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来,我们国民间志愿者组织犹如雨后春笋,就拿一个四、五线城市来说,大大小小民间志愿者团队(组织)就有几十个,当然真正活跃的也就那么几个或者10多个而已。各种形式,多种性质的很多,有助学的,助老的,助残的,儿童的,社区的,还有女性,应急的等志愿者团队。目的目标差不多,就是奉献爱心,做义工,当志愿者。 那么知深人士老志告诉作者,很多民间志愿者组织(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热闹后就基本消停了。原因很简单,激情过后很难持续。一是没有可持续性项目,二是没有经费;三是人员涣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志愿者);四是没有形成叫板品牌;五是无赞助;六是其他原因(发起人退出或者使命已经完成等) 老志还说道:“民间志愿者组织、团队也好,其实就是因为当时也许一帮子人的那种热情组建凑合而起的,也许当时社会现象或者很需要这样的人去完成某种事情而组建”。 那么,每个组织团队都有这六步历程,几乎90%以上的组织团队是心酸+辛酸。那么,首要一步就是组建团队,一帮人为梦想。第二步就是为了迎合志愿者或者为了宣传推动,就会使劲搞活动,使劲招募志愿者加入,那么这个时候就是鼎盛期,大家很有新鲜感。第三步就是热闹期,大家觉得很有存在感,很有意义,也觉得很适合,这个时候志愿者组织是有点飘,忘记了自己身份。这也是任何组织、任何团队都有经历的。这个时候即使组织发起人或者团队几个负责人想收手,踩刹车都停不下来了,因为团队的志愿者、义工们他们欢喜得让这艘船使劲跑。”往往这个时候也就是民间志愿者组织该思考问题的时候了! 走到了第四步,这步就是思考期,也就是纠结期,发起人会因为很多活动或者组织的成本问题考虑了,每一场活动,每次志愿工作都会产生成本的,可是没有政府的经费该怎么办?该如何走下去?太纠结了!!!第五步和ZF结缘,亲ZF。因为想要经费或者政府购买服务,必须向ZF靠拢,和ZF结缘。凡是ZF的要求,几乎得去满足,站队列队,站马路,搞春运,下乡当雷锋,反正谁叫谁到。可是呢,ZF不会愿意把事务交办给民间志愿者组织或者团队的。也许是不符合政策条件,也许你是做公益的不适合做这些事务的。 这个时候就叫晚癌期,因为有毒瘤,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很多分歧导致分裂,是志愿者或者义工与团队领头羊(管理层)产生分裂,毕竟他们是冲着社会困难群体,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去帮助他们而加入的,而不是来听从政府安排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个我们在志愿服务成为没有价值体现,没有收获感。所以很多民间志愿者组织(团队)就开始闹分裂,闹矛盾了。(此处省略3000字)只有发起人和组织管理层才知道心中的难受,志愿者和义工们根本不会理解的,当然他们也懒得理会这些。 矛盾产生还有就是总是认为付出多收获少,这好比谈恋爱一样,一味认为自己吃亏,那么迟早也是分开。作为民间志愿者组织(团队)这个时候,也就是第六步,就会发现做一件好事,反而成为了不开心的事,烦心事,干脆直接解散得了。有个数据,85%以上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团队)寿命就是2-3年,10%是5年左右,剩下5%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团队)转型成为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比如是社工机构或者其他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一般很难民间志愿者组织团队很难超过10年的,除非政府直接收管,比如SZ市义工联合会,成为了团市委下面的事业单位,有足够的资金和经费等保障。 今天与大家探讨了民间志愿者组织(团队)的生存历程,几乎都是流泪的心酸史,有很多人为了建立民间志愿者组织,从事公益失去了很多很多,到最后还被ZF和人们不理解,更是对他们不公对待,说风凉话,贬低公益人,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公益人,他们太难了,饱受沧桑,历尽坚辛。江湖险恶,公益组织、公益人之间更险恶。成功,你就是别人高攀不起的人物;一旦失败,你比狗还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