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当阅读古书,不要以为高深莫测,你念一念,慢慢就会了

 shineboy1 2022-06-13 发布于加拿大


看徐城北先生若干年前的发表《人民日报》副刊《品戏斋》上面的文章,借用老先生的题目,发表自己的一点见解。


我的藏书中,中国古代的书籍有一部分,且都不是系统的而是随意地选择的一些读物。不是藏书家,自然以自己的需要为前提。这样的选择,我想是每一个普通读者的最佳选择。当然,如果在普通读者的前提下,你随着自己阅读范围以及自己阅历的增长,而有所改变;这说明,你进步了。


阅读,实在是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有所改变。
那么,为什么要多读点古书呢?


首先,古人的界限如何划定?通常我们以民初或1840年以前为划界。其实,这样的划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民国时期,很多大师也在这个年代发表有作品。比如,鲁迅,他以文言文写作的《摩力诗力说》《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等作品,都是文言文写作的。这样的作品,应当以古文观之。比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大师的作品,也应当如此。

文章图片1


其次,古人的知识可以开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知识的素养,增长我们人生的厚度和深度。我们与古人已经久违了,文革几乎使我们与古人无法接触。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以见证“焚书坑儒”又是怎样的历史重演。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得以这样自由宽泛的阅读。才知道还有那么多的我们以前未听说过的古人作品。这是一个时代的幸和不幸。幸逢这个时代,也应当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更多地选择空间。


再次,我们的语言能力即我们阅读古人书籍的能力,却因我们与古文字的隔阂,而越来越远了。通过阅读古人,不管你懂与不懂,你只要阅读,肯定会有进步的;就像佛经里讲的,念经需要你的诚心,不管你懂不懂,跟着念或以你的知识所以为的那样去读去念;因此,不管怎样,应当阅读古书,不要以为高深莫测,你念一念,慢慢就会了。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2008年春五月,我在孔网上买过一本书《学海无涯苦作舟——名人谈治学》。这本书,现在孔网上,还有卖的且价格十分便宜。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们好学的读者,如何在浩瀚的书海里,寻到读书的路径。里面介绍了诸多大师的读书之路,其中丰子恺的《我的苦学经验》严北溟的《青灯有味忆儿时》夏承焘的《我的学词经历》侯外庐的《饱尝甘苦的十年》罗尔纲《我是怎样走上研究太平天国史的路子的》等等文章,都给我们提供了借鉴。

文章图片2


书,有自己的命运;善读书者,是书的良伴。


是书陪伴我们,还是我们陪伴书;从长远看,是书的命运长,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书永远在那里,在等待着你我,等待着我们........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