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愚作品:梦里故人来

 hanyu118 2022-06-12 发布于湖南
昨天回到老家,忽然梦到了毕伯伯。毕伯伯,是我的本家,与爸爸都属“德”字辈。他的右背上有一个驼峰,听说是天生的,大人们叫他“毕驼子”。他乐呵呵地应着,也有家属和子弟这样叫他,他也会亳无芥蒂地答应。父母不准我们看坏样,要懂得尊老爱幼,我们每次恭敬地叫他“毕伯伯”。
毕伯伯是衡南六中专门负责打铃的,全校师生一天作息全听他的铃声。他深感责任重大,总是认认真真,不敢有丝毫差池。
他敲铃很有讲究,头铃,二铃,课间操集合铃,下课铃等敲的手法不一样,铃声自然不同。头铃是“铛——铛——铛”,空灵悠长;二铃是“铛——铛铛”,前松后紧,似乎提示该加快步伐;集合铃则是“铛铛——铛铛——铛铛”,似密集的鼓点,催人不得拖拖拉拉,唯恐落后。
他敲的铃声很响亮,有力度,附近的村庄都能听到他的铃声。村民大多家里没有钟,更买不起手表——那时一块上海牌手表一百二十元,戴得起的除非是市级干部。村民就按毕伯伯的铃声来作息,很多孩子们都是听着他的铃声长大的。
他的铃声很准时。因为他有一个法宝——就是它手里常提着一个圆圆的闹钟:绿色钢壳,锈迹斑斑,虽旧却与收音机里的时间分秒不差。正在播收音机里每到整点钟会自动报时:北京时刻,九点钟!每到此时,他会得意地瞟一眼手上的闹钟。它准了,铃声自然就准了,师生们的作息就乱不了套。
每当他准备敲铃时,就早早地出现在二楼的楼梯口,一只脚稳稳地踩在地板上,另一只脚搭在水泥浇制的花栏杆上,左手提钟,右手握锤,视校园,毫不在意风吹竖了前额的灰白头发,似乎目空一切。偶有行人从身旁经过,他才会收回目光,迅速看向提钟。如果时间刚好,他立即收回双脚,立正站姿,抡起铁锤,毫不迟疑地敲向一段一米多长的铁轨。用铁轨做铃铛,铁锤锤铁轨,金属碰撞的声音显得音韵绵长。只见他锤到铃响,“铛——铛——铛——铛”,他的脑袋也配合着节奏,向前如鸡啄米似的。因为右背有驼,右脚跟不得不踮起来。学生们顿时嘻嘻哈哈欢快地奔向各自的教室,一楼二楼三楼的教室里歌声如潮,"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一条大河,波浪宽……"等,赛歌似的,歌声越唱越嘹亮,整个校园气氛活跃,生气勃勃。教学楼前的一棵棵法国梧桐树,像训练有素的文艺兵,要跳起整齐的舞蹈来。年轻的老师们受到感染,一边夹着教案,一边和着歌声走进教室。等到毕伯的“铛——铛铛”声来临时,教室里歌声不约而同地瞬间停止。此后就听到了声情并茂的琅琅诵读声,和老师们的授课声。此刻,毕伯已经如得胜回朝的大将军,坐在藤椅里,拿一张人民日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爸爸帮妈妈煎中药时,会打发我去问毕伯伯时间。听说熬中药有讲究,时间把握得恰当好处才有药效。他自然知道我母亲离不开药的,起先,他会直接告诉我,然后我再迈着肥肥的短腿跑回去转告给爸爸。看的次数多了,便嫌我打扰他看报,他就圈在椅中,耸立着一边高一边低的肩膀,指着桌子上,眼皮从老花镜框上翻上来示意我自己看。我拿着闹钟左看右看,分不清长针,短针,只听到它"嘀哒嘀哒"的声音。
他看到我磨磨叽叽,才知我不识钟。他才放下报纸认真地伸出食指教导我:最短最粗的是时针,它指哪儿就表示几点;稍长的是分针,它走动一格是1分钟,它走完一圈是六十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最长的带红点的是秒针,它走完钟面一圈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分针会往前动一小步,要慢慢观察。那天下午,我蹲在他的椅子腿边,盯着钟面,终于理顺了一个小时等于60分钟等于3600秒。我那时觉得60是一个很大的数字,3600更是大得无法想象。我对毕伯充满崇拜,觉得他是一个很神奇的人,一个小时就有3600秒,一天这么多个小时,他分秒不差地打铃,得数多少个数呀!我一年级老师只教了我个十位,百千万位还是偷学大姐的,那万以后呢?
我把疑惑告诉大姐,她“哧哧”地偷笑了很久。我不知道她为什么笑,不过,我终于会认钟了!
我沉浸在认识新鲜事物的喜悦中,每天下午写完作业就去毕伯伯那儿,对着墙上贴的作息时刻表认钟。毕伯伯夸我进步快,我更是得意。每到一个点就提醒他该去敲铃了,他谨慎地瞄瞄作息表,又看看钟,果真是的,就笑哈哈地往钟下走去,步履轻盈。
接下来的日子,他完全相信了我的能力。有我在旁边盯着时间,他放心地看看报,去打打盹,只等我喊一声:“毕伯伯,打铃了!”他就条件反射般,只管胳膊一抬敲起铃来。时间久了,便想捉弄他,等他敲完铃回来,故意猛一大惊:“毕伯伯,错了,错了,时间还没到!”他不由自主地看看钟,呵呵一笑,淡描轻显地说:“反正我们是一个吹笛,一个捺眼!若搞错了,校长扣你爸爸工资!”听说搞错了会扣爸爸工资,妈妈哪有钱治病呢?吓得我再也不敢去毕伯伯那里帮他看时间了,这要万一弄错可怎么办呢?!
忽一日,我发现站在楼梯口敲铃的不再是毕伯伯,而是一个穿着白色长袖衬衣的矮个子小伙子!原来毕伯伯退休回了老家,由侄子顶替工作。毕伯伯年轻时一表人才,未婚妻有海外关系,加之本人出身也不好,后来,被隔离审查了三个月,回来就成这样。由此可见,他并不是天生残疾,但是却一生未婚。
小伙子每天站在毕伯伯的位置上敲铃,一样的有节奏,一样的忼悭有力。那架势,那专注而又处变不惊的神情,一点也不输毕伯伯。

作者简介:金若愚,笔名若愚,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衡阳市楹联协会理事,崇尚简单,崇尚文字,不求大功,但求无过,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不打扰,不相欠。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若愚作品:我得罪了一棵南瓜藤

若愚作品:闲游将军岭

若愚作品:未报三春晖

云南行——闭着眼睛游滇池

云南行——意欲未尽的米线

若愚作品:不要看得太远

云南之行(二):少年初识愁滋味

若愚作品:云南之行(一)——我的亲人在远方

也算赶了一场泉湖二月八

若愚作品:曾为主人今为客

若愚作品:三月,别走!

若愚作品:为君讨得一捧米

若愚作品:偷得浮生一日闲

若愚作品:天下无丑孩

若愚散文:冬日蝉鸣

若愚作品:无人欣赏,照样要美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