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时代列车甩下的手艺匠人,年轻人知多少?

 罗维开 2022-06-14 发布于浙江

​文/罗维开

木匠、泥瓦匠、箍桶匠、砻匠、漆匠、篦竹匠、石匠、船匠、鞋匠、铁匠、铜匠、镴(锡)匠、铅皮匠、金匠…… 过去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手艺匠人。

独具匠心的成语,就来自这个群体。

木匠是各匠之首,它的分类,又很有讲究,有''大木''和''小木''之分。''大木''从事的是普通百姓造屋和打造一般家俱,而''小木''所从事的,是考究房子中的雕梁制作、高档家俱的雕刻镶嵌等。他们讲究精雕细刻,工艺精度极高。民间的千工床(宁式床),红木雕椅,古代大户人家及宫庭庙宇栋梁廊柱上栩栩如生的群雕,都出自他们之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木雕艺术家。

''大木''木匠中,又分支出车盘木匠、船匠和砻匠。小农经济时期,农具大多由木头制成,最复杂的是水车,得由专业的木匠做,这种木匠称为车盘木匠。因为作为木制的灌溉工具,其机械原理,不是一般的木匠能掌握的,唯有车盘木匠做的天芯和车盘,牛拉动起来时,才天芯稳定,车盘的木齿轮、地轴齿轮,车骨齿轮链传动,精度高度一致,机械效率高,水哗哗地从河里汲上来流入稻田。普通木匠是做不出这种水车的。

过去农船都是木制的,如非专业匠人,打出的船,船体轻重失衡,浮在水面上不平,摇起来别扭,行进中会偏航。所以旧时的船匠,专打船,不会其它木匠活。

砻匠是专门修理谷砻的。过去没有轧米机,农民须先用谷砻把谷碾成砻糠和米。谷砻其实是木制的磨,其工作原理与石磨一样,只不过以木代石,两个磨片之间各有很粗的绞理。上下片转动把倒进去的谷,经磨擦后剥离成砻糠和米。知道石磨工作原理的,不难理解砻谷的原理,它之所以用木头制作,是因为石头太重,易把米碾碎,而木头轻,米粒才不易碎。小时候叔叔砻谷时,我在旁边痴痴地看:随着砻的转动,发出''砻——砻——''的很响声音,砻糠和白色的米粒,向周边落下来,至今不忘。砻匠的技术,在于知道砻片工作面的木绞该凿多深,上下砻盘之间该调节到多少距离为最佳。他们挨家挨户地招徕生意:''凿砻了!凿砻了!'' 因为砻在砻谷中,纹理是会被磨损,需要砻匠定期来修凿。随着五十年代初轧米机的出现,砻被淘汰了,砻匠的生计也没有了。

箍桶匠(民间直接称为''箍桶'')也是木匠的分支。我非常佩服只要交给他们一摞木板,一会儿功夫,就能箍出一只只滴水不漏的木桶。只见他们从工具桶拿出一把长尺一把刨一杆钻,先把木板刨得厚薄一致,宽度一致,然后摊在地上,对每块板的两边,按组成圆桶的要求,先量后刨,又量又刨,每板两侧搞出斜度,使这些板能合成一个正圆。然后木板与木板之间钻好孔,用竹肖子相连,在''笃笃''声中组成桶状。我很佩服匠人在极短时间内能精准地计算出每块板的斜度。据我所知,不少㧜桶匠近乎文盲,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这个行业之所以称为''箍桶'',关键在于一个''箍''字。''箍''是维系在桶体外的圈,我们地方话叫''抽'',大约是抽紧之意。木桶''箍''的材质有钢丝的,也有用竹丝(条)圈成的。在木板围成的桶体外,由''箍''㧜住,使之散不了体。我也发现了这个行业的一个技术秘密:为了能使''箍''箍紧桶体,木桶必须一头大一头小,或中间大两头小,完全正圆柱体的木桶,是很难上箍的,因为上箍后必须要把箍往桶身的大处敲打推进,才能使''箍''发挥箍紧桶体的作用,所以,在箍桶匠手里,绝对的正圆柱体桶是做不出来的。

泥瓦匠的手艺水平也分出高下来。普通的泥瓦匠,只能造普通百姓住的普通房子,技艺是砌墙盖瓦,砌灶打墙。技高的泥瓦匠,那也称得上建筑大师,古建筑中的飞檐马头高墙之类的建筑,那不是一般的泥瓦匠能做得出来的。中国的宫庭和寺庙,是高水平的泥瓦匠智慧和手艺的结晶,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建筑大师。

中国的石匠,是工作环境最差的手艺人。他们大多在尖土飞扬的采石场,或雇主造坟的坟地,成天用锤子和榔头不停地凿。凿石时石屑飞测,测入眼睛是常事,常常用手揉一揉继续凿,久而久之眼睛发炎了。于是,''烂眼石匠''就成了他们常用的绰号。小时候我地有一个叫''阿扎''的石匠,人们干脆用''烂眼''代替他的大名,他整天在山坡上雇主造坟的坟地凿石碑,空旷的山谷间,凿石声在回荡着,听起来''阿砸——,阿砸——''的,象群山在不停地呼喊他的名字。只有在这种情景中,人们才记起他的名字叫阿扎。


中国的篦竹匠,也细分为两大类,专做民间生活中箩、罩、筛、篮、箕、筐之类的,称为粗竹匠,专做民间送礼品或大户人家工艺观赏高雅竹制品的,称为细竹匠。我们在竹制品博物馆所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竹工艺品,就出自细竹匠之手,精湛的工艺,令人惊叹。

旧中国工业落后,金属制造业大多停留在手工水平,归属手艺行业,分为:铁匠,在打铁铺子的铁砧上从事锻打,制造助头镰刀等;铜匠,炉子和锉刀是主要工具,专铸用于生活的铜锁铜铲之类的小物件;镴匠,从事锡制生活用具,如锡壶锡瓶,民间用于温酒或放置防潮的食品;铅皮匠,一把剪力一个木锤,敲敲打打制造铅皮桶铅皮罐之类;金匠算是最高贵了,专门打制戒指项链,他们是金属匠人中的贵族。

新做的家俱,只能叫白坯,必须上漆后才能用。于是过去漆匠也是好行业。这个行业人称''漆糊涂'',其中含义有二:一是漆本身是涂上去的,各人有各人的涂法,二是做这项生意很赚钱,用料成本糊里糊涂,主人根本不清楚。

至于鞋匠,做新的修旧的,都是赚钱的机会。旧社会做一双鞋很不容易,手工程序很复杂,有的人家干脆在鞋匠处定制。

以上的这些匠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支撑着中国人的生活,他们的双手,凝结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是知识分子,有的甚至近乎文盲,但他们用巧手和智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积累起来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活文化,并不断创新着……

过去只要一技在身,生计就没有问题了。学一门手艺很不容易,须拜师学徒,三年勤奋,三年清苦,满师后须记住''师傅领进门,精艺靠自己''的师训,仍须钻研技艺,不断提高自己。有的手艺,炉火纯青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国之工匠。

可惜随着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生产力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随着新材料的产生,箍桶、篦竹匠、镴匠等、都直接被淘汰出局。其余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被时代的列车,甩下的甩下,改行的改行,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一切,既使人惋惜唏嘘,也慨叹时代真的给人们带来新的幸福。

现在的年轻一代,已经生活在新的场景中,本文开头列举的手艺匠人,已基本看不到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对我国曾经存在过的各类手艺匠人,年轻人也应该有所了解,因为他们是中国数千年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