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上将宋任穷回忆创造“人山”开展平原游击战

 兰州家长 2022-06-15 发布于甘肃

创造“人山”

开展平原游击战

1938 年秋,为进一步加强冀南武装建设,成立了冀南抗日游击军区,我任司令员,王宏坤任副司令员。军区成立之前,就组建了几个军分区。为什么组建军分区这么急?我下太行赴冀南前,刘师长专门跟我讲:你去了以后,要把军分区快搞起来,光有正规军没有地方武装不行,要大力发展地方武装。所以,我到冀南后,根据当时的发展情况和部队活动区域,于4 月底,初步划分了五个军分区,并向刘师长作了报告。

文章图片1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部队扩大,7 月,重新划定五个军分区。这时分区的部队和领导干部都是由东纵的各支队兼任的。这次划定的军分区的活动区域,后来虽有些变化,但变化不大。

日军攻占武汉后,中国的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侵略者虽然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和许多交通要道、重要城市,但遇到中国军队和广大人民的英勇抵抗。特别是我党领导的游击战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日军只能控制主要城镇和交通线。日本侵略者提出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的战略宣告破产,不得不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因此,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开始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集中其兵力对付敌后抗日军民。

1938 年10 月下旬,种种迹象表明,敌人要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为迎击和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扫荡”,冀南部队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布置反“扫荡”准备工作。徐副师长作了重要讲话,分析了敌人近期“扫荡”的可能性,我军反“扫荡”作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我和再道同志也讲了话,作了动员。会议研究了反“扫荡”作战的措施。

徐帅到冀南后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坚持开展平原地区游击战争,并使广大指战员在思想上坚定胜利信心。过去红军时代的游击战是在山地,靠山起家,只要有山就有办法。可是,能否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能否在平原建立根据地?最初还拿不准,不能肯定。党中央让各地先试一试。

在河北、山东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党中央定下决心,向一二九师发出了发展河北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肯定了“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面深入群众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因此,迅速分兵,向冀南、豫北平原实施战略展开。我们开赴冀南平原前,一二九师首长们就考虑到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平原没有山怎么办?大家认为办法就是:在山区利用自然山,在平原建立人造山。刘师长说:平原没有山,要造人山。这山就是群众,有群众就有山。

创造“人山”是师首长集体的主张。但是,在平原地区怎样创造“人山”,采取什么办法造“人山”?徐帅最先下山,具体执行这一任务就落在他肩上了。

文章图片2

徐帅在冀南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多。但是那一年多时间很关键,关系到决策能不能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这一大问题。徐帅到冀南后,掌握统一战线,军事、政治全盘筹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冀南的广大的人民推动到抗日战线上来,造成了我军赖以依托的坚不可摧的“人山”。不仅使我军在平原地区站住了脚,而且开创了新的局面,并为进一步建设巩固和坚持冀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月中旬,日本侵略者根据先控制平原,再进攻山区的方针,向冀南地区发动了“扫荡”。敌人分别从石家庄、邢台、邯郸、德州四路出动,长驱直入,合击冀南腹心地区南宫一带。我军先后放弃了包括南宫在内的一些县城,冀南党政军机关撤出县城,在南宫、威县、广宗交界的一带沙地多林地区活动。东纵和青纵部分分散到广大农村,结合地方武装,分散游击。

冀南行署为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战,颁发了《战争动员紧急命令》,要求各地群众挖沟破路,空舍清野,积极配合部队开展反“扫荡”斗争,打击“扫荡”之敌。

我军避实击虚与敌周旋,采取伏击、截击、袭扰、围困等战术战法,不断打击、消耗敌人。敌人疲于奔命,捉襟见肘。在我军民打击下,于11 月下旬,敌人被迫退出所占之南宫、隆平、故城、临清等县城。

日军“扫荡”冀南地区的同时,在鲁西北地区大举进攻聊城。范筑先率部守城抗敌,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噩耗传出,举国震哀。我们党中央高度评价了范筑先将军的抗战业绩和高风亮节。

通过敌人这次“扫荡”和我们反“扫荡”斗争的实践,深感敌人的汽车、坦克、骑兵等快速部队在平原上横冲直撞,对我极为不利。另外,冀南地区除各县城都筑有城墙外,不少较大的村镇都有围寨。如被敌占领,我军在无重火器情况下,很难攻克,对我也很不利。为了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根据这次反“扫荡”血的教训,我们进一步展开了挖道沟、拆城墙、围寨,改造平原地形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本来这一工作1938 年初就开始了,这次冀南行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村民都参加。所有通行的大车路,一律挖成沟。对沟的深度、宽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以通过大车为标准,每隔一段,挖一错车宽沟。由于广大群众亲身体会到改造平原地形的重要性,挖沟的积极性非常高,男女老少齐上阵,日以继夜。道沟,使敌军的汽车、坦克、骑兵等快速部队难以行进,而根据地军民的转移却有了很好的掩护。冀南全区先后共挖道沟总长5 万余里,显示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