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石症五个特征与颈椎病的区别 耳石症与脑血管病区别

 太平时光 2022-06-15 发布于广西

耳石症有哪五个耳石症有哪五个特征

蒋子栋主任医师耳鼻咽喉科

北京协和医院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较为明显的五个特征有短暂性眩晕、旋转性晕眩、恶心呕吐、眼球震动、头晕站不稳等。具体分析如下:

1.短暂性眩晕:如果突然间起身、躺下、仰身、抬头或左右扭头时,会产生明显的晕眩感,通常在一分钟之内会缓解。

2.旋转性晕眩:当头部运动到特定位置时可能会出现旋转性晕眩,运动到特定位置是指低头、抬头、躺下、起身、翻身等动作,进行这一系列动作容易发生晕眩

3.恶心呕吐:耳石症发作时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持续约几秒钟或者几十秒通常能逐渐缓解。

4.眼球震动:耳石症发作时,眼球的自主神经会受到影响,在头部改变位置时会出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常伴有眼球震动。

5.头晕站不稳:耳石症为周期性的病情发作,少数患者眩晕发作之后,会有较长时间感到头重脚轻以及漂浮感,通常会出现头晕站不稳的症状。


  • 刘明勇主任医师经常头晕目眩多见于以下几种原因: 

  • 1.耳石症:采取耳石复位治疗;2.贫血:查找贫血的原因,纠正贫血;3.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4.低血压:改善低血压;5.脑血管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干预治疗,可以口服药物,也可以输液,必要的时候住院,甚至做手术。脑血管病属于最严重的情况,脑血管病不单纯是头晕目眩,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肢体的麻木、无力,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 如果病人长期头晕目眩,应该到神经内科或眩晕门诊查找病因,不同的疾病,治疗措施不同。

  • 杨广禄副主任医师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骨科

耳石症与颈椎病的区别是非常大,两者的致病原因不同、产生部位不同、预后不同。耳石症是发生在耳道内的,指耳室内产生耳石后黏在耳膜上,然后由于运动使耳石脱落,最后刺激到半规管内的毛细胞,患者产生剧烈的眩晕,而且眩晕时会有眼震现象。颈椎病则不同,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颈椎管内韧带肥厚、钙化,骨质增生等原因,压迫和刺激脊髓、硬膜囊以及神经根引发的病变。其症状主要集中在四肢,所以两者的区别非常大。

单希征主任医师耳鼻咽喉科|三级乙等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

这个颈椎病这是最大的误区,根据我们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我们总结了六千多例的病例,颈性眩晕才占百分之几。由于眩晕晕了之后,颈部肌肉不舒服,协调性差。比如我们耳朵引起来的晕,比如说耳石症,颈部都是不舒服的,说它是颈椎病,这是最大的误区。凡是跟颈部不舒服,或者跟位置有关的眩晕病,认为是颈椎病,颈性眩晕,这是最大的误区。

实际上,真正的颈性眩晕是非常少的,根据我们眩晕病研究所的病例,只有千分之几,颈椎病很少,但是耳石症是非常多的,这是个误区,不能说我颈部不舒服,我拍个片子,颈椎有问题,就是颈性眩晕颈部引起来的。我们正常人,50岁以上的人,拍个CT、拍个片子,颈部的影像学检查,80%以上都有问题,所以不能以颈部不舒服,跟位置有关的眩晕,就赖在颈椎病上,这样的话,他就得不到精准的治疗了。

刘明勇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神经内科

发生头晕后,很多患者找不到原因,如果首先选择骨科检查,医生拍片,可能会发现骨质增生,甚至颈椎病,可能把耳石症误当为颈椎病治疗。曾经有部分患者因为头晕检查颈椎,发现严重的颈椎病,进行了手术,但是术后头晕没有缓解,最后才诊断是由耳石症引起。两个疾病是有区别的,颈椎病有颈部不适感,发僵、发硬,脖子活动时疼痛,可以出现肩膀、上臂或手部麻木的感觉、放射性不适的感觉,而且左右转头时,会有颈部不适感,如果长时间把头扭到一侧,可能诱发眩晕。耳石症患者在水平移动头部时,没有眩晕,在床上平躺,翻身时会有眩晕感。而颈椎病的患者翻身时,因颈椎没有受到刺激,不会发生眩晕。

王伟卓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

耳石症和颈椎病都会引起头晕的症状,但是两者又有一些区别。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常常有肩颈的不适,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常与颈部活动有关系。

耳石症的头晕的发病比较突然,特别是患者的耳朵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常常伴有炎症的情况,眩晕持续时间一般在六十秒以内,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

另外一个区别要点:一个是眩晕症状明显,一个是头晕症状明显,颈椎病与颈部活动有关系,而耳石症患者与头部活动有关系,特别是患者耳朵向下时突然发病,持续时间相对比较短,而颈椎病出现的时间往往是持续的。

王聪杰内科主治医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位置性眩晕,是指与特定头位变化相关的一种发作性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常小于60秒,发作时可伴有眼球震颤、恶心。发病前多有劳累、情绪激动、睡眠不好、外伤等诱因。多发生在患者头部进行运动时,如侧卧起床,以及弯腰拾物时体位改变可激发眩晕。可伴有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但没有听力的损伤以及耳鸣的表现。

脑梗引起的头晕多为持续性,中老年人多见,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梗出现的头晕部位多为脑干、小脑,因此常伴有言语不利、视物重影、吞咽呛咳、肢体麻木,力弱及口角歪斜等症状。

吕昕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三级甲等宝鸡市中医医院:

耳石症和脑供血不足都可以导致眩晕和头晕的发作,但它们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首先从年龄来讲,脑供血不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耳石症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次,与体位的关系,耳石症的发作和体位变化明确相关,当头位或者体位改变时,会发作出现眩晕症状,而脑供血不足和体位没有关系。

从症状持续时间来讲,耳石症的症状持续时间往往是数秒钟到数分钟不等,而脑供血不足的持续时间往往是数分钟到数小时。最后,从治疗上来讲,耳石症的治疗最主要是复位治疗,通过复位可以完全治愈,而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是以改善微循环为主

  • 兰俊主任医师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擅长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


耳石症与脑供血不足是不同的两个疾病:一、发病原因不同,耳石症是由于壶腹嵴的钙化斑脱落后掉入半规管引起的眩晕;脑供血不足是由于脑动脉狭窄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的眩晕。二、症状特点不同,耳石症病人引起的眩晕发病突然,可表现为天旋地转,与体位改变有关,平卧时或坐起,翻身时可出现短暂的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心慌出汗等。脑供血不足发病可急可缓,椎基底动脉的脑梗死发病比较急,引起天旋地转的眩晕症状较少,头晕症状较轻,但是持续时间较长,如果有脑梗塞,往往可伴有面部麻木,肢体麻木,饮水呛咳等症状。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人大多表现为头脑不清醒,与体位改变没有明显关系。三、治疗方法不同,耳石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急性期眩晕重时可以给予镇静、抗晕动治疗;脑供血不足时可进行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房颤病人可进行抗凝治疗,血压低的患者应升高血压,心脏病人要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头晕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抗晕动、活血通络的治疗。如果是急性起病的脑梗塞,应该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四、预后不同,耳石症病人预后好,没有生命危险,少数人病情发作时有可能出现意外跌伤。该病治疗后大多痊愈,没有后遗症,大多会自限性好转,也有可能会反复发作。脑供血不足的远期预后比较差,可能会发生脑梗死。

孔朝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耳石症眩晕和脑血管疾病眩晕的区别主要是病因不同、临床症状不同以及治疗方法不同。

1、病因不同:耳石症患者的眩晕主要是由于内耳的耳石脱落掉入半规管内,对前庭器官造成刺激而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眩晕主要是由于脑动脉血液循环不畅、供应不足,甚至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眩晕。

2、临床症状不同:耳石症患者的眩晕呈突然发作,且与体位改变有关,在坐起、站立或者翻身时可表现为天旋地转感,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眩晕多呈缓慢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与体位改变无明显关系,有时还可伴随面部麻木、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

3、治疗方法不同:耳石症患者的眩晕,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由专业医生进行耳石复位,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眩晕,则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盐酸噻氯匹定片等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来改善血液循环,必要时还可行介入手术治疗;但如果是急性起病的脑梗塞,则应该至正规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怎么识别你患的是耳石症或是脑血管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又称耳石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出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但是部分患者BPPV发作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尤其是当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时,容易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造成治疗延误,增加患者的痛苦。

首先看一个病例。

患者,男性,72岁,以“发作性眩晕15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遗留右侧肢体麻木)。患者15天前情绪波动后夜间突然出现眩晕发作,翻身时出现持续数分钟缓解,伴视物旋转,恶心;无头痛,无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等。眩晕反复发作数次,有时发作与体位变化无明显关系,伴血压增高,睡眠不佳,情绪低落。在当地县医院行头颅MRI检查未见急性梗死,头颅MRA检查可见多发脑动脉狭窄,诊断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效果不佳,仍有眩晕发作,为进一步诊治转诊至我院。

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不排除BPPV,但行床旁Dix-Hallpike和Roll试验,检查未诱发出典型的位置性眼震。最后经BPPV综合诊疗系统(耳石诱发复位仪)诱发出典型位置性眼震,并给予复位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很快好转。为防止患者眩晕反复发作,又详细询问并查找患者发生耳石的易患因素,给予逐项剖析干预。

那么该患者存在众多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情况,容易患者耳石症的因素分析如下,以期对部分病友有所帮助。

1.年龄

多数研究显示,BPPV患者的发病年龄多介于50~60岁之间。研究发现,35岁以下人群中 BPPV发病率较低,而在35岁以上人群中BPPV发病率开始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患BPPV的几率是18~39岁人群的7倍,80岁时BPPV的累积发病率可达10%。

2.高血压

有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是BPPV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为2.2。认为BPPV的发生可能和高血压病所导致的内耳血管损伤与缺血有关,内耳缺血易导致耳石脱落而引起 BPPV。

3. 脑卒中

研究显示,脑卒中亦是BPP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度达6.9。据认为是由于卒中导致内耳血管缺血的结果,使耳石容易从椭圆囊脱落,并建议将椎基底动脉缺血做为BPPV的致病因子。

4.糖尿病

一项对393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其中BPPV的患病比例为46%,明显高于未患糖尿病人群。另有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在BPPV的发病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糖尿病患者中BPPV多发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退行性变及微循环病变所导致的内耳供血不足有关。

5. 焦虑症

一项对7735焦虑症患者进行的9年随访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中BPPV的发生率为0.2%,高于无焦虑症人群,经过年龄、性别和其他合并症调整后,焦虑症患者发生BPPV的危险度为2.17。

不典型耳石症有哪些症状

典型的耳石症症状即翻身、平躺或坐起时,突然发作眩晕。不典型的耳石可感觉头脑昏昏沉沉,可能与体位关系并不明显。尤其是老年人,感觉较迟钝,不像年轻人这么敏锐。可能会整天头昏昏沉沉,做体位试验时,可能会诱发典型的头晕和眼震,就可以明确诊断。还有部分患者经过复位后,头晕变得不典型。当做多次的变位试验后,才能诱发眩晕,但是没有眼震,这也是一种不典型耳石的症状。还有部分患者耳石处于比较少见的位置,如不在半规管里,在前庭里,即前庭性耳石症。该患者眩晕不是翻身晕、坐起晕或者躺下晕,是抬头、低头会突然晕,这也是一种不典型的耳石,要采取特殊的复位手法才能治愈。所以对于这种不典型的耳石,可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做比较详细的体格检查,才能够明确诊断,再配合特殊的治疗,才能够治愈。

总结

该患者系脑血管病的高危险人群,急性起病,发作症状有支持耳石的特征,也存在不典型的地方,诊断上部分临床医师首先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耳石症的体格检查时有些老人合并有颈椎病加上恐惧心理,床旁耳石诱发试验容易出现假阴性,而BPPV综合诊疗系统更精准的进行耳石诱发及复位,摒弃了手法复位角度、速度的弊端,使确诊更为及时,治疗更为有效。协助临床医师进行鉴别诊断并精准治疗,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

耳石症眩晕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