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太阳膀胱经

 鹤纭 2022-06-13 发布于辽宁

​   人体十二正经之一,本经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

一、循行路线

①主支:起于内眦(晴明穴),向上经过额部至头顶,左右交汇于(百会穴)。

②头顶分支:从头顶分出至耳上角。

③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下行至枕骨处(玉枕穴),进入颅腔络脑重返出来,下行到项部(天柱穴),再下行左右交汇于(大椎穴),后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距中线1.5寸)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旁肌肉到腹腔络肾脏,属膀胱。

④腰部分支:从腰部(肾俞穴)继续沿脊柱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下行至腘窝处(委中穴)。

⑤项部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到(附分穴),挟脊(距中心3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委中穴)会同,然后继续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的(昆仑穴),在足跟折向前,经足背外侧缘至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二、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感冒、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2、心血管方面: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绞痛等。

3、消化系统:肠炎、痢疾、胃炎、消化不良等。

4、泌尿生殖系统:遗精、遗尿、阳痿、闭经、痛经、月经不调、胎位不正、肾炎等。

5、其它:癔症、神经衰弱、脱肛、痔疮等。

6、经络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头痛、眼痛、颈背痛、腰疼、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痪、瘫痪、风湿性关节炎等。

三、膀胱与膀胱经功能

1、膀胱的功能

《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有贮存尿液的功能,达到一定容量后,通过肾的气化作用调控膀胱开合,使尿液及时排出体外。

2、膀胱经的功能

①为膀胱提供气血,修复膀胱功能;

②排毒(水毒、食毒、脂毒、痰毒等);

③主人一身之表,统摄营气和卫气。

④为人体屏障,抵御外邪。

四、穴位歌

五、调理之道

    膀胱与肾相表里,需阴阳平衡,膀胱功能的维持靠“真阳”。如果身体有虚火,人体水液亏少则肾脏虚,膀胱也会“真阳”不足,影响其功能。

    足太阳膀胱经不通的症状:恶寒,发热,鼻塞,鼻涕,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通,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等。

调理方法:

1、在膀胱经当令(申时,15~17点)时,敲打和按摩其经络和主要穴位。

2、配合膀胱工作,多饮水(白开水和淡茶水),多吃水果,主动排尿。

3、捏脊法:按照人体脊柱的位置,从上往下,从大椎穴开始一直捏到尾闾穴,刺激膀胱经,有利于膀胱经疏通。

4、推拿法:沿脊柱两旁膀胱经从上往下,一直推到腿部足跟,增加血液循环,可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5、刮痧及拔罐:多是选择脊柱两侧膀胱经的腧穴来进行调理。

6、运动疗法:例如瑜伽、八段锦等,多有拉伸腿后侧韧带的动作,有一定疏通膀胱经的作用。

六、主要穴位与按摩

五输穴:至阴(井穴);通谷(荥穴);束骨(输穴);昆仑(经穴);委中(合穴);

      京骨(原穴);大杼(膀胱经与小肠经交八会穴;风门(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飞扬(络穴);申脉(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隔俞(八会穴)。

1、至阴穴(井穴)

 ①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

②膀胱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相通,为膀胱经体内与体表的气血交换处,故为膀胱经井穴。

③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主要是体内输出的温热水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凉,表现出肺金之气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

2、束骨穴(输穴)

①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

②本穴的水湿之气来路为膀胱经,去路则为膀胱经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对外输出气血的作用,故为膀胱经腧穴。

③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3、昆仑穴(经穴)

①昆仑,广漠无艮也。昆仑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内的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存在,如广漠无艮之状,故名昆仑。上昆仑名意与昆仑同。

②膀胱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

③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原本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4、申脉穴(八脉交会穴之一)

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

《医宗金鉴》中申脉穴歌诀:

腰背脊梁足踝风,

恶风自汗或头痛,

手足麻挛臂间冷,

雷头赤目眉棱痛,

吹乳耳聋鼻出血,

癫口肢节苦烦疼,

遍身肿满汗淋漓,

申脉先针有奇功。

5、委中穴(合穴)

   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本穴物质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故为膀胱经合穴。

按摩方法:

端坐,腿膝成120角度,用两手中指分别按压两边委中穴,一压一松为一次,连续21或24次,然后两手变空拳,用拳背叩击“委中穴”一分钟,再用中指尖顺、逆按摩半分钟。

6、肾俞穴

肾,肾脏也。俞,输也。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功能:外散肾脏之热

调理方法:

①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

②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③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

7、脾俞穴

脾,脾脏也。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功能: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8、心俞穴

心,心室也。俞,输也。心俞穴意指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功能:散发心室之热。

9、肺俞穴

肺,指肺脏。俞,输也。肺俞名意指肺脏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功能作用: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10、风门穴(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

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功能: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按摩方法①:用大拇指肚按摩(他人帮助)风门穴,顺时针36次为一遍,手法由轻渐重,不可刺激过度,以免憋气,有轻微酸麻胀感觉为好。

按摩方法②:头微向前俯,举起双手,掌心向后,食指与中指并拢,其余指弯曲,越过肩伸向背部,大椎下第二个凹陷中心(风门穴)按摩1~3分钟。

11、攒竹穴

 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般,故名攒竹。

功能:吸热生气。

​解除眼疲劳的按摩方法:

正坐,将双手拇指肚置于双眉内侧端上,其余八指搭在耳部上方,沿眉弓往返推抹10~20次,用力适度,速度和缓,直到感觉眼前豁亮,头目轻松为好。

12、晴明穴

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

​按摩方法:正坐,微闭双眼,可将双臂肘支撑在桌面上,双手四指向上,拇指按在穴位上,有酸胀感为好,掐按(一压一松)1~3分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