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明的用人就是满足他的需求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06-13 发布于山东

导读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人才的分类

3、激励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他的需求

 

0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关于人的需求研究,一直长盛不衰,影响最大的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不足需求和增长需求。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成长需求。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求,在某些时段有些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

人们的五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马斯洛认为需求是分层次的,高层次需求与低层次需求的关系是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一般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但是也存在满足高层次需求后,低层次需求依然需要,因为人的需求是多样的,并不是严格层级关系。

在从动物进化成人,高层次需求出现得比较晚,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实现需要在成人后出现;所有动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层次需求往往与个体的生存有关我们叫它生存需要,当这种需得不到满足时直接危及生命;高层次需求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必须的,但是满足这种需要使人健康、快乐,所以叫做生长需求或成长需求。高层次需求比层次复杂,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等

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的满足就可以了。比如说生存需求,吃馒头能生存,吃米饭能生存,吃肉也能生存,只要满足生存就可以认为满足低层次需求了。我们在战争年代,很多英雄都是为了追求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不考虑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等,他们并不是满足低层次需求后才产生高层次需求的。

个体对需求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对自尊的需要超过对生存和归属、安全的需求,比如古代很多儒家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自尊、心中的理想,宁死不屈,像被诛十族的方孝孺、为国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等等。

 

02

人才的分类

我们现在职场常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小坑养泥鳅,大坑养雄鹰。给人一个小坑,只能培养出泥鳅来,给个海洋,能培养出蛟龙来。人才可以分为三种:既能扫一屋,也能扫天下,叫通才;只能扫天下,不能扫一屋,叫专才;只能扫一屋,不能扫天下,叫常才。西游记中,唐僧可以称之为通才,缝补衣服、爱护徒弟没问题,吃斋念佛,不惧妖怪、一心取经也很厉害。孙悟空就属于专才型,你让他挑担喂马,他不愿干,你让他降妖除魔,他很喜欢。沙僧可以称之为常才,一般妖怪打不过,但是勤勤恳恳,挑担喂马做得很好。

用通才靠的是领导信任到位,别人协助,用专才靠的是领导安排合适。做大事的人,你得有给别人准备一片天空、一片海洋的胸怀和气魄。像三国中的庞统,自认为是高才,到刘备这里不被重用,只给了个知县做,结果庞统整日喝酒,不问政务,传到刘备耳朵里,刘备本来对庞统印象就不好,听说这事后,就打算赶走他,刘备便派张飞前去视察,看到情况果然如此,非常生气,哪知庞统一扫醉态,半天就把半年堆积的公务全部处理完了。张飞大喜,遂上报刘备说自己遇到了一个人才,刘备方任命庞统为自己的副军师。也才有了庞统协助刘备取西川的故事。本来是条龙,你把他搁浅水里,他可能都会遭虾戏。 

千里马不仅需要草料,更需要草原。不给它草原,给再多草料也没用,它也不会驰骋千里,不会战场杀敌。

合适的人才要放对位置,才会发挥他的作用。你让沙僧去降妖除怪,他不但完成不了任务,可能把自己还得搭进去。让孙悟空去挑担喂马,肯定是一路唠叨,说不准哪天就撂挑子不干了。

当然还有各种人才分类方法,咱们只是介绍了一种。不管人才怎么分类,根据技能、人品、职能等等都可以分,但是人才都是有需求的,要想激励各类人才发挥他们的能力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就需要管理者根据他们的需求,去充分激发他们的需求动力,最大化满足需求,激发出人才的潜能。

 

03

激励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他的需求

作为管理者,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就需要好的团队,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拿结果,通过团队成就个人业绩。

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动机的,有的动机是为了自己,有的动机是为了别人,要想驱动人去完成团队的需求,就需要了解团队成员有哪些需求,通过满足他们的需求来激励团队成员去实现团队目标。比如现在的管理者都说员工不好管了,动不动就辞职,撂挑子不干了,不像以前可以呼来喝去的,现在都是哄着干活。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刘邦对陈平的管理方式,就是金钱加职位,因为陈平喜欢这些,这是他的需求。刘备对诸葛亮的管理方式就不同,刘备是给诸葛亮平台,去成就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了自己的梦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追求不是大富大贵,而是施展自己才华,达成自己理想。不同需求,激励方式不同,但是都达到了激励效果。

现在职场把员工分成60后、70后、80后、90后、95后,现在00后也开始进入职场了。每个阶段的员工因为成长环境不同,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不同。相对以前贫困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对物质激励比较敏感,物质激励效果比较好,但是相对90后、95后、00后他们生产环境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家里孩子个数减少,竞争对象减少,家庭资源往孩子身上倾斜较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大部分已经不错,他们对物质激励不像父母那一辈人明显,他们不是不缺物质,而是看重程度远没有自我实现,自由更重要。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有白面馒头(大部分是玉米面饼子或掺和面馒头)都是让家里劳力(一般是父亲)吃,让他好有力气去挣钱,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现在家庭所有资源都向孩子倾斜,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把自己的退休金来支持孩子买房买车创业等。

90后、95后、00后他们的教育环境也发生很大改变,中国也开始实行赏识教育,平等教育,把孩子从小就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来对待,他们可以在急停发表意见,并受到尊重。相对以前的孩子教育更多是惩罚式教育或打骂式教育,孩子从小就对权威比较顺从,但是新生代(90以后的孩子)从小就很少接受打骂或惩罚,他们崇尚平等,不盲从权威,所以现在的孩子对企业的管理者的权威并不感冒,他们往往更尊重技术大拿或业务专家。

要想激励不同类型员工的工作动力,就要了解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工作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对物质比较敏感的,就可以通过加薪、发奖金的方式激励,对于成就感、人生价值、工作意义比较看重的,就要从企业文化上入手,从岗位晋升、工作意义上入手,让大家感觉到自己的成就、价值和人生意义。对症下药,不但可能节约成本,激励效果还要远高于以前的奖金和加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