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简史:决裂的鞑靼君臣;并立的东西蒙古;朱棣的两次亲征

 与春天同行 2022-06-14 发布于青海

明朝初年的历次北征,所选择的出征时间,大多是在二月初。少有的一次,是丘福率领的北征,在七月初出征。但那次是因为蒙古本部杀掉了北使郭骥,导致了明成祖暴怒,才做出的应激反应。

而正常情况下的出征,明朝大军到达之际,正是草原上青黄不接、牲畜马匹最瘦弱的时候。因为丘福的十万人全军覆没,所以明成祖第一次出征将军队数量增加到五十万。

永乐八年二月初,明成祖朱棣亲率五十万大军出征。

三月初,明军主力由兴和(今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出塞。

四月十六日,过擒胡山(今中蒙边境一带);十九日,驻广武镇(今蒙古国赫巴托省以南)。

五月初,过大漠,抵达克鲁伦河,明成祖赐名饮马河。

两个月时间,五十万大军纵穿草原、大漠,犹如一座移动的城市。如此浩大的声势,立即引发蒙古本部的震动。

尤为严重的是,蒙古本部在此前一年接连与瓦剌、明军丘福部作战,也有所消耗。如果与明成祖所率大军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

跑,是本雅失里、阿鲁台的第一反应。这就如同一个关于人类演化的故事:现代人为什么看的猛兽第一反应就是跑?因为当初那些看到猛兽不跑,还在思考一下对面是什么怪物的原始人,都被猛兽吃了。可能,战争中出生长大的阿鲁台,在得到明军大军的消息后,DNA立刻就动了。

但在逃跑的方向上,本雅失里与阿鲁台产生巨大分歧。

本雅失里的意思是向西。本来他就是阿鲁台从西边的东察合台汗国接回来的。没准,本雅失里还能借助东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的势力,再度卷土重来。这是他的路径依赖。

而另一个不便明说的意思是,本雅失里到了西边,阿鲁台也就不能只手遮天了。

阿鲁台也有自己的路径依赖,坚决要往东边跑。以前,阿鲁台与鬼力赤被瓦剌战败后,就一口气跑到了海拉尔河一带,那里才是阿鲁台的传统避难所。

最终,双方争执不下,各自部众竟然大打出手。“众遂乱,互相贼杀”。还没等明军动手,先来个自相残杀。

六月初,本雅失里、阿鲁台带领所部人马,各奔东西。

这样一来,摆在朱棣面前的问题,就不再是怎么打,而是先去追谁?

如果把古今地名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历史上著名的捕鱼儿海,就是现在的贝尔湖(不是贝加尔湖)。在贝尔湖之北,则是其姐妹湖呼伦湖——这也是呼伦贝尔地区名称的由来。

克鲁伦河名称未变,起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乌兰巴托东部),向西流入内蒙古呼伦湖。而斡难河,则是现在的鄂嫩河,在克鲁伦河之北,流向也与之平行。

蒙古本部的活动范围,大概就是鄂嫩河与克鲁伦河之间,向东到达呼伦湖——可见,阿鲁台所部一直就在当年北元皇帝汗廷(捕鱼儿海)附近。

明军从西南方向而来。本雅失里逃跑的具体方向又是西北方,与明朝军队的距离更近。

于是,明成祖朱棣亲率精骑,追击本雅失里。大部队则留在原地,继续监视阿鲁台的动向。

朱棣在斡难河追上了本雅失里,并将之击败。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走。随即,朱棣回师继续追击阿鲁台,并在额尔古纳河将其击败。

明军虽胜,却也没有将本雅失里、阿鲁台捉住。但本雅失里、阿鲁台君臣在此前的决裂,却也使得鞑靼阿鲁台丧失了正统性。

本雅失里虽是蒙古大汗,却是个客居的光杆司令。早年,他避难到帖木儿帝国时,也只带走了百十来骑。阿鲁台将其从东察合台汗国接回,也不可能有多少人马。

但当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决裂之际,竟然发生双方部众大打出手的事情。可见本雅失里作为元裔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而这些主动追随本雅失里的部众,显然之前都是归阿鲁台统领的。

另一个问题是,本雅失里与阿鲁台的决裂,也在名位上处于被动。毕竟,阿鲁台是以拥立元朝正宗后裔为号召,把人马聚拢在一起的。既然元朝后裔本雅失里都不在了,阿鲁台也就丢掉了这个名分。

不过,仍然跟随阿鲁台的人马,则成为他的坚定支持者。这也给了阿鲁台投靠明朝提供了基础。

更大的利好,是本雅失里在明成祖亲征的第三年(永乐十年),被瓦剌杀了。瓦剌人习惯性地在阿里不哥后裔中,拥立答里巴为汗。阿鲁台也以元裔已绝为由,另立阿岱汗(一说鬼力赤之子,一说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蒙古草原陡然出现两个大汗并立的局面。

按说,本雅失里的妹妹萨穆尔公主嫁给了马哈木,本雅失里算是马哈木的大舅哥。即使瓦剌人不承认蒙古大汗的地位,也不至于痛下杀手。

马哈木做的这么决绝,反而又给了阿鲁台讨伐的口实。

随即,阿鲁台便派出使者到明朝朝贡,并表示“马哈木等弑其主,收回国玺,擅立答里巴为主,请发兵讨之。愿率所部为先锋”。

永乐十一年七月,阿鲁台获封特进光禄大夫、太师、和宁王。不久前还被明朝大军兜着屁股打的阿鲁台,一抹脸就和明朝坐在了一条板凳上。

四年间,瓦剌三王(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鞑靼阿鲁台,都接受了明朝册封。至此,明朝与蒙古的关系,由敌对转变为宗藩。

但是,因为阿鲁台的归附,瓦剌马哈木却不再向明朝朝贡,也成为导致明成祖第二次亲征漠北的导火索。

阿鲁台归附之初,请求明朝攻打瓦剌,明朝并未回应。可到了下半年,明朝开平守将郭亮、鞑靼太师阿鲁台相继报告:马哈木兵至饮马河(克鲁伦河),声言袭阿鲁台,实欲寇边(进犯开平、兴和、大同)。

永乐十二年,明成祖朱棣第二次亲征,目标直指瓦剌。瓦剌与鞑靼不同,与明朝交锋的经验不足。不像鞑靼,四十年间被明军按在地上反复摩擦。换句话说,瓦剌没怎么吃过亏。

所以,不像鞑靼那样,对明朝大军望风而逃。瓦剌拉开架势,与明军正面对决。

这一战,发生于忽兰忽失温,就是现在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郊外。忽兰忽失温之战,被称作中国历史上首次步、骑、炮兵多兵种协同作战。明军大败瓦剌,再次使之臣服。

不过,瓦剌虽败,却还有能力组织进攻阿鲁台。因为瓦剌担心阿鲁台与明朝和好,会威胁自己的安全。所以,瓦剌要先下手为强,在冬天偷袭阿鲁台。在偷袭阿鲁台之前,瓦剌向明朝遣使贡马谢罪,并向明朝通报了这个计划。

结果,瓦剌又被鞑靼击败。同年六月,明朝得知,马哈木已死,其众溃散。永乐十五年,明朝使者也证实了马哈木之死,且答里巴汗也已被杀。

瓦剌连遭重创,实力大减。阿鲁台趁势翻盘,使得蒙古草原再次转换为东强西弱的局面。

但,阿鲁台也由此成为后三次成祖北征的重点打击对象。

明成祖的前两次北征,以及期间鞑靼与瓦剌的互斗,看起来有点乱。大致脉络如下:

1、 明成祖第一次北征,打败鞑靼。瓦剌配合明朝补刀。鞑靼认怂归附。

2、 瓦剌因为明朝与鞑靼和好,开始不朝贡。随后又挑战明朝。

3、 明成祖第二次北征,打败瓦剌。瓦剌担心鞑靼来补刀,先来个偷袭。结果,瓦剌又被鞑靼打败。

而在马哈木死后,一向团结的瓦剌各部,似乎也出现了权力之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