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有效的反馈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凌宗伟 2022-06-14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可见的学习》的作者哈蒂有个观点对今天的学校管理者和有志于成为一名高水平教师的朋友来说,是值得好好玩味的。哈蒂认为,学习始于“逆向设计”,而不是始于教科书、备受喜欢的名师的课和久负盛名的活动。这个观点对死抱着教科书的内容担心不将教科书的内容毫无疏漏地反反复复教过去就无以表现尽职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醒脑剂——教科书的内容要求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做取舍的。

教学是否有智慧更多地表现在一个教师能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把教材的内容转化为课程资源——设定编制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的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环节)
是要高度重视反馈与评价方式的设计与实施。我以为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学的结果,也应该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所有的教学任务的落实与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应该在教学目标统摄下展开,也应该是奔着达成教学目标去的。如何帮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与一个个活动中走向教学目标(或者说是学习的结果),同样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确立“以评促学”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多维度的评价反馈推动学生更好地学。


课堂学习,要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进步,就需要在即时反馈与评价上花功夫——教学设计不仅必须高度重视评价反馈的方式方法,教师更要明确评价反馈的主体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更多的情况下是反馈评价的接受者。另一方面需要转变的观念是教学进程中更多地需要的是反馈,而不是“评价”(我这里说的“评价”是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评价——“教学评”合一的“评价”。我以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评价”是广义的,即包括“评价”也包括“反馈”)。要促进更多的学生接近学习目标,更多地需要的是什么反馈而不只是评价。要通过反馈促使学生改变学习行为,在原有的基础上放奔下一个目标去学。

《可见的学习》认为有效的反馈必须回答三个重要问题:我要去哪里?我进展如何?下一步去哪里?由此可见,反馈的主体一定是学习者。我的理解这学习者也包括教师,教师的教学同样需要不断地回答这三个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