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约·浅喜·深爱(2022)166·发酵

 木石匣 2022-06-13 发布于内蒙古

发酵

    “发酵“,中性的老词了。

     和“干爹”、“小姐”一样,属于历史的“沉淀”。

     可用着用着就变成了其它的味道。

     现在人们一般不过多的再碰“干爹”和“小姐”了,这些词纯贬义了。

     若是在街上碰见哪个年轻女子挎着个中老年男子胳膊娇滴滴的叫着“干爹“,准的令人侧目斜视;婚礼上叫新娘子,原来都是美丽的“小姐“,现在都叫某某“女士”了,怕引起遐想和误会。

      好词都糟蹋了。

      发酵,本来是微生物的生发和长大,若酒糟、粮食、酱等,还有某些微生物生发出不好的味道和变质变。

     现在成了网络词汇,一旦被粘上,尤其是负面的东西,保准没有“好事”。

      属于舆论的无限膨胀了。

    最近三天,唐山就被“发酵”了。

    据说点击的量已经以“亿”计算,还在涨数,不知道最后是个什么样的数据。

     回复这“发酵”,就是大规模的行动和整治。

     说是“对网民关注”的“关注“。

     要是不“发酵”,想想看,准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此来看,“发酵”也不算是坏事了。

    可对于“局中人”,那他们就得出“干货”,否则还得“发酵”。

    唐山的“发酵”,热度高过了疫情。

    你一打开微信和新闻,时不时的就蹦出来,“挖“的底朝天。

    人透明了,事透明了,看你怎么办,舆论的追踪没了死角,“光着身子,”那“虱子”就无处藏身了。

     

     “某些人”嗅到了味道,感到“熏到“自己了,行动快了。

      有些事“立马”就有了结果,虽然以前长时间都没有回音。

     

    看凤凰卫视,它的记者在乌克兰现场跟踪报道,战争的画面立即被传回,这比之于以前看报纸和听广播快速的多了。

    自媒体时代,政治、经济、军事甚至生活都受到了舆论的全天候监督,不容你有丝毫的逾矩。

     唐山,焦距聚焦,那点更会被无限的清晰,连你长几个“痦子“都会被看的清清楚楚。

     所以,要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干好本职工作。

     好,就是不逾矩,就是存善心,就是有做为,就是不害人。

     平常就是正常,正常就是平常。

    都不会“发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