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是湖南?毛主席和开国3元帅、6大将、19上将的必然诞生地

 易酉金 2022-06-12 发布于广东

“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这是湖南近代学界的头号人物:杨昌济在弥留之际,给好友,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写的绝笔信。

章士钊后来仅靠着这封信,依靠自己名望,为毛主席足足募捐2万大洋巨款用以300多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并且明确表示不用归还。足可见杨昌济这封信的分量有多重。

毛主席、蔡和森、杨昌济、章士钊也是湖南人,也许是乡谊,同乡之间的照顾,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1955年我国第一次授衔的1614位开国将帅中,湖南籍有202位,仅在曾国藩的老家,湘军策源地: 湖南湘乡县居然诞生了9个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陈赓和谭政2个开国大将。

毛主席更不用说,当数“大元帅”,其余还有3名元帅,6名大将,19名上将,45名中将,中将以下129名,湖南籍贯的开国将帅总计202位,虽然总数居全国各省市第三,在江西和湖北之后,但担任职位之高,历史功勋之大,绝非江西湖北的将领们能够比拟。

这是我党我军的湖南籍将军,在国民党之中,湖南籍英杰更是不胜枚举。

开国将帅湖南籍的军衔地位普遍非常高,远超过第二名的江西籍。江西虽然总人数325人居于数量第一,但没有一位元帅和大将,足够说明问题。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记载,黄埔三杰全都是湖南人,黄埔军校光辉夺目的前5五期,共毕业7399名学员,其中有2189名湖南人,达到三分之一。

湖南近代人才极多,并且质量极高世之罕见,人才必然是优良教育的结果,教育经费哪里来的?

1853年南京被太平军攻下,直到1864年7月天京陷落。

期间,太平天国占据整个大清王朝最富庶的江浙沪地区长达11年。

从鏖战徽州府、安庆府,经营极度富裕的苏杭扬州上海等地,攫取巨额财富足够让太平天国比清王朝富裕多得多。

晚清根本无力从地方最有钱的门阀豪族手里收税。太平天国可绝不一样,他们披头散发民间称之为长毛军,每攻克一处城池必然拿当地富豪开刀,长毛军击败清军,瓦解每一处城池之际都会缴获巨额财富,并且一点一点集中到了天京。

不合法不够光彩的收入已经极多,太平天国能摆上台面上收入更是惊人。

据记载,太平天国早在1853年攻克南京后不久,就成功控制整个上海,仅在1863年,上海港出口茶叶为1200万磅,获得500多万两白银收入。1862年,在上海报关的外国和内陆货运轮船高达180艘,上海港进口关税收入为337万两白银。

太平天国经营上海港口长达十年,仅是关税就收入高达2000多万两白银。

这笔钱,湘军盯着,晚清掌舵人慈禧更是眼馋,朝廷苦苦支撑打了这么多年仗,总算看到回头钱了。

湘军攻克天京不久,慈禧忙不迭派人去见曾国藩曾大帅,讨要太平天国的千万白银。

结果湘军一把手曾国藩“ 恬不知耻 ”答道: 没有!

文章图片2

慈禧气得差点一口气没喘过来,派两江总督马新贻前去裁撤。没想到被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刺杀了,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去查办此事。

这就是晚清三大案之首的“刺马案”。多方位考量和众多压力下,最终慈禧还是没能也没敢追究下去。

那个年代并没有“米国绿卡”,也没有比特币可以流通于网络。湘军缴获太平天国巨额财富只可能留在国内。

张献忠的江口沉银传说,在369年后的2015年也被四川当地江边农民发现。湘军从南京获得的巨额财富自然也会水落石出。

哥哥曾剃头:曾国藩对着慈禧哭穷。弟弟曾铁桶:曾国荃带领十几万得胜而归的湘军子弟们回到了湖南老家。

据传,湘军美滋滋押送1800多万两白银和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安排上了数百艘船,逆长江而上,在湖南当地“销赃”了。

其中有一个很知名的案例,开国大将陈赓故居,很多人都去过,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杨吉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么一个小小山村居然藏着40余座联排“大豪宅”,装修极尽奢华,屋外购田300多亩。它们只有一个主人: 陈赓的爷爷!原湘军补用副将(师长级别)。

湘军一个区区副师长,就能拥有数百万两白银的财富,更何况湘军其他将领?包括普通士兵的遣散费也是极高的一笔数目。

陈赓祖父的名字是陈翼琼,出身极为贫寒,为什么能置办起来这么庞大的家业?原来,陈翼琼亲自跟随曾国荃参加天京攻城之战。

当时他作为中高层军官的军饷不过一月100多两,但回到家却能三妻四妾,建造如此恢弘的私人宅邸,钱从哪来?自然是靠着赫赫战功拼杀换来的。

陈赓大将出生地湘乡县,在整个近代名震天下,晚清时候,一个湘乡县就产生了9名督抚,开国2大将,谁能匹敌?

毛主席就读的第一个新式学堂: 湘乡县东山小学,正是1890年修建,开创了整个湖南省新式教育之先河。

这个学校,居然有三位湘军出生的湖南籍封疆大吏捐款捐物亲自关照,1890年新疆巡抚刘襄勤捐款数万白银,湖南巡抚陈宝箴亲自批准建校用地。

没想到此新式小学竟然培养出了伟人毛主席、开国两大将: 陈赓、谭政。诗人萧三、文化活动家萧子升、易礼容等才俊。

文章图片3

湘军的出现只是湖南在近代发迹的开始,归根到底,湖南的人才辈出,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于他们有钱开办各式各样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毛主席就读的东山小学、第四师范学校统统不要钱还有补贴。

这样海量的教育经费支出,源头的源头就在于湘军。正是他们在清末敢于踏上征途征战太平军,才会有归来时的丰厚回报,惠及后代。

有湘军才有晚清中兴,才有曾国藩的辉煌。这是中华在近代衰败气象下的新生,中原和江南逐渐以满人和买办为主,相继衰败。

正值大厦将倾,中华危难之时,总会有仁人志士涌现。正是有了湘军带来的财富开办的免费教育,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湖南人才。

文章图片4

康熙大帝送给湖南人的“制度红利”

徽商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是因为当地深处皖南八山一水一分地,生存环境恶劣,只能经商贩茶卖盐为生。徽州自身虽然地理环境很差,但毗邻最富庶的江浙沪包邮区,一条新安江水路来去杭州畅通无阻,做生意非常方便并且运费极低。

但湖南省却没有徽州那么富庶的邻居,整个省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北边是有洞庭,西有武陵、雪峰之险,东有三不管的罗霄山,也就是后来的井冈山。南有南岭环绕,可谓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外面的人难以进来,里面的人难以出去。

自身贫瘠,四周围也没什么有钱的邻居亲戚,发展工商业举步维艰。元代设立的湖广行省涵盖了整个湖南、湖北、贵州甚至海南。

其间五百多年,湖南一直被湖北压制,极为憋屈。

从元代到明朝的湖广行省的省会在今天的湖北武昌,湖南全省简直成了没名、没姓、没人要的蛮荒之地。

古人说得好,物极必反,湖南的命运迎来巨大转折。清初康熙下令分拆江南行省后,又拆掉了全国面积最大的湖广行省。

自从,湖南一跃而起,人才井喷式出现。

原来,清朝康熙大帝是东北银,就怕汉人割据一方作乱,拆掉了经济实力最强悍的江南省后(分成安徽省+江苏省),紧接着就对面积最大的湖广行省开刀。

康熙三年(1664年),以洞庭湖为界限,以北称之为湖北省,南边就成了湖南省,省会长沙!

文章图片5

正是因为康熙这位东北老铁的英明神武,湖广行省分拆,湖南才俊们再也不用去湖北省的武昌乡试。这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却成为湖南人才辈出的爆发点。

原来,康熙之前,湖广行省省会在武昌,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乡试就在省会武昌举行。乡试在农历八月举行,正值长江汛期。湖南当地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秀才跋山涉水,横渡整个洞庭湖和长江才能到达湖北武昌考试。

当时洞庭湖烟波浩渺,面积比今天大得多,深得多。长江也远比今天凶险湍急,古代船车并不发达,秀才们非常容易延误考试时间,或者大量命丧中途。

可以说,湖南湖北分拆之前,湖南秀才们去湖北武昌考试一路艰辛,死者无数,死掉的全是湖南人民的希望。没有考上举人自然没有做官的资格,更别提后来的飞黄腾达。

文章图片6

此事竟然直接导致湖南人才零落。康熙拆分了湖南湖北,湖南省当地的科举考试改为在长沙举行。很快没几年,分治之后的湖南籍举人进士竟然达到了分治前的数倍!

湖南人文才开始兴盛起来,近代一大批开眼看世界的湖南邵阳的魏源,正是他明确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成为整个洋务派的宗旨。

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湖南湘阴的左宗棠、湖南益阳县的胡林翼自不必说,晚晴中兴四大名臣在当时有一种说法: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这四个人居然全都是湖南人!只不过后来,才将不是一个时代的张之洞替换胡林翼,和老外关系很好的安徽人李鸿章替换彭玉麟。

整个湖南省近代出了那么多牛人,都要感谢康熙这个东北老铁。

没想到,千古一帝的一项有利于东北统治集团分化瓦解的政策,居然在他拆掉湖广行省后的300年,为新中国间接保护和培养一大批人才。

康熙强清时代在制度层面上的奠基,还有晚清湘军在经济上的物质保障,湖南近代人才辈出,正式全面崛起。

湖南人在战争中磨练出的意志与眼界远超其它各省,湘军归乡后,为家乡人带去了开阔的眼界、知识、财富,形成底蕴,不断积累,直到民国爆发,名人辈出。

从一个蛮荒之地,变成了人杰地灵之域,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湘军,以及他们带来的眼界和财富。

看起来湘军抢掠太平天国的财富很野蛮,却间接完成了一次古代罕见的“ 财政转移支付 ”。

从古至今,每一个王朝末期,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富豪阶层、财阀、世家大族再无收他们税的能力,富裕的江浙沪地区从不可能帮助偏远省份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湘军从太平军手里抢的巨额财富搬回湖南,成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财政转移支付手段。

文章图片7

湖南古称蛮,性如烈火,面对外敌宁死不屈。

清末维修派两大领袖谭嗣同、唐才常全都是湖南浏阳人,谭嗣同身为戊戌六君子之首能逃而不逃,甘愿死于晚清屠刀之下,发誓要以流血牺牲唤醒国人。铮铮铁骨慷慨赴死,宁死不屈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湖南的仁人志士。

湖南与四川是中国在抗战的最后一道屏障,川军和湘军的故事流传千古,日军也是止步于湖南再也无法前进。

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的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队在武器落后,补给短缺的恶劣环境下,迟滞40万日均精锐三年三次进攻,歼灭日寇11万,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

文章图片8

1943年底的常德保卫战,毙伤日精锐2万多人,让日军无法前进一步。中国得以保卫住了四川和重庆整个战略大后方。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更是可歌可泣,国军1.7万人硬是抵御日军十万残暴之师。

此时的中国被中原和江南主导了数千年纷争后,原本默默无闻的湖南,从一个历来无人关注的蛮荒之地,突然崛起,并且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最后的根基。

一不怕死的精神,二实事求是的作风成为了整个近代湖南才俊的优秀秉性。

湘军带来的财富办起来的教育,核心就是以拯救家国为己任,再加上湘人天生的宁死不屈的倔强,中华文明才得以逆风翻盘,在1949年彻底站起来了。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