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未至将至,夏至不过不热,何意?夏至三庚入伏,又是何意?

 838528296 2022-06-12 发布于广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兼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七绝《竹枝词》,描绘的便是夏至时节,空气对流旺盛而导致的天气情况。

二十四节气由来已久,是古人对于天时物候细致入微的观察总结,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被誉为是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农耕文明,而二十四节气的发明,对于古人的生产生活,起到了指导意义。

夏至未至将至、时光飞快,转眼间,即将迎来今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除了二十四节气,古人还有“四时八节”的说法,四时指的自然是春夏秋冬,而八节分别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可见,夏至属于八节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相对较为重要的节气,而坊间也有在夏至日,祭拜祖先的习俗,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关于夏至的习俗,还有很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并不一一介绍,最为主要的是,来了解下夏至的气候,物候,俗话:“夏至不过不热”何意?

说道夏至,人们率先想到的一个字,便是“热”,而俗话也道:“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过了夏至,则普遍气温会升高,预示着盛夏的开始,随着天气的变化,物候也发生变化,夏至日,鹿角解,鹿的角开始脱落;夏至日,蝉始鸣,雄蝉知了也开始鸣叫;夏至日,半夏生,半夏指的是喜阴的植物,在夏至日开始生长。

夏至日,三界的阳气较盛,而且这一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是一年四季中,最长的一天,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夏至日正午时分,位于北回归线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的自然现象。

从冬至日开始,人们会数九,有九九消寒图,也有民谣“冬九九”,夏至与冬至是对应的,同样,坊间也有民谣“夏九九”流传。

当然,按照坊间的说法,夏至日并不是一年四季中,天气最热的阶段。天气最热的阶段,应该是“三伏天”,有谚语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这句谚语衍生含义指的是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严寒酷暑。

那么,三伏天如何计算呢?

俗话则道“夏至三庚入伏”,指的是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则开始入伏,进入三伏天。那么,何为“庚日”呢?这里得引入古人的一种历法,即“干支纪日法”,其中干指的是十天干,支指的是十二地支,每一天都会对应一个天干一个地支,所谓的庚日,指的是天干是“庚”的日子,至于“干支纪日法”,有着一个比较复杂的运行规律。今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则是公历的七月十一日,即庚午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