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诊脏腑辨证(七)

 壹亩莳 2022-06-12 发布于山东


01

胃阴虚证最具诊断意义的症状是(单选)

A.饥不欲食

B.脘痞不舒

C.干呕呃逆

D.口燥咽干

E.五心烦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

胃阴亏虚,则虚热内生:胃失濡润、气失和降,其中,胃中虚热扰动,虚热促进腐熟,则饥:胃虚失润,失于和降与受纳,故不欲食,因此,饥不欲食是胃阴虚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A对)。脘痞不舒(B错)、干呕呃逆(C错)是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常见临床表现。口燥咽干(D错)、五心烦热(E错)是阴虚证的常见临床表现。

02

下列各症状中,一般不见于胃阴虚证的是(单选)

A.胃脘隐痛

B.饥不欲食

C.干呕呃逆

D.五心烦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

胃阴亏虚,则虚热内生、胃失濡润、气失和降。胃阴不足,胃失濡润,气失和降,故胃脘隐痛(A对);胃阴亏虚,阴不制阳,则胃中虚热扰动,虚热促进腐熟,则饥;阴虚失润,胃失和降与受纳,故不欲食(B对);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见干呕呃逆(C对)。五心烦热是阴虚火旺证的典型表现之一,一般不出现于胃阴虚(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03

胃脘水声辘辘,口泛清水属于(单选)

A.寒湿困脾

B.脾胃气虚

C.食滞胃脘

D.胃寒

E.中气下陷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

胃脘水声辘辘,提示胃中有水饮,多是由胃阳虚,温化失职,而致水液内停;胃中水饮随胃气上逆,可致口泛清水;阳虚则寒,故此属于胃寒(D对)。寒湿困脾,困阻脾阳,运化失职,故以脘腹痞闷、纳呆、便溏、身重及寒湿症状为主要表现(A错)。脾胃气虚以纳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B错)。食滞胃脘以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泻下臭秽及气滞症状为主要表现(C错)。中气下陷,升举无力,故以眩晕、泄泻、脘腹重坠、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E错)。

04

食滞胃脘证与胃脘气滞证的共同表现有(多选)

A.脘腹胀满疼痛

B.恶心呕吐

C.厌食

D.便溏不爽或便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

食滞胃脘证,即饮食停积胃腔,则必会阻滞胃脘气机,因此,食滞胃脘证与胃脘气滞证均有胃脘气机阻滞的病机。胃脘气机阻滞,气失和降,阻滞不通,故脘腹胀满疼痛(A对);气机阻滞,气失和降,胃气上逆,故恶心呕吐(B对)。食滞胃脘,腐熟不及,拒于受纳,故厌食(C错)。食滞胃脘,腐熟不及,腐败食物下注可导致便溏不爽,但一般不会导致便秘;胃脘气滞证既可导致便溏不爽,亦可导致大便秘结(D错)。

05

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证均可见(多选)

A.胃脘灼痛,大便干结

B.消谷善饥,吞酸嘈杂

C.口渴,舌红,脉数

D.饥不欲食,干呕呃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C。

胃阴虚,则胃中虚热内生;胃热炽盛,则胃中实火内扰,因此,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证,均有胃火内扰的病机,故均可见胃脘灼痛,大便干结(A对),口渴,舌红,脉数(C对)。消谷善饥,是由胃中实火熏蒸所致;吞酸嘈杂,多是由肝火犯胃所致(B错)。饥不欲食,是由胃阴虚、虚火内扰所致(D错)。


中医诊断学

第十章  脏腑辨证(七)

第一节  脏病辨证和腑病辨证(七)

考点五十五:胃阴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1.概念

胃阴虚证是指阴液亏虚,胃失濡润、和降,以胃脘嘈杂,饥不欲食,脘腹痞胀、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胃虚热证。虚热证不明显者,则称胃燥津亏证。

2.临床表现

(1)胃病表现: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

(2)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本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点拨

这是一个高频考点,故应多加重视。胃阴虚的临床表现为胃病表现(胃灼隐痛/脘痞嘈杂/饥不欲食/干呕呃逆)+阴虚表现。考查的重点是胃阴虚的特征性表现:饥不欲食,以及本证与胃火炽盛证的鉴别:胃阴虚证和胃火炽盛证均属胃的热证,两者均可见脘痛,口渴,舌红脉数等证。但前者为虚热,常见嘈杂、饥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后者为实热,常见消谷善饥,口臭,牙龈肿痛,齿衄,脉滑等。

考点五十六:胃阴虚证的证候分析

1.病因

①因热病后期,胃阴耗伤。

②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胃阴。

③吐泻太过,伤津耗液;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过用温热辛燥药物,耗伤胃阴所致。

2.证候分析

(1)胃喜润而恶燥,以降为顺。

(2)胃阴不足,虚热内生,热郁于胃,气失和降,则胃脘隐痛而有灼热感,嘈杂不舒,痞胀不适。

(3)胃中虚热扰动,消食较快,则有饥饿感,而胃阴失滋,纳化迟滞,则饥不欲食。

(4)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

(5)胃阴亏虚,阴津不能上滋,则口燥咽干;不能下润,则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6)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阴液亏少之征。

考点点拨

此考点是理解性的知识点,对这一考点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其临床表现,故应重视。

考点五十七:胃气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1.概念

胃气虚证是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以胃脘隐痛或痞胀、喜按,食少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2.临床表现

(1)胃痛特点: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

(2)胃病表现: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甚则恶心呕吐,口淡不渴。

(3)气虚表现: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本证以胃脘痞满、隐痛喜按、食少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点拨

此考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可以这样记忆:胃气虚的临床表现为胃病表现(纳差、脘胀隐痛、嗳气)+气虚表现。

考点五十八:胃气虚证的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1.胃主受纳、腐熟,胃气以降为顺。

2.胃气亏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胃气失和,气滞中焦,则胃脘隐痛或痞胀,不思饮食;胃气本已虚弱,食后不负其消化之任,故食后胃脘胀满更甚;病性属虚,故按之觉舒;胃气失和,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则时作嗳气。

3.胃虚影响及脾,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气血虚少而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萎黄。

4.全身脏腑机能衰减,则气短懒言,神疲倦怠。

5.舌质淡,苔薄白,脉弱,为气虚之象。

考点点拨

这是一个理解性考点,出题的概率比较小。但这一内容的掌握有助于对胃气虚证临床表现的记忆,故应重视。

考点五十九:胃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1.概念

胃阳虚证是指阳气不足,胃失温煦,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胃虚寒证。

2.临床表现

(1)胃痛特点: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

(2)胃病表现: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

(3)阳虚表现: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本证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点拨


此考点要求记忆:胃病表现(胃冷而隐痛,喜温喜按)+阳虚证表现。注意脾气虚与胃气虚、脾阳虚与胃阳虚,均有食少、脘腹隐痛及气虚或阳虚的共同症状,但脾阳、气虚以脾失运化为主,胀或痛的部位在大腹,腹胀腹痛、便溏、水肿等症突出;胃阳、气虚以受纳腐熟功能减弱,胃失和降为主,胀或痛的部位在胃脘,脘痞隐痛,嗳气等症明显。

考点六十:胃阳虚证的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1.胃阳不足,虚寒内生,寒凝气机,故胃脘冷痛;性属虚寒,故其痛绵绵不已,时作时止,喜温喜按,食后、按压、得温均可使病情缓解。

2.受纳腐熟功能减退,水谷不化,胃气上逆,则食少,呕吐清水或夹不消化食物。

3.阳虚气弱,全身失于温养,功能减退,则畏寒肢冷,体倦乏力;阳虚内寒,津液未伤,则口淡不渴。

4.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为虚寒之象。

考点点拨

此考点是理解性的知识点,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大家更好地学习其临床表现。

考点六十一:胃热炽盛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1.概念

胃热炽盛证是指火热壅滞于胃,胃失和降,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名胃(实)热[火]证。

2.临床表现

(1)胃痛特点:胃脘灼痛、拒按。

(2)胃病表现: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

(3)实热表现: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本证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与实火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点拨

这是一个高频考点。注意胃火炽盛证的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龈肿+实热证表现。注意与胃阴虚证的鉴别。

考点六十二:胃热炽盛证的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1.火热之邪熏灼,壅塞胃气,阻滞不通,则胃脘灼痛而拒按。

2.胃火炽盛,受纳腐熟功能亢进,则消谷善饥。

3.胃火内盛,胃中浊气上冲,则口气秽臭。

4.胃经经脉络于龈,胃火循经上炎,气血壅滞,则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化脓、溃烂;血得热而妄行,损伤龈络,则齿龈出血。

5.热盛伤津,则口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6.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火热内盛之象。

考点点拨

此考点是理解性的知识点,出题的可能性不大。但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其临床表现,故应重视。

考点六十三:食滞胃脘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1.概念

食滞胃脘证是指饮食停积胃肠,以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馊腐臭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1)胃痛特点: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2)食滞表现:厌食,嗳腐吞酸,呕吐酸馊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腹痛,肠鸣,矢气臭如败卵,泻下不爽,大便酸腐臭秽。

(3)舌苔: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本证多有伤食病史,以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馊腐臭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考点点拨

此考点较为重要,在复习时要重视。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为伤食病史+脘腹胀痛+嗳腐吞酸/便下臭秽。

医说

图片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