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以来广德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宣城历史文化 2022-06-13 发布于安徽

XUANCHENG WENSHI

建国以来广德




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陈兴福

微信版第1159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共广德县委、政府领导下,新成立的县工商联积极团结教育广大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人群众监督,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引导私营及个体工商业主走集体化道路,顺利实现全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工商业者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服务并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德县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决策,根据国家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搞活国有、集体经济的同时,突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二、三产业,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使得广德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广德县广大个体劳动者和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自主创业、奋发图强、不断开拓进取,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作出了积极而较大的贡献,198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8008户、民营企业114个,发展到2019年底,个体工商户3万余户、私营企业3千余户。部分民营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并成功实现集团化运作管理,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数质并举的发展格局、日趋优化的产业行业结构、渐趋合理的组织形式、不断提高的从业者素质、异军突起的科技型外向型经济等特点,个体民营企业正从“商、饮、修”的传统行业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服务和信息咨询等行业积极拓展,从而使得民营经济已成为广德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亮点,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推动作用日趋明显。




广德民营经济发展概况与成就




建国初期,广德私商一般属小业主和小商、小贩,共有33个同业公会、458个工商会(未含国营公业),工商行业发展到49个行业、2261人,其中城区行商摊贩联合会346人、城区同业委员会11个、城区同业小组8个、乡区(镇)办事处6个、城区乡区工商小组23个。

截止1954年在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坐商有790家(含乡镇),从业人员1613人,注册资金24万元;行商283人,注册资金0.83万元;摊贩771户,771人,注册资金2.29万元;全县商品零售总额1045.7万元,其中私商业零售额占20.14%;1954年10月,广德县人民政府成立专门机构,采取合营、合作、经销、代销等形式,对全县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7月,商业私改工作基本完成,共组织改造私商1288户、1685人,未进行改造的33户、34人仍从事个体经营,全县18户私商组成4个公私合营厂、店,470户私商投资入股组成90个合作商店(小组)。

1964年,广德县对工商企业共批准发证1099户,其中工商业已开业执照454户(国营89、地方国营9、公私合营5、供销合作社91、合作店组260户)、个体商贩营业证516户(正式211、临时110、登记管理195)、个体手工业许可证129户(正式82、临时22、登记管理25),全县有粮食加工坊99个、油坊37个、豆腐坊42个、面坊62个、粉坊11个。

“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德县私营商业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全县仅有少数经营熟食和干鲜果的小贩,工商业、私营经济趋于萧条、停滞不前,物资紧缺,市场关闭,计划经济统领各行业。

1985-1995年,国家调整了商业政策,鼓励私人开业、农民经商,个体商业发展很快,但因工业“短腿”,广德县的个体经营户还只是活跃在大量传统的交通运输业、餐饮旅馆业和千店一色的小商业,广德县个体工商户由1986年以前的6140户、从业人员7150人、个体商业零售额3570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9.4%),增至10,421户、从业人员14,106人、注册资金2360万元;2000年,广德县围绕“上规模、上水平”的要求,自办2个县级市场(太极商城、桃州路农贸市场)和3个乡镇集镇市场(誓节农贸市场、邱村农贸市场、柏垫农贸市场),但工业结构存在企业规模小、行业分布散、产品结构层次低、高附加值产品少、能源消耗相对偏高、创新能力不足、与周边苏浙县市发展差距继续拉大等问题。

2005年以来,广德县积极引导、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制造业、旅游业以及生态农业开发,引导民营企业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圈,发展配套工业,认真落实下岗再就业有关优惠政策,引导、支持下岗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再就业,对下岗再就业经营户实行管理费、登记费减免,至2007年底,全县有各类市场主体4200余个,企业总数为2096户(个),个体工商户总数为18394户,新增私营企业442户、注册资本55132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616户、注册资金8714万元,至年底共有私营企业1849户、注册资本193701万元,个体工商户20976户、注册资金49825万元;全县共办理商标注册申请33件,共有注册商标387件,其中省著名商标7件、宣城市知名商标9件;全县共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74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5户、市级11户、县级57户;新发展经纪人68人。到2019年底已有个体工商户3万余户、私营企业3千余户。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与引导




1、本着“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稳步发展”的原则,广德县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采取鼓励政策,对偏远山区可以先发展、后规范、先登记、后办照,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对私营企业注册登记费、进入集贸市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下岗人员从事个体或开办私营企业等,在税费征收中给予不等的优惠,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按照发展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的要求,抓好“扶优造舰”工程。

2、在全县开展围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大讨论,表彰先进个私企业,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政策措施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及时出台“政策八放开、发展六引导、服务四提供”的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政策八放开即经营对象、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组织形式、雇工人数、字号名称、行业许可证全放开;发展六引导是引导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参与企业改制、收购国有集体企业,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参与企业改制、收购国有集体企业,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申报商标注册,引导农副产品、名优特产品行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商标注册、争创著名商标,引导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向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企业集团转移,引导利用本地资源和特色优势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服务四提供指提供办照服务、提供上门指导现场服务、提供市场载体服务、提供管理服务)。

3、推行“服务四个一”“办照四优先”服务承诺制(服务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水解渴、一把椅子让坐、一盆清水洗尘;办照四优先:下岗职工优先、个体私营大户优先、外来投资者优先、烈军属、老弱病残优先),做到“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盖一个章,一次能办成”。

4、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上注意四个引导(即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体制创新,向现代管理型转变;引导块状发展壮大;引导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向新兴产业渗透;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召开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引导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放开投资主体、投资领域、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等条件限制,在落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引导结构调整、落实帮扶措施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服务措施,推进个体私营企业“二次创业”,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

5、根据广德县委、县政府“工业兴县、竹业富民、加快发展”的决策,全力扶持、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以发展农村块状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落实办事“项目、时限、程序、依据、收费标准、结果”六公开,对个体私营经济开展查假冒、反垄断、打欺诈、抓大案、保权益,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通过实施“工业兴县、竹业富民”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德县私营企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总体实力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2004年私营企业701家占全部企业数的78%、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的57%、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的47%),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行业布局不断优化(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逐步向房地产、旅游、广告、咨询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组织结构改善,企业规模明显扩大(平均拥有从业人员27人、资本金124万元、年营业收入248万元),东北部地区发展快、中南部地区相对滞后,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显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竞争力和吸纳社会劳动力的能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全县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

近年来,在提出广德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和“坚持融入不动摇、坚持工业化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不动摇”方针基础上,广德县大力实施“工业兴县、竹业富民”和“以新型工业为主体、以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坚持走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路子,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同时又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并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参与国企改革、调整所有制经济结构、推动社会发展和稳定等做出了积极贡献,呈现出经济总量加速扩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迅速、态势良好、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发展后劲切实增强等特点,形成了新型材料、高档家具、机械电子、服装纺织箱包、精细化工、竹木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7大特色产业群和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竹木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格局,特别是会计事务所等一批信息咨询中介机构、计算机服务、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正逐步替代传统三产成为热门行业,加上现代企业的公司制形式和高达24%的专业技术人才构成,加大了私营科技企业对科研的投入与挖掘利用,有65个民营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一批产品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

针对目前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原材料与传统产业比重大、高科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足、产业集中度关联度低、企业间相互协作配套不够、产业集群规模小、管理滞后、企业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融资难问题突出、新的发展“瓶颈”日益显现等,广德县正在做以下改进和完善:加强政策研究,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掀起全社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热潮,改进服务方式,致力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扶持力度、扎实开展“扶优扶强”,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扩张力,努力实现与苏浙沪经济一体化及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进一步放活与扶持、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和个私业主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切实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并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优化企业法制环境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迈向现代企业。

围绕促进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广德县工商、商业、工商联、商会等部门做了大量的管理职能作用,如放宽准入、出台措施、催生新的创业主体,使民营企业抢占发展先机;减免规费、扩大政策优惠面,开展争当“四员”即监管员、服务员、指导员、推介员的作用,激发全社会更多人员投身全民创业行动;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为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速”;积极搭建经贸平台并开拓国际市场,强力推进品牌建设、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认证,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度和拓展空间;主动牵头加强银企合作,着重解决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合力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为民营企业利用外资、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市场监测等做好参谋和服务;采取多种措施如宣传引导、营造氛围、把握机遇、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发展载体、坚持招商引资、借力借势发展、落实服务举措、优化创业环境等,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作者系广德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