年前,开始从非洲走向欧亚大陆,所到之处屠杀了原先这些大陆上居住的其他类型的智人,如尼安德特人。

现在地球上的所有人类都是智人的后代,因此,不存在某些民族更为优越、某些民族是劣等的可能。

图片

另一方面,作者在长期的人类学观察中发现,新几内亚、美洲、非洲的当地人智商并不低,甚至比他周围许多白人聪明,尤其是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本领非常强。

图片

第二种盛行的观点是欧洲人在武器上先进。

武器的先进是许多人接受的观点,也是我们曾经用来解释甲午战争、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但作者提出的反驳是:武器先进只是结果,并不是真正原因;且武器先进不足以解释殖民者绝对悬殊的以少胜多。 

图片

如1520年,西班牙侵略者科尔特斯只带了不到600名手下,就征服了拥众数百万的阿兹特克帝国,武器的优越不足以解释600人战胜百万人。 

以及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美洲的土著印地安人的人口在5千万到1亿之间。后来90%以上的印地安人灭绝的,这样大量的灭绝并不是单纯屠杀能造成的。

图片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极为力量悬殊的以少胜多呢? 

作者给出了切中本书主题的答案:病毒。

科尔特斯600多人横扫百万人,不是靠武器先进,而是天花病毒。西班牙殖民者身上的天花病毒让几十万人丧命,即便活一来的阿兹特克人也被吓得魂飞胆丧,认为科尔特斯有神灵护佑,很快就投降了。 

而美洲的印地安人也并不主要由于殖民者屠杀造成,而是死于欧洲人带去的天花、麻疹、霍乱、伤寒、鼠疫、流感、白喉等严重的传染病———它们这些杀人魔王使得美洲土著90%的人口毁灭。 

可见,病毒是造成民族灭绝的主因。

图片

紧接着,作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美洲、澳洲、非洲土著把致命病毒传给欧洲人,而是欧洲人传给美洲、澳洲、非洲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与人类文明的演进直接相关。作者有大量的论述,我把他的论述逻辑简化如下:

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类的致命病毒都是从哪来的?

答案是:基本都是动物身上的。

大部分病毒在动物身上都没事,但一旦从动物身上转移寄居到人身上,就会对人产生健康或生命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常见病毒与动物的关系:

表:动物与病毒的关系 

人类疾病

携带最接近的病原体的动物

麻疹

肺结核

天花

流感

猪、鸭

百日咳

猪、狗

恶性疟

作者在这里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关于病毒与人类的互动关系的论述。

从人类角度看待病毒:病毒会杀死人类。

但从病毒角度来看:病毒和人类一样是物竞天择的产物。

作者从医学和生物学角度解释了病毒让人类生病的原因:通过咳嗽、打喷嚏、拉肚子等,让病毒(微生物)传播给更多的宿主。

从人类角度看,器官溃烂、腹泻和咳嗽都是“病症”,而死亡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

但从病毒角度而言,病菌与宿主同归于尽的结果纯属意外,是积极传播的副产品。

也就是说,病毒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杀死人类(宿主),而是传播。

图片

从人类角度对抗病毒,常见的方式是以注射死亡或效力减退的菌株来使抗体生成,免除疾病之苦。这也是疫苗的来源。

但病毒也不傻,病毒也在随时变异,疫苗很快就跟不上病毒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流感疫苗每年需要打的原因。

在病毒与人类的互动关系问题上,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如下的基本结论:

1.病毒的目标不是杀死人类,而是寄宿在人类的宿主上,并希望得到最多的传播,因为杀死人类对病毒不利

2.病毒为了达到更多的传播,会越演化越减少致死率

3.欧洲人、亚洲人向美洲人传播病毒而不是反向,是因为欧亚大陆驯化的动物种类多于美洲,欧亚大陆的人已经经过这些病毒的群体免疫

图片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欧亚大陆驯化的动物更多?

答案是:欧亚大陆比美洲更早建立起农业文明。

因为驯化动植物就是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文明肯定驯化了更多的动物。

与狩猎采集相比方式相比,农业文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农耕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可以提供定居生活,而只有定居生活才更有概率发明出文字、建立政治组织等复杂的机构,才能建立高级的文明。

图片

作者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追问:为什么欧亚大陆会更早建立农业文明?

答案是:地理原因。

书里写了一大串,简单来说就是非洲智人首先走到欧洲,欧洲与亚洲是一片大陆,可以走过去,而美洲、澳洲都有海洋相隔,在人类未懂建造使用船只之前无法到达,导致美洲、澳洲的文明比欧亚大陆晚了几千年。

而本身非洲是智人的产生之地,也是最应该首先产生最高级文明的地方。事实上非洲原先也产生了农业文明,但后来气候突变沙漠化,农业文明就此中断。

图片

又是地理决定论。但地理真的好有意思啊。以前读中学时怎么没发现地理是这么有意思的科目。塔斯玛尼亚、法罗群岛、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这些地名足以带人去到充满无限想象的远方。

最终,作者的基本观点和结论是:人类各族群通过征服、流行病与灭族行动而互动的历史,就是塑造现代世界的力量。 

图片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来看,病毒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塑造作用。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雅典瘟疫,直接导致了雅典战败,希腊文明由盛转衰。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对瘟疫进行了如下描述:“身强体健的人们突然被剧烈的高烧所袭击,眼睛发红仿佛喷射出火焰,喉咙或舌头开始充血并散发出不自然的恶臭,伴随呕吐和腹泻而来的是可怕的干渴,这时患病者的身体疼痛发炎并转成溃疡,无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触碰,有些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甚至狗也死于此病,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的乌鸦和大雕也死了,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

图片 

伤寒、天花、麻疹等安东尼瘟疫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导致了罗马帝国本土1/3的人口死亡,被认为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公元5世纪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即查士丁尼瘟疫,导致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 

而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鼠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被认为是改变整个欧洲历史的一场瘟疫。

图片 

黑死病首先是让人的观念和社会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所描述:极高的死亡率,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幸存者往往采取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态度,更加注重活在当下。 

在那种情况下,教廷的权威被松动,《十日谈》里有大量的反宗教和讽刺宗教的内容,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宣言书。后来一系列文学艺术作品将关注对象从抽象的彼岸转向具体的人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得以轰轰烈烈展开,欧洲从此发展社会转型。

图片 

黑死病还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让人类用科学来对抗致命的病毒,并引发了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革命,包括城市的下水道、干净水源、消毒措施,都是那时得以建立。 

 图片

在探讨了书中的核心主题之后,作者专门对古代中国与欧洲进行对比。

作者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李约瑟难题的其他版本:为什么航海技术最领先的中国,未能东渡太平洋,登陆美洲西岸?为什么技术先进的中国会被原本落后的欧洲赶上?

作者从直接历史素材的角度给出的解释是:郑和下西洋后,朝中大臣与太监斗争占上风后,取消船队,并颁布禁海令。

作者由此发出了如下感慨:“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要一个决定,就可以使全中国的船队停摆。”

图片 

作者将哥伦布的成功作了比较。

意大利人哥伦布,曾效忠法国安茹公爵,后来又为葡萄牙王国服务,二者都没有支持他向西探险的请求。哥伦布后来找了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获得批准。

作者解释了哥伦布成功的原因:“正因为欧洲是分裂的,哥伦布才有机会在四次失败的尝试后,最终说服几百位君主中的一位来资助他出海。班牙成功后,其他国家也加入行列。大炮、电灯、印刷术、小型火器及不计其数的发明,都有同样的流传逻辑。”

图片

作者进一步得出结论:权力集中造成发展停摆。中国在近代史上丧失政治与技术的优越地位,根本原因是古代中国长期统一与欧洲长期分裂。而欧洲的分裂与中国的统一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中国朝廷决定搁置的不只是远洋航行:比如,14世纪时放弃发展一种精巧的水力纺织机,硬生生地从工业革命的边缘退了回来;中国的机械钟制造一度世界领先, 在15世纪晚期之后放弃了制造,不再发展机械与技术。

 图片

作者在这部分的最后是这样总结的:中国的地理条件最后让古代中国付出了代价——只要统治者一个决定,可能阻滞创新,这样的事史不绝书。

欧洲的情况完全不同,每个小国都是一个创新中心,要是一国没有接受的创新被另一国采纳,邻国也不得不跟进,否则就会落伍或被淘汰。欧洲的地理障碍足以妨碍统一,又不至于妨碍技术与观念的流通。在欧洲从未出现像中国一样,能够决定全欧洲命运的统治者(查理大帝、拿破仑、希特勒,以及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不过拥有欧洲一半土地)。

图片

最后再总结一下《枪炮、病菌和钢铁》这本书的结论:

  • 世界上最早的两个食物生产中心——肥沃新月地带和中国,仍然主导着现代世界
  • 病毒是改变人类历史走向的重要因素,但病毒力量的背后是农业和地理因素
  • 最早实现病毒群体免疫的族群,在物种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图片

又联想到之前读的《瘟疫与人》,当时对作者的观点作了如下总结:
  • 对地球而言,最大的病毒是人类,控制人类这个病毒对地球的毁灭性侵害靠的是战争和瘟疫(病毒)
  • 病毒本身并不是为了消灭人类而存在,而是要寻找适当规模的人类作为宿主,目标是与宿主共存
  • 政治组织(国家)也是寄生在人类身上的病毒,同样不是为了消灭人类,而是找到一个供其剥削的平衡点与其共生
  • 儒家文化的作用是教化政治组织将对农民的压榨控制在可以忍受的限制内

 图片

持类似观点的学者也有历史学家麦克尼尔。他认为,从5万—10万年前开始,人类与传染病之间就一直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动态平衡。人类文明的每一次所谓进步,往往都意味着这种平衡被打破,而平衡的重建往往伴随着瘟疫横行,人口减少,对现有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产生冲击。
 
套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凝视病毒,病毒也在凝视我们。

附:适合疫情期间阅读的书单
  • 《枪炮、病菌与钢铁》

  • 《瘟疫与人》

  • 《鼠疫》

  • 《十日谈》

  • 《霍乱时期的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