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龙江40大怪,晚上睡觉对脑袋 (中集)

 秋琰 2022-06-14 发布于辽宁

“中华赞怪轮番晒·怪出家乡个性来!”系列展播 * 之黑龙江篇 (中集)。

上40期,分别讲了“天津、北京、上海、台湾、湖北、江西、福建、江苏、西藏、湖南、广东、辽宁、新疆、山西、内蒙古、青海、安徽”等31省市之怪,引发千百万人的阅读围观和点评 !

今天,本栏目带你走进白山黑土黑龙江省,一睹“黑龙江40大怪”描述白山黑土上怪异民俗的精彩表现!

文章有点长,故分为上中 下三集,您现在看到的是中集,请看官耐心看完

文章图片1

一,逐条解读:

第19怪:大碗白酒轮着来

上集提到过黑龙江人在无菜情况下仍能大口喝酒的形成原因,今天再谈谈黑龙江人在有酒有菜有心情的情况下喝酒的状态。

黑龙江喝酒场面最为盛大热闹的,莫过于遇乔迁、祝寿、红白事。事主不仅要安排

丰盛的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必须准备足量的白酒。喝酒人,当然是事主的村里人和亲朋好友了。

受邀赴宴的人中,免不了有不认识的,这对热情豪爽的黑龙江人根本不是事,酒就是相互认识的媒介。几句以酒相关联的开场白,生疏感顿消,气氛马上被调动得活跃起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喝即将开场。大家都是来助兴喝酒的,不存在谁谦让谁。在倒酒上,一律公平对待。遇到长辈,仅以“先干为敬”表示谦让,但酒,不能少喝。于是,大碗大碗的白酒大家轮着喝,喝光再满,尽醉而止……好家伙,一碗碗白酒,跟喝白开水似的,咕咚咕咚下肚,手一抹下嘴,毫不含糊地说:哥,咱们整一碗……

大雪封路时,黑龙江人很少有人走亲戚看朋友,一旦来了,主人肯定热情招待,酒是必不可少的,上边场景再次出现:哥,再整一碗……

文章图片2

第20怪:过年豆包端上来

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味飘。黑龙江,过年必吃“粘豆包”。所以一到腊月,家家户户都要蒸粘豆包。若问此习俗因何而来,知道的人并不多,包括现在东北的许多年轻人,仅知老家过年吃粘豆包、也知老家粘豆包好吃,但不知道老家吃粘豆包有何讲究。

黑龙江过年蒸豆包,是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祝愿!蒸豆包,是希望来年生活“蒸蒸”日上。把豆包做成圆形,期盼家庭团圆美满。用红豆做馅,则希望来年日子红火发财!

再有,粘豆包好吃,而且做工讲究。它由

大黄米、红芸豆等发酵包制而成,成品软粘、劲道、香甜,是过去很受欢迎的食品。粘豆包可以冷冻保存,吃时上笼溜热,味道、色泽如初。

文章图片3

第21怪:嘎啦哈姑娘最喜爱

嘎啦哈,是东北姑娘特喜欢玩的一种骨头玩具。此骨头只有蹄子分瓣的獐子、狍子、鹿、麋、野猪、悬羊等的后腿骨才有,学名是髌骨。此骨有四个面,较宽的两面,一个叫“坑儿”、一个叫“肚儿”,两个侧面一个叫“针儿”、一个叫“轮儿”。

嘎拉哈作用很多。在古代,嘎拉哈是鲜卑、契丹、等民族军事战术上模拟演习的棋子。还是满、蒙等民族财富的标志、吉祥的象征。后又神化为“定福祸决嫌疑”的占卜工具。

嘎啦哈成为游戏开始流行,是因农村以前正月不许动针线,而正月里闲来无事的姑娘们也不知道该做点啥,于是,姑娘们就在屋里炕上玩起了嘎啦哈游戏。

嘎啦哈玩法众多,可弹击,可抓单、抓双、单裹、双裹、耗子喀房苞、羊羔拉把把、大姑娘摸嘴唇、小媳妇措花针等,也可“掷子儿或掷骰子”,还可四五人围炕上玩“歘嘎拉哈”。总之,嘎啦哈形如今日麻将,有许多玩法可供娱乐。

文章图片4

第22怪:双腿没有单腿快

此怪说的是冰雪上滑玩的一种娱乐形式。每逢冬季,黑龙江可谓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严寒、冰雪把人们封在家里。但慢慢6个月的时光,总不能老憋在房里啊,尤其是好动的孩子们,总想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出去撒撒欢,可冰天雪地里玩什么呢?于是,一种简易好玩的工具诞生了,当地人叫它“冰滑子”。

此物由一块略大于脚的木板、两根钉木板中间的粗铁丝构成。玩时,把冰滑子放冰上,一只脚踏上,另一只脚蹬冰,向前滑去。也有双脚都站“滑子”上,双手拿两尖头铁棍点地向前推进的,有人称此为“双腿小爬犁”,叫单脚的“单腿驴”。别看这些滑具构造简单,想驾驭它可需要一定技巧的。

此滑具是东北男孩的最爱,东北的你,小时候可玩过?

文章图片5

第23怪:先摆四个压桌菜

生活要有仪式感!

过去的东北,不论穷富,每家饭时桌上都要先放四个小菜:咸菜丝、酱、韭菜花、葱段蒜瓣。这叫:压桌小碟。

黑龙江无霜期太短,蔬菜和粮食只能产一季,虽然肥沃的黑土地能让粮食蔬菜丰收,但蔬菜因水分含量大很难保存,这让许多穷家在慢慢冬季出现有粮无菜的窘境。这时的压桌四小碟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们成为唯一把米饭吃下去的“菜肴”。如果四小碟不够,可端来一碗酱、一把葱、一盆野菜。也就是有啥吃啥了。

四个压桌菜,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是“富了仪式”,苦了肚子,磕掉门牙往肚里咽的酸楚。

文章图片6

第24怪:烟囱贴在山墙外

烟囱贴在山墙外,无论从烟囱的位置安排,还是一火多用的取暖方式,都尽显东北祖先实用的生活技巧与聪明才智!

修建烟囱,是为了增加吸力,让带有温度的气流顺畅通过炕内火道、不至于烟气停滞造成火源熄灭。而烟囱安排在山墙位置,因黑龙江多堂房,炕大都挨着山墙,在此位置修建烟囱,能让无用了的气流快速排出房外。聪明的人们在烟囱上还安装了调节阀,用其控制气流的流动速度。这样,既让柴草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均匀保留在火炕内,又能让已离开火炕的废气快速排出房外,做到了调节自如与热能利用最大化的双重目标。

烟囱看似笨拙,却处处显示着祖先与冰天雪地和平共处的大智慧!

文章图片7

第25怪:冰上钓鱼单线拽

凿冰钓鱼,这可是黑龙江以及东北人的绝活,就连全国钓鱼冠军,也只有一边凉快的份。

冰上钓鱼单线拽,在东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迫于生计的东北祖先为在冬季获得食物而发明的一种独特钓鱼方法。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畔的人们,经常顶着数九寒风来到封冻的江面上捕鱼。

他们在冰上凿开一个脸盆大小的冰窟窿,然后在单根鱼线绑上鱼钩,顺着冰窟窿把鱼线放进江里。这种钓法技术含量相当高,鱼线上没有浮标,全靠鱼线的蠕动来判断鱼儿是否上钩。

文章图片8

第26怪:酱缸家家都存在

黑龙江人可以说嗜酱如命。以前生活水平差,青菜、大葱蘸酱是主菜,而今生活富有了,但黑龙江的男女老少仍不舍一碟咸香可口的酱。

黑龙江人爱吃酱,更会做酱。酱缸,在黑龙江乡村如灵魂般存在。无论是在院里“菜地”门口,还是向阳的阳台内,都可看到每户常年放在那里的一口酱缸,而且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酱。黑龙江人只吃自己做的酱,很少食用市场上买来的酱。虽然做酱很麻烦,工序太多,耗时也长,但自己做用得都是真材实料,而且是纯古法制作,既好吃还放心!所以,黑龙江家家户户都有供全家吃一年的酱缸。

文章图片9

第27怪:上贴饼子下炖菜

上贴饼子下炖菜,无疑又是黑龙江以及东北的一大绝活。此技虽在东北很普遍,但出了东北,全国没有第二个地方把此技演绎到如此得心应手地步。

早年间的东北,仅满等少数民族在此过着居无定所的渔猎生活。因时常迁徙,做饭工具也只有吊锅一种。一日三餐很简单,把鱼、野菜放吊锅里炖熟即可。

随着定居和学会了种粮,他们生活发生很大变化,首先吊锅被固定在了灶台上。但饭菜还是分开做的。这让简单惯了的他们很不习惯,感觉太麻烦,很误时间,还费火。饭好了再去做菜,菜好了饭又凉了……经摸索,干脆先在锅底炖上菜,等菜开锅了再在锅边贴上饼子,饼子熟了,菜也好了,一举两得,省时省力又省火。于是,这种“上贴饼子下炖菜”的烹调方法就被沿用下了,至今仍有人在用。

文章图片10

第28怪:晚上睡觉对脑袋

东北人一家老小同睡大炕的事,让许多人有许多想不通的疑问想问,大家心中那点事,本栏目通过两条来解答明白。至于是哪两条,自己找。先解答一家人睡一炕的原由。

挤睡一屋大炕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温太低,睡在一起,可以让有限的炕热资源呵护到家里每个人。二是没有多余房和供暖的柴火,也没必要在每个房间修建供热火道、增加支出。三是烧火炕不仅费柴,而且特别累人,不仅要观察柴的燃烧程度,还要根据天气调节火的大小,没柴要及时添加,人力成本极高。所以全家睡一屋是最佳越冬方式。

睡觉对脑袋,还和天气很冷有关。夕阳西下的夜晚,墙暴露在寒风撕裂中会变得比白天更冷,南北炕上的人头都朝外,离墙远点,保暖效果会好点。再加过去的林区人烟稀少,村屯之间相距较远,如有“胡子”和野兽袭扰,头朝外可及早听到外面动静,可随时拿起武器或及时逃离。

居于上述诸多考虑,东北有了“晚上睡觉对脑袋”的现象。其实这是东北人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一种智慧和手段。没必要大惊小怪。现在人们富裕了,此民俗已在消失。

文章图片11

第29怪:不吃鲜菜吃酸菜

准确地说,不是不吃鲜菜,是吃不上鲜菜。黑龙江一年中大半年是冰雪覆盖寸草不生,冬季想吃鲜菜比登天还难。秋天是收有些白菜土豆啥的,可放外面会冻,放屋里易烂,极不容易保存。为保证长达6个月的吃菜问题,人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延长蔬菜保质期。最常见的,就是家家在院子里挖一个丈余深的菜窖,把白菜土豆放进去。如你在黑龙江旅游,忽然看见地下钻上个人来,莫害怕,他不过是刚刚为了取菜下了一次窖而已。

这种储存形式不仅人力成本高,需要不停翻看,而且腐烂消耗很大,冬天没过完菜会因储存时间太长腐烂完。事关家家户户重大生活质量面前,东北先祖终于发现腌制的白菜不但长时间不坏,而且腌制后口味更为可口。于是,家家开始沿袭效仿这一做法,使黑龙江以及东北有了“家家整缸腌酸菜”民俗景观。

文章图片12

第30怪:冰雕技艺传海外

哈尔滨冰雕节,于1999年创办第一届,由哈尔滨市政府主办,距今已举办23届。精妙绝伦的冰灯冰雕制作工艺和多种视觉、肢体、听觉的体验、以及极其精妙的独特创意,让人连连惊叹、流连忘返,每届都能引来数以万计的国内国外人士观展。充分展示了哈尔滨人利用冰雪资源、助推特色旅游发展的聪明才智!2009年,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成为黑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尔滨冰灯冰雕,以冰为材料、水为粘接剂,运用砌、堆、雕、镂、浇冻、镶、嵌等技法,制出建筑、桥梁、宝塔、小鸟、游艇、长廊、人物、等等各类作品,配置各色灯光后组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开合自然的景观,达到形、光、声、动和谐统一、璀璨生辉、扑朔迷离的冰造大世界。

这里的能工巧匠们尽情挥洒他们的创意与技能,营造出一个个玲珑剔透、童话般的奇妙世界,尤其是冰旅馆,里边竟然能在里面进餐睡觉!没去观赏和体验过的朋友,有生之年一定去逛逛天堂般纯净的哈尔滨冰雕大世界!(多几张照片,让你视觉感受一下)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二,去掉解读,完整看一下“黑龙江40怪”下集的内容:

大碗白酒轮着来,过年豆包端上来

双腿没有单腿快,嘎啦哈姑娘最喜爱

先摆四个压桌菜,烟囱贴在山墙外

冰上钓鱼单线拽,酱缸家家都存在

上贴饼子下炖菜,晚上睡觉对脑袋

不吃鲜菜吃酸菜,冰雕技艺传海外 (搬抄必究)

关注我,持续收看“中华赞怪轮番晒·怪出家乡个性来!”系列展播,带你看遍全国各地奇俗怪事!

文章图片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