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6日,一位68岁的老人在京病逝,在她离世后,众多的中央领导前来悼念,送别这位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毛主席唯一的亲侄女毛远志。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把二儿子曹宏叫到了身边,强忍病痛说下了自己和大伯相处的经历,以教育后人,因为在这之前,孩子们都不知道她和毛主席的关系。 毛远志去世后,丈夫曹全夫遵照她的遗嘱办理了简单的葬礼,而就在整理遗物时,他发现了一封泛黄的残缺不全的信封,思绪一下子回到了40年前。 ![]() 而当众人看到信的内容后,更是被其中真挚的情感感动得泪如雨下,这是谁写的?又写了什么呢? 坚强的小姑娘毛远志的童年和大多的革命者的家属一样,过着艰难的生活,他们要承担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压力,还有来自国民党反动派围捕下的精神的折磨。 毛远志小的时候做过童工,当过童养媳,还被抓进过监狱,好在父母都是革命者,颠沛流离的她从小也锻炼出了远超常人的坚韧。 ![]() 孩子最渴望的是亲情,可这对于毛远志来说有些奢侈,母亲王淑兰早早投身革命,经常因为组织妇女运动无暇照顾她,而父亲毛泽民更是身兼要职,常年在外,她总是一个人待在家里,期待着父母的归来。 毛远志对父亲最深的印象还是在她5岁那年(1927年)的时候,彼时,毛泽民奉命回到了韶山冲帮大哥毛泽东筹集军饷,晚上就在家里休息。 只见他经常穿着白色的土布短衫,挑着担子在村里四处奔走,看到父亲满怀希望的眼神,毛远志感到十分温暖,只是谁也未料到,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 后来,毛泽民跟随队伍参加了长征,一路抵达陕北,而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毛远志紧紧地跟在母亲的身后东躲西藏,吃遍了苦。 直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毛泽民才有机会写信把毛远志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1938年春节刚过,16岁的毛远志在地下党同志的护送下,一路从武汉北上,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顺利抵达了延安,途中,毛远志经常在想着和父亲见面后的生活。 然而,不巧的是,就在她到达之前,出于革命工作的需要,毛泽民主动前往了新疆主持当地的经济工作,父女俩终究没能再见上一面。 ![]() 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听到侄女赶来的消息后,很是高兴,一向重视亲情的他在毛远志抵达的当晚,就把她接到了家中玩耍。 这天晚上,毛远志在警卫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毛主席住的窑洞,她心里有些忐忑,因为之前虽然经常听母亲说起大伯的经历,但这毕竟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毛主席看到侄女害羞的样子,慢慢地走到跟前,轻轻握住她的手,让她在自己身旁坐下,脸上一直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娃,我是大伯,你父亲去工作了,这些日子,就让大伯照顾你好不好?” “……好……” ![]() 见她还是怯生,毛主席没有再问,拿着桌上的一块云片糕递到了毛远志的手中,亲切地说道:“吃吧,你父亲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 望着大伯慈祥的眼神,毛远志终于放下了戒心,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看着侄女狼吞虎咽的样子,毛主席不禁湿润了眼角,他知道孩子这么些年肯定受了太多苦。 不过,毛远志接下来的表现却让毛主席都有些惊讶,当然,与其说惊讶,不如说是十分满意。 在和大伯聊了一会儿之后,毛远志一改之前的害羞,直接站了起来,大声地对大伯说道:“我要参加八路军,我要像您和爸爸一样参加革命。” ![]() “我这个侄女志气不小嘛!”毛主席很是欣慰,但也没有表示同意。 只见毛主席从抽屉里拿了一张纸,随意在上面写下了五个常见的大字,笑着对毛远志说道:“你知道这几个字怎么读吗?” 毛远志摇了摇头,常年的颠沛使得她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毛主席的眼神更加温和,他抚摸着毛远志的头,认真地说道:“在延安,像你一样有志气的孩子还有很多,但你现在年龄还小,首要任务是先学习文化知识,有了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为革命做出贡献。” 毛远志有些似懂非懂,不过她还是点了点头,因为她知道大伯的话准没错,吃饱喝足了的她因为长途跋涉,也有些累了,没聊多久,就倒在了毛主席的怀里,一夜无话。 几天后,毛远志被送到了抗大学习,在这里,她从教员那里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她常常付出比别人多倍的努力,成绩也是进步飞快。 当然,正值大好年华的她在这里也邂逅了一段甜蜜的爱情。 ![]() 那人名叫曹全夫,山东人,性格豪爽,工作认真,革命觉悟高,也是来到抗大学习深造的,两人在课堂上相识,志趣相投,很快就陷入了爱河。 不过,在那个年代,两人都是比较传统的,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毛远志首先想到的还是征求大伯的建议。 两封残信诉真情1945年10月14日,对毛远志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天,这天,她向大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就在昨晚,她见大伯参加完重庆谈判回到了延安,便和曹全夫一起来到了大伯的住处,因为她渴望见到多年没有联系的父亲毛泽民。 ![]() 当毛远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毛主席不禁流下了眼泪,因为二弟毛泽民早在抗战期间就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给秘密杀害了,当时,为了不让侄女担心,他才没有告诉。 如今抗战胜利了,毛主席觉得不应该再隐瞒,就动情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一旁的毛远志痛哭流涕,险些跌倒在了地上。 这晚,毛远志彻夜未眠,不过,她的脑海中涌现的却不只这一件事。 ![]() 原来,就在几天前,党中央做出了先北后南、进军东北的战略决策,毛远志和曹全夫得知后,便想着到东北参加革命。 考虑到此去路远,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见到大伯,所以,毛远志决定临行前向大伯说出自己打算结婚的想法。 这下惊闻父亲牺牲,毛远志内心心如刀绞,但一向坚强的她还是撑了下来,继续革命,于是,就有了第二天一早,她和曹全夫一起向毛主席征求婚姻意见的事。 10月14日上午,毛远志将写好的信交到了在延安印刷厂工作的堂嫂胡觉民的手中,托她转交给毛主席。 ![]() 毛主席看后笑了笑,事实上,不用侄女说,他就知道了侄女的爱情,毕竟作为亲人,他一直留意着侄女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毛主席也觉得曹全夫很适合,便答应了。 在回信中,他这样写道:
毛远志看到大伯的回信,心里瞬间涌入了一股暖意,不久,她就和曹全夫结为了夫妻,结婚的时候,毛主席还把自己骑乘多年的棕色老马送给了她们当做新婚贺礼,几天后,两人就奔赴了东北战场。 ![]() 遗憾的是,因为出于保密的需要,毛主席的这封信被折成了两折,左上角记有名字的部分遗失,成了一封残信,但即使如此,这封信还是被毛远志一直保存了下来。 除此之外,曹全夫在清理毛远志的遗物时,还发现了另一封残缺不全的信,而这封信是毛远志的弟弟、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写的。 那是在1950年初的时候,毛远志跟随陪同四野部队南下的曹全夫来到了南昌,一天上午,夫妻二人突然受到了一封家信,打开一看竟是毛岸英发来的。 原来,彼时毛岸英刚从乡下工作回到北京,从毛主席那里得知姐姐和姐夫跟随部队南下了,因为担心姐姐的安危,就写了一封家信。 ![]() 在信中,毛岸英回忆了和毛远志的亲情,并且赞扬了他们夫妇二人的革命品质,只是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便,等从遗物中发现的时候,这封信也早已残缺不全,内容也遗失了大半。 不过,仅仅从结尾的部分,我们就能体会到姐弟二人的亲情,信里这样写道:
毛远志看到信后很是高兴,这封信也被她保存了下来,后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得知消息的毛远志更是万分伤心,她痛苦流涕:“岸英是我们毛家最有出息、最有希望的一个。岸英的牺牲,伯伯是多么痛心,而伯伯只能疼在心里啊!” ![]() 曹全夫是知道这两封信的经过的,所以,当再次看到后,他的心里充满了感慨,而第一次知道这些事的毛远志的子女一听母亲还有这般传奇的经历,个个泪流不止,是的,就算是我们,至今读来,仍难免泪目…… 给大伯祝寿建国后,本可以在家享清福的毛远志没有停下来,在毛主席的影响下,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做着贡献,而她也始终挂念着毛主席的身体。 只是,在起初的十多年时间里,毛远志却只在妹妹李敏结婚的时候,应邀到了北京与毛主席见面,此外,再也没有见过毛主席一次。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毛远志到了地方工作以后,更加体会到了毛主席的操劳,为了不影响毛主席处理国家大事,她这才忍着思念之情一直没有动身。 1963年12月26日,恰逢毛主席七十寿辰,毛远志再也无法忍住内心的思念,于是,她就和李敏商量,一起带着孩子提前到了中南海给毛主席过生日。 ![]() 生日这天晚上,正在和老友叙旧的毛主席突然看到了毛远志的身影,满心欢喜地说:“远志你来啦!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来啊?你的头痛病好了吗?” 毛远志激动地跑到跟前,低下身子,紧紧地握住了毛主席的双手,此刻,她说不出一句话来,泪水早已沾湿眼眶。 片刻,一向懂事的毛远志看到大伯正在和老友叙旧,心想晚些时候再来,便要起身告辞。 谁知,毛主席紧握着她的手没有松开,似乎注意到了她的动作,连忙说道:“远志啊,不要走,留在这里和伯伯说说话。”毛远志更加难受。 “你怎么也不来看我啊?也不给我写信?” “大伯,我……我怕担心影响您工作,我……” ![]() “好孩子,你今年多大了,还在中组部工作吗?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在哪里?远新过去看过你吗……” 毛远志一一回答着,看着大伯苍老的面容,心里愈发难受。 过了一会儿,老友回去了,屋里只剩下了毛主席、毛远新和李敏等自家人,毛主席感到了久违的温暖。 就在这时,毛远志从包里拿出了一小包艾绒和艾卷,然后边点燃边对毛主席说道:“大伯,我给您熏熏吧。”原来,在来的时候,她就听说了毛主席得了感冒。 再后来,毛远志、李敏等晚辈与毛主席照了张合影,留作纪念,这天的毛主席格外高兴,聚会一直持续到很晚才停止。 ![]() 几天后,毛远志离开了北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她也没能再来北京看望。 1976年9月9日,大伯毛主席离世的噩耗传到了毛远志的耳中,正在工作的她万念俱灰、心碎不已,回想起曾经在大伯身前接受的教诲,她的心里总是感到不舍。 不过,即便如此,在平日的生活中,毛远志还是没有和子女及旁人说起过自己和毛主席的亲情,因为她始终牢记着毛主席的教导,出门在外,一定要自力更生,不能搞特殊。 直到1990年初夏,病危的毛远志才把孩子们叫到了身边,感慨地和他们讲述了与大伯毛主席相处的种种,以此来教育孩子们奋发图强,多为国家做贡献。 ![]() 为了把这些经验保存下来,毛远志专门让二儿子曹宏做了录音,毛远志逝世后,经过曹宏、曹全夫等人的精心整理,最终把相关内容汇编成了一本万余字的文章《怀念伯伯毛泽东》,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毛远志发自肺腑的心声。 谨以此文向伟大的女性毛远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
|
来自: 齐吕斋 > 《miengren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