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队啃不动黄维,陈毅问怎么办?粟裕:只能采取后一种办法了

 兵说 2022-06-13 发布于云南
作者:闪闪
1948年,黄维兵团重装部队想支援徐州,仗着火力凶猛,路上动不动就炸平一座小镇。
而淮海战役的关键,便是我军能不能挡住黄维兵团。
中原野战军陈赓主动请缨,将黄维压进了双堆集,可却打不动敌人的环形工事,于是陈请示上级,想要改变战术。
处在淮海战役关键时刻,华东野战军的陈毅很着急,于是问粟裕该用哪种战术?
粟的回答则是:只能用最后一种办法打了。
(粟裕将军)
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1948年11月16日说起,为了打赢淮海战役,所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成立了淮海总前委。
我方大军集结,剑指徐州!
全国一盘棋,反观南京蒋氏,一调不动北方傅作义,二调不动南方新桂系,只能让黄维兵团、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前去解救徐州。
后两个兵团,根本就不服从蒋氏指挥,担心被我军消灭,所以只剩下黄维往徐州推进。
该兵团原本要在豫西追击陈赓兵团,可在运动战这方面,连陈赓的影子都抓不住。
当黄维兵团去支援徐州,成了决定淮海战役胜败的关键,他虽然不再去找陈赓,但陈赓主动请缨,要与黄维一决高下。
于是乎,我军暂缓徐州攻势,主要精力放在了黄维兵团身上。
(陈赓将军)
陈毅送陈赓出征,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因为陈赓一直以来,打得都是运动战,虽然名声威震天下连连大捷,但都是靠着精妙的战术以少胜多,还从未打过大规模阻击战。
恰恰这次阻击敌黄维兵团,属于是正面硬碰硬。
陈赓虽然没有明确立下军令状,但他说:“部队满员,经得起伤亡!”
11月21日,陈赓率领他多年培养的第四纵队,集结在安徽浍河边的南坪集,由此拉开了我军十大铁血阻击战之一的——南坪集阻击战。
陈赓查看地形,如果把部队摆在左岸,会被对岸的优势火力轰击,所以部队最好摆在右岸,也就是说背水一战。
敌人因为是重装部队,走不了小路过不了大河,所以必然要走南坪集石桥。
陈赓攥住拳头要针尖对麦芒,立刻有人质疑,如果敌人绕开南坪集,又或者采用狡猾战术……会不会避开我军“拳头”。
陈赓胸有成竹,理由是黄维脑子没有胡琏好用,大概率会横冲直撞。
再加上黄维兵团凭借火力优势,一路上没谁敢拦,所以骄纵麻痹大意,碰上我第四纵队,也大概率会采用硬碰硬的战术。
陈赓掐准了老同学黄维的脉搏,甚至计算到黄维要等到傍晚才能反应过来,而我军恰恰又擅长夜战。
22日,正如同陈赓预料的那样,敌我双方展开了一场苦战。
打了一天一夜,双方都损失巨大,从战术来说,陈赓只需要挡住黄维,等中野华野各部队来援,便可获得最后的胜利。
黄维倒是有机会转移,可他又想留下来打赢陈赓,南京又没有确切的命令……殊不知,他在纠结犹豫的时候,一旦陷入包围,再也难逃天网。
陈赓苦战到29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到双堆集,接下来便是瓮中捉鳖,黄维兵团插翅难逃,典型的内无粮草外无援兵。
南京除了空投一点食物和装备之外,剩下的也就是精神鼓舞,蒋氏只能给黄维四个字:固守待援。
很多人都能猜到,让援兵去支援援兵,无异于痴人说笑。
陈赓注意到,黄维兵团的环形工事犹如“铁王八”,可上级要求30日发动总攻。
陈赓擅长在广阔地区打运动战,并不愿意打这种吃亏的仗,而今总攻时机不成熟,可上级命令已经下达,他除了执行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他在前线,观察到四纵的主力第十旅,阵地跟敌人相距三百到四百公尺,中间全都是开阔地,冲锋大概率打不动,极有可能徒增伤亡。
所以陈赓在接到总攻的命令之后,希望推迟进攻时间,因为他想采用近迫作业挖壕前进,缩短距离之后,再用手榴弹炸开敌人的防线。
到了30日那天,我军准时发动总攻,战斗犹如“啃骨头”一般,一个村一个村的打,虽然杀敌近千人,但我军的损失也很大。
陈赓下令停止进攻,再次请示上级,希望延缓总攻时间,想等到近迫作业完成之后,再跟敌人展开血战。
前线的陈赓想争取时间,他并不想用一个团攻守一个村,对于一位擅长战术取胜的将军来说,显然不希望跟实力强大的黄维兵团硬碰硬。
到了夜里,后方的淮海总前委指挥部,陈毅望着作战地图眉头紧皱,他自然看得出,前线打不动黄维的“乌龟壳”。
(陈毅元帅)
恰巧粟裕进入指挥部,他带着歼灭黄百韬军团的资料,想向陈毅报告。
陈毅直接打断粟裕,他说:“你先别讲了!我要问你一个问题,现在围歼黄维兵团有两种打法……”
第一种打法,是按原计划进行,炮兵打完步兵冲,机枪负责掩护;步兵如果没有冲上去,就让炮兵再打一遍,步兵接着冲,以此循环。
按照陈毅的说法,如果能冲破敌人的防线,这种战术的确是速度最快的,可多天来依旧没能打入敌人的核心阵地。
粟裕听完没有说话,也眉头紧皱陷入了思考。
而陈毅则接着说第二种打法,那便是朝敌人的阵地交通壕,让战士们通过近迫作业,从而把枪支弹药送到距离敌人更近的地方。
如果采用这种战术,一条条深沟相连,配合后方的交叉火力掩护,战士们靠近敌人的堑壕之后再发起冲锋,似乎获胜的把握、可能会比第一种打法更大。
但是第二种打法有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会耗费太多的时间,而今淮海战役时间宝贵。
陈毅提出这两种打法之后,想要听一听粟裕的意见。
粟裕则直接回答说:“只能用后一种办法打……”
粟裕拿自己前段时间的战场经验举例,在碾庄打黄百韬兵团的时候,起初便是采用了陈毅所说的第一种打法。
可尝试了几次之后,非但没有攻入敌人的阵地,反而自身出现了较大伤亡。
于是粟裕改变战术,采用近迫作业挖交通壕之后,才打垮了黄百韬兵团的阵地,从而歼灭了敌人取得淮海战役的阶段性胜利。
反观今日制造难题的黄维兵团,且不论指挥官是谁,单单以装备兵员素质等等实力来说,要比黄百韬兵团强大很多。
粟裕之前打黄百韬的时候部队是满员,而中野的部队除了陈赓兵团之外,明显比华野更弱。
粟裕分析了敌我实力之后,他总结说:“只能搞近迫作业,不能急躁……”
陈毅听了粟裕的意见,随后亲自打电话到前线,他对陈赓说:“我们听了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报告后,研究了一下,认为你的意见对。你在前线了解情况,我们离前线很远,对具体情况不大了解,我们同意你的意见。”
很快,刘伯承也打电话给陈赓,认为战场的具体安排,是要根据现实情况而决定,赞成陈赓之前的意见,各集团立即开展近迫作业,推广第四纵队的经验。
因此,总攻时间,推迟到12月5号。
上级给了足够的时间,其实陈赓只需要三天便可完成挖壕作业,可另外三个方向的部队,需要五天才能完成。
因此真正的总攻时间,推到了6号下午5点。
此战,我军大获全胜,而整个淮海战役,打碎了蒋军的骨头。
总前委的第一书记邓政委,他在战后总结经验的时候,充分肯定了陈赓和粟裕提出的近迫作业,减少了我方伤亡,狠狠打击了敌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