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句话"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对于曾经的中国人来说,油脂是极其珍贵的,长胖的都是有钱人。 然而现在我们中国人的问题,已经反过来了,变成了油脂摄入太多了。 很多人认为,只有长期的油脂摄入过多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事实却是,吃一顿油性大的饭菜,餐后两三个小时期间,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就会很快升高2~3倍,而这种异常,大约需要8小时候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油吃多了,对身体危害特别大! 发胖,影响血管健康 饮食太过油腻,首当其冲的危害就是发胖。 而肥胖又被称为"百病之源",会导致很多疾病: 肥胖导致的糖脂代谢紊乱,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血管不再弹力十足、畅通无阻,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悄然降临。 加重消化负担 油脂不易消化,所以常常会有人在,一餐高盐高油的摄入之后,感觉胃胀、消化不良等情况。 长期高油的饮食,会加重脾胃负担,还容易刺激胃酸分泌,从而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 引发其他器官疾病 此外,长期摄入过量油脂,过量的脂肪会在肝脏细胞内堆积,肝会变“肥”,也就是脂肪肝。 如果不加以控制,肝细胞生物膜会进一步受损破裂时,就可能导致肝细胞死亡,还可能进一步引发肝纤维化,也就是肝硬化。 ![]() 不过,说到减少油脂摄入,很多人都会想到少吃油腻的食物,如上面提到的肥肉。其实,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荤菜,还要警惕一些素菜和水果,看着很不油,但含油量可不小! 最"肥"的7种菜果,很多人都不知道 01、油麦菜 相信很多人在吃火锅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在火锅当中涮绿叶菜,捞这些菜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菜表面有非常多的油。 ![]() 在炒绿叶菜的时候,油是很难进入到蔬菜内部的,也就是说它主要聚集在蔬菜叶子的表面,油吸附在叶子表面,吃的时候就会被吃进肚子里。在所有的绿叶蔬菜当中,油麦菜是吸油最为严重的,它的吸油的量甚至比茄子还要多。 所以,日常炒绿叶菜大家记得少放油,或者选择白灼的方式,否则这些菜叶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做"有多少油吸多少油"。 02、茄子 茄子是出了名的"爱吸油",吸油率在 14~17% 左右,大概一盘茄子(200 克)可以吸 30 克左右的油,基本上吃100克的茄子,就已经把一天的油量吃完了。 ![]() 茄子疏松多孔,在油里就像一块海绵在吸水,露出的茄肉越多,其中的水分蒸发速度会越快,海绵一样的果肉组织就像有无数根小吸管一样,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疯狂吸收周围油脂,填补缝隙。 03、腐竹 腐竹看着单薄,吃着也清淡,但实际上它"肥"得很。 100克腐竹=4碗米饭。腐竹是烧热的豆浆静置一段时间后,上面形成的一层膜挑起晾干而成。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脂肪含量也不低。 ![]() 而且,为了延长腐竹的保质期和增加其口感,商家常用油炸的方式处理腐竹。 这就让腐竹在油炸的过程中"吸满"了油,大大增加了腐竹的脂肪含量。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类同样质地疏松的食物:油豆腐、油面筋、烤麸,这些家常菜同样是典型的吸油代表,而且,这类食物本身热量就高,多吃易发胖。 04、香蕉 喜欢运动或者健身的朋友,经常会把香蕉作为"天然的能量棒",它既方便携带又能快速补充能量,顺便还能补补钾含量。 但它的热量却并不低,100克香蕉热量93千卡,碳水化合物含量22克,相当于半碗米饭。 ![]() 您吃1个香蕉=吃了半碗米饭=您要散步1小时才能消化~ 05、菠萝蜜 说到菠萝蜜,总是会让人想起菠萝,虽然这俩水果名字只差一个字,但热量差别还挺大。 每100g菠萝的热量是44千卡,而100g菠萝蜜的热量是105千卡,它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是跟一碗米饭差不多。 ![]() 而且作为热带水果,它的含糖量也不低,特别是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的含量可达到25%,随便吃几块想不胖都难。 06、牛油果 ![]() 牛油果可是很多减肥餐食里的"热门食材",它几乎不含糖,还有其他水果都没有的蛋白质,这点确实优秀。 但实际上它却是个"热量炸弹",脂肪含量比猪肉还高!100克牛油果热量171千卡,100克瘦猪肉也才143千卡,它的脂肪含量还是猪肉的2.5倍。 ![]() 值得一提的是,牛油果的油脂和橄榄油非常类似,用牛油果来代替肥肉适当补充油脂倒不错。如果您是拿来当水果吃,这肚腩可得肥一圈了~ 07、椰子 您一定想不到「椰子」居然能排首位吧,别被它憨厚的外表给骗了,这水果非常具有迷惑性! 先来说下椰子肉,每100克椰肉的热量为241千卡,这热量是100克米饭的两倍多,比牛油果、榴莲都高。 ![]() 确认过热量,平时爱吃椰肉或者椰子干片的可得管住嘴了。不过,椰子肉虽长胖,里面的椰子水热量却低到离谱。 每100g椰子水的热量只有18千卡,与椰肉热量差了13倍多。而且椰子水94%的含量都是水,其他成分就是一些可溶性糖、矿物质等。 ![]() 大家是不是都小瞧它了,没想到椰子还是个"两面派",牢记怕长肉不吃椰肉,喝椰水不长胖哦~ 健康吃油,注意4点! 现如今,我们吃得太油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烹调油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5~30克,相当于普通的白瓷勺2勺半~3勺左右。 但调查发现,我国八成家庭每天摄入食用油量超标。 1、生吃:100%保留维生素 蔬菜生吃能够保留100%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多种活性保健因子。 质地脆嫩、草酸和单宁含量较低的蔬菜,如生菜、苦苣、黄瓜、番茄、紫甘蓝等比较适合生吃。 提示:选择来源可靠的蔬菜,食用前清洗干净。 2、蒸着吃:营养保留全面 蒸菜几乎是保留营养最全面的烹调方法,荤菜、素菜都可以用来蒸。 用蒸菜法做凉菜,可以先把材料蒸熟,然后浇上汁,比如青菜、圆白菜等可以蒸好之后浇上炝葱花豉油汁。 ![]() 3、焯、煮、煲 :“汤”也很有营养 质地较嫩的食材,比如叶菜可以用短时焯烫。菜量大时宜分批焯烫,尽量缩短加热时间,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提示:水煮时,汤中会有大量水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2和叶酸等,最好连汤喝掉。 4、吃油,要记得换花样 油不建议多吃,也不要长期吃一种,最好经常换着吃不同类型的油。 01、高油酸型 橄榄油和茶籽油,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
02、高亚油酸型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适合炖煮。 03、均衡型 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适合炒菜。芝麻油用于凉拌、蘸料或做汤。 04、饱和型 猪油、黄油、牛油等动物油,以及棕榈油、椰子油、可可油,用来做面点、煎炸食品。 答应我,少吃点油,我们一起健康,手动比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