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万顺 | 话说“百姓日用而不知”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话说“百姓日用而不知”

 文/王万顺

       孔子谈《周易》,说“百姓日用而不知”。三国时期易学大师王弼的《周易注疏》曰:百姓日用而不知者,说万方百姓,恒日日赖用此道而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也。至于百姓,但日用通生之道,又不知通生由道而来,故云百姓日用而不知也。

其实易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说到易学,许多人总感觉它是那么玄妙和高深,有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其实易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易学,是一个包罗很广的概念。一阴一阳变化的法则,就是宇宙万物存在的规律。易道广大,无所不至。《周易·系辞传》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意思是说一阴一阳的变化叫作道,前后相继的叫作善,辅成阴阳的叫性。仁者看见道的仁面称道为仁,智者看见道的智面称道为智。百姓天天运用阴阳之道但毫无认识,所以君子之道是很少见的。

       而易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周易》的影子。比如,处于逆境之中,会想到“否极泰来”;前无去路时,会想到“剥极而复”;看到社会出现乱象时, 则要求“革故鼎新”;遇到分配不均时,则知道“有损有益”。我们平时常说的“变 卦”“九重阳”“正大光明”“变通”“谋事在人”“阴阳”“太极”“八卦阵”“先天”“后 天”“反目成仇”“立竿见影”“易医同理”等词语,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只要你留心,生活之中处处都有“易”。说“百姓日用而不知”中的“不知”一词,并非指百姓对“一阴一阳之谓道”全然不知,而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表现为人们还不完全具备以阴阳学说为核心、天地人为一体的系统思维。说君子之道是少见的,这里的君子之道,所指的是“仁义”之道,而“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作为应用之道,渗透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易学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传统建筑中处处体现出八 卦的风格。在我国各地直接以“八卦”命名的地方不胜枚举,如:福建漳浦县有“八卦堡”, 台湾高雄县有“八卦村”,四川成都有“八卦亭”,天津黄崖口关内城有“八卦街”, 杭州玉皇山下有“八卦田”,新疆伊犁特克斯有“八卦城”等。

明朝时北京城的设计和规划布局,都是以阴阳八卦的思维原理为基础的。从外城和内城的格局来看,外城为乾,为天、为阳;内城为坤,为地、为阴,具有山泽通气的象征。清代本是沿用明代宫殿的布局形式,但是清代的统治者为了表达崇尚和谐、追求外和内安的政治思想,将宫门中的“极”改为“和”。因此,清代的故宫就出现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以及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长安右门、长安左门,形成了“六和”与“六安”的和谐格局。

在中国人的名字中,同样也渗透着易学的思想。不少名人的名字都是依据易学而来的。如古代“茶圣”陆羽,字鸿渐。《渐》卦上九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蒋介石的名(中正)和字(介石)出自《豫》卦:“介于石,不 终日,贞吉。”《周易·象传》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当代的很多年轻人喜欢阅读 武侠小说,金庸武侠小说中一些招式的名称就是来自《周易》的《乾》卦,如“亢 龙有悔”“见龙在田”等。

中国的武术精神和体育文化也都与易学有缘,如太极拳、八卦掌等。我们生活中许多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法都是源于易学思想,只是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罢了。如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否极泰来 、乐天知命等。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用语来源于《周易》, 易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千百年来《周易》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 的方方面面。汉语中的很多词语,有不少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都是从《周易》中来的。如源自《乾》卦的“文明”“纯粹”“性情”“元亨”“潜龙”;源自《坤》 卦的“事业”;源自《屯》卦的“反常”;源自《蛊》卦的“高尚”;源自《剥》卦 的“硕果”;源自《颐》卦的“饮食”;源自《复》卦的“反复”;源自《咸》卦的“和 平”;源自《鼎》卦的“聪明”;源自《艮》卦的“动静”;源自《革》卦的“革命”;源自《丰》卦的“消息”;源自《节》卦的“制度”等。

有众多发人深省的警句,也来源于《周易》。所谓“警句”也称“醒句”,是指一句话或一段引语,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某种精神品格。如“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源自《周易·益·象传》。“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源自《周易·家人·象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源自《周易·系辞上》。“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源自《泰》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源自《周易·文言传》。“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源自《周易·文言传》。“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源自《周易·系辞下》。“乐天知命,故不忧”,源自《周易·系辞上》。

还有不少富有哲理内涵、脍炙人口的“成语”,也都源自于《周易》,据统计有200条之多。《周易》的成语典故很多,已经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周易·象传》;“发扬光大”,源自《周易·彖传》;“风雷激荡”,源自《益》卦;“易医相通”,是说《易经》和《黄帝内经》两部经典在 理论上相通;“文过饰非”,源自《周易·序卦传》;“匪夷所思”,源自《涣》卦;“穷 则思变”,源自《周易·系辞下》;“见仁见智”,源自《周易·系辞上》;“革故鼎新”, 源自《周易·杂卦传》;“反目成仇”,源自《周易·小畜卦》;“物极必反”,源自《周易·剥卦》;“比类取象”,源自《周易》五行学说的研究方法等。

易学文化形成几千年,博大精深。原本属于精英之学也成了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通过进一步认识分析,才会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朗读者简介




     王万顺,1950年出生于《周易》发祥地安阳,周易文化学者,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安阳周易研究会顾问;在报纸上发表易学文章165篇,被海-内-外上千家网站转载,出版有《走进周易》《易学与中华文明》等著作,合编影视剧本《周易》;参与周易文化讲座与论坛上百场,深受广大听众欢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