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子玉 如果上天能再多给汉昭帝刘弗陵一些时间,相信他一定也是一位非常有为之主。 不信你看他的水平。 汉武帝驾崩前为了防止女主干政的故事再一次在汉帝国上演,他咬了咬牙,将年轻美貌的钩弋夫人直接赐死。 这还不算,汉武帝驾崩之后,那些凡是为汉武帝生育过子女的后宫女子全部都被赐死。 汉武帝直接从源头上将“女主干政,外戚擅权”的路给堵死了。 ▲钩弋夫人 电视剧《大汉贤后卫子夫》/剧照 当然,对于权臣的出现,汉武帝也给打了预防针。 汉武帝的方案是: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刘弗陵。 对,汉武帝如此设计就是要这几位辅政大臣之间互相制衡。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金日磾死后,霍光与上官桀、桑弘羊之间逐渐燃起了内斗的火苗。 上官桀想给公主的情夫求封,霍光拒绝了;桑弘羊想给自己的子弟们安排工作,霍光也是不答应。 两人当然不愿意了。 平衡就这样被打破,上官桀和桑弘羊暂时结成了同盟,将刀口对准了霍光。 趁着霍光休假的间隙,两人指示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告霍光私自调动校尉,可能将要有所动作。 呵呵,直接是一招要将霍光弄死的节奏。 但两人想象中的,皇帝在愤怒中立即下诏捉拿霍光的场景并没有出现。汉昭帝只是将奏书放置一旁,完了该干嘛干嘛。 未央宫里正在上演的惊涛骇浪霍光当然已经知道,但他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因为对方已经先一步亮剑,他已经处在非常被动的位置了。 一切就看皇帝的态度了。 当旭日再次升起,霍光迈着两条灌满铅的腿吃力地行走在不确定的路上,惊恐和绝望同时鞭打着他的内心。 好折磨。 到了画室,霍光已不能往前再迈进一步,因为他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未央宫都是一副刀光剑影的景象。 ▲霍光 电视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剧照 “大将军怎么还没到?” 是的,汉昭帝也感觉到,这不是霍光的风格。 上官桀一副志在必得的表情: “燕王不是上书告他的状了吗,估计是吓得不敢进来吧。” 没办法,前方即使是火坑,他霍光也得走到跟前瞅两眼。 这天,众人看到的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是这个样子的:免冠顿首,诚惶诚恐。 霍光往日的体面和威严已经被恐惧所完全掩埋。 但汉昭帝的一句话却直接打破了众人对于事件走向的预判: “大将军还是戴上帽子吧,那封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 对,这就是汉昭帝的态度,霍光无罪。 压在身上的泰山终于被皇帝的一句话挪走了,但霍光在如释重负的同时当然也非常惊讶于皇帝的判断:“陛下怎知那奏书是假的?” “如果大将军调动校尉,这还不满十天,燕王他怎么就知道了?再说,大将军真想要造反,还用得着调动校尉吗?” 汉昭帝直抓问题的本质。 在那个信息传递迟滞的年代,燕王刘旦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就收到霍光调动校尉的消息。 可问题是,此时的汉昭帝也才只有十四岁呀,搁现在才是刚上初中的年龄,但他所表现出的从容镇静和睿智却明显远超出他的年龄。 现场所有人员大惊。 其实,霍光和上官桀、桑弘羊的标签是一样的,都是辅政大臣,而且也都有专权的倾向。 霍光将属下杨敞破格提拔为搜粟都尉;将好朋友苏武任命为典属国;霍家子弟更是被填充在各个要害部门。 按这个逻辑推断,汉昭帝似乎也没有保霍光的必要。 但与霍光相比,上官桀和桑弘羊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这两个人与燕王刘旦结成了同盟。 刘旦觊觎皇位的心地球人都知道,汉昭帝继位之初,刘旦甚至故意散布流言,“刘弗陵不是老爸汉武帝的亲生儿子”。 这些,汉昭帝都知道。 所以,汉昭帝之所以选择放弃上官桀和桑弘羊正是出于稳固自己帝位的考虑。 此后,对于霍光的诋毁几乎就没断过,但汉昭帝始终只是一句话: “大将军是忠臣,是先帝给朕选的辅政大臣,以后谁要敢再说他的不是,治罪。” 三位辅政大臣之间的斗争最终以上官桀、桑弘羊的被杀,燕王刘旦的自杀而告一段落。 霍光威震海内。 其实,汉昭帝选择支持霍光的原因还有一点:霍光这人确实有才干,而且工作也认真谨慎,重要的是他能认真落实汉武帝驾崩前定下的“于民休息”的政策。 这一点更重要。 从霍光后期作出的“成绩”来看,他确实值得汉昭帝重用。 班固用了八个字来总结: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汉昭帝因为早崩,历史没有给他更多表演的机会。但通过这件事,大家其实就可以给他的能力打分。 年纪轻轻就遇事不慌,镇静的程度直接碾压朝中那些老油条;在事情摆上桌面时,能够立刻判断出事物的本质,抓主要矛盾,并果断作出利于自己的决断;他更知道,当前的汉帝国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怪不得汉武帝生前总是夸他:“这孩子像我。” 《汉书》记载:汉昭帝小的时候,不仅体格壮实,而且智商更是远超同龄人。 所以,汉武帝在临终前果断将刘弗陵立为了太子。他相信,他的这位幼子将来一定可以将汉帝国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汉武帝 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再说霍光的问题。 史书记载,汉昭帝在举行了加冠礼之后,本应亲政,但他还是将政事继续委托于霍光来打理。 为什么? 霍光干得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霍光经过多年的经营此时已经是树大根深,宫中许多重要岗位都是他的亲信。 从一件事情就可以证明:汉昭帝驾崩之后,由于新任皇帝昌邑王刘贺处处与霍光作对,霍光联合朝中大臣及太后分分钟就将刘贺给废了。 ▲刘贺 电视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剧照 所以,汉昭帝继续委政于霍光只能说明他还暂时不想与霍光产生冲突。 这其实正是聪明人的做法,羽翼未丰时,蛰伏才是最优选项。 反观后来的昌邑王和汉宣帝,他两就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了这个道理。 刘贺太急,结果被霍光给废了;刘病已选择蛰伏,在熬死霍光之后将霍光的人马一锅给端了。 相信汉昭帝心中一定有一套非常成熟稳妥的方案来处理他同霍光之间的微妙关系。 但历史最终没有给他机会。 作为现代的我们,只需记住,“昭宣之治”的功劳簿上有这位少年天子的大功劳。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