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切缅怀“中国漆画之父”乔十光先生!

 滴水斋主 2022-06-1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乔十光先生 

惊闻乔十光先生于2022年6月9日天驾鹤西去,谨以此文缅怀纪念,乔先生千古!愿先生安息!

乔十光(1937——2022),擅长漆画、壁画。河北馆陶人。著名漆画艺术家,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和漆画创始人之一。河北馆陶人。196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1964年结业留校任教,为中央工艺美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漆画研究会会长。先后在中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地举办画展十余次。乔十光作品注重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使现代漆画在保持传统文化品格的同时不断创新,逐步走向独立。被称为“中国漆画之父”。漆画代表作《泼水节》、《青藏高原》、《北斗》等。

图片

1987年,乔十光在工作室做漆画

乔十光原名乔士光,因为他决心钻研漆画,所以他把名字中的“士”字改为“十”字,在象形文字中,十就是漆。

他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对我说他想研究“漆画”,我问他:“你不怕漆咬?”他说不怕。我又说:“你要研究漆画,必须下去向民间艺师们学习。”他二话不说,真的下去了。开始他去福建,向一些漆艺匠师学习,接着又去各地访问民间艺师,同时也研究其他国家的漆艺。另一方面,他深入生活,积累了许多生活资料;钻研艺术,提高自己在艺术方面的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庞熏琹

中国近现代艺术巨匠  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拓荒者

原载《人民画报》,1987年8月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后,在20世纪60年代开设了装饰画专业,乔十光是最早的两三个下决心从事漆画研究的人物之一。

……

他从事漆画研究,扎扎实实,整天钻在工作室中,不受外界干扰。

……

作为漆画家,还必须具有一个普通画家不可缺少的修养,首先是生活的积累。乔十光从20世纪60年代不断深入生活,从福建沿海渔村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寨子、江南水乡、青藏高原、长江三峡,他每次总是带回大量的画稿,热情的投入创作。

……

漆画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土生土长的艺术,乔十光默默地耕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张仃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美术教育家 理论家 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原载《漆彩人生——乔十光漆画艺术回顾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素白的宣纸与墨黑的漆,都极美。朴素大方之美,是经历考验几千年而不被淘汰之美,是我国传统艺术栖止的温床。

……

乔十光的画追求饱满、厚实,画面洋溢着浓重的生活气息,多半是乡土气息。他的造型基本功是扎实的,他在刻画形象或组织画面中同时赋予装饰风格,自然形态被整理、归纳入简约、整齐的艺术秩序中。

……

他的作品无论大小,都源于生活,是从他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的写生稿开始,逐步概括、提炼、演化而来。

—— 吴冠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画家

摘自《吴冠中文丛:放眼看人》1987年

图片
泼水节   180×90cm 1978年


乔十光-为漆为艺

乔十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漆画开创者、奠基人,他师从于张光宇、庞薰琹、张仃、祝大年、吴冠中诸位大家,拜漆器工匠为师,认真学习传统的髹饰工艺,毕生致力于中国现代漆画的研究、创作和教育,创造发明了铝箔罩漆研磨新技法,并把蛋壳镶嵌、金银彩绘等技法发挥到极致,形成了独具装饰性的写实艺术风格,他二游长江,三访傣寨,三进西藏,四下江南,创作了《鱼米乡》《泼水节》《江南水乡》《太湖梅》《青藏高原》《信徒》《甘孜寺印象》等经典的漆画作品,对中国漆画的创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乔十光的带动下,中国漆画作者仅用了一代人的探索实践,就完成了中国现代漆画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装饰艺术到纯艺术、从漆器到漆画的转变过程。

乔十光以持守大漆之美、大漆之魂为己任。他尊重漆、征服漆、顺从漆,他常说“漆画,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看似难以把握的偶然,往往是精心酝酿的必然,“人画”与“天画”就是艺术家创作的智慧。乔十光为漆而生,与漆相互引领,他的精神从未被世事所羁绊,俗世名利于他更是过往云烟,他不仅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著书立说,教书育人,还积极组织国内外的漆画交流活动,扩大了中国漆画在国际上的影响。

乔十光是漆画家,又是中国漆艺学科的建设者,正如王鲁湘先生所说,“他是一代宗师,是中国漆画的一面旗帜,因为他的创造,漆画成为了当代艺术的重要一脉”。在人们以为他会颐养天年之时,他仍是笔耕不辍,创作不止,他取材远古神话,又意归老庄哲学,创作了以大漆晶莹温润的黑表现宇宙万象的无极、混沌等系列抽象作品,并于八十寿辰之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大漆之光——乔十光八十艺术展”,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影响。

图片

2018年,大漆之光——乔十光八十艺术展在国博举办

“古漆新花”是黄苗子先生对乔十光的评价,在观看完中国国家博物馆“大漆之光——乔十光80艺术展”之后,我由衷地觉得,黄苗子先生的“古”和“新”两字使用得确实曼妙非常。它高度概括了乔十光沉潜民间工艺与传统文化之后的创新历程,以及他将漆艺与绘画相结合的过程当中,坚持民间与艺术相结合、传统与当代相结合、东方与西方相结合的当代漆画之路。

图片

大漆之光——乔十光八十艺术展现场

乔十光出生在馆陶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求学,系统学习绘画,1964年研究生结业后留校任教。从乔十光早期的素描和水彩作品中,不难“嗅”到他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对色彩的极度敏感。在研究生系统学习期间,乔十光选择了漆画的研究与创作。在经历了一年的研修与短暂的福建漆艺学习之后,乔十光创作了人生的第一幅漆画作品——《鱼米乡》。现在看来,这幅漆画与乔十光后期的作品相比较,还显得很稚嫩,细节处理还显得粗糙,创作技法也尚显单一。但游鱼、牧童、茅舍都刻画得情趣盎然,画面处理得井井有条,扎实的绘画功底已经将那种渴望美好的纯洁心灵,执著、向上的青春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幅画作奠定了乔十光漆艺与绘画相结合的探索之路。

图片

鱼米乡  50cm×50cm   1962-1963年

乔十光在雷圭元先生的带领下,在福州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漆艺学习。这段时间里,乔十光从对漆性能的认识,工具的运用,髹涂、研磨的基础技法,到漆艺髹饰、彩绘、描金,刨花,再到蛋壳镶嵌都已经熟练掌握,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认知层面。出于对漆画创作的需要和艺术创作手段的深入探索,乔十光在这个时期,对其他民间手工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继到扬州去学习刻漆、平磨螺钿,到成都学习雕填,到平遥学习擦色,又在北京与师傅合作尝试戗金、雕漆,在山西新绛与师傅合作尝试云雕......对民间艺术的大量借鉴与研磨,开辟了乔十光借助民间艺术元素进行装饰性漆画创作的新途,为他的漆画注入了新的活力,构成了其漆画艺术语言的深厚根基。自此,心与手的结合、灵魂与思想的碰撞,将乔十光的漆画技艺推向成熟,也为他日后艺术的圆臻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图片苏州风景  60cm×60cm  1963年

乔十光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求学与教学期间,正是学院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年代。张仃倡导以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装饰性对抗西方的写实体系,庞薰琹和雷圭元是那个时代前卫倾向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另外还有张光宇、吴冠中,等等。乔十光在同他们接触和学习的过程当中,主张兼容并收,强调漆画的装饰性,力求均衡、呼应、对称、调和,注重画面的空间美、平面化和程式化。在这一时期,乔十光基本确立了自己的漆画语言风貌。毕业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乔十光在这一时期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法”,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先后创作了《韶山》《延安》《北京》《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肖像》等一系列漆画作品。题材性作品的创作大大提高了乔十光对画面的经营和把控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乔十光进入了他漆画创作的爆发期,《泼水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梳妆的傣女》《江南系列》《傣女系列》《徽州系列》以及近些年创作的《圣火》等代表画作中,艺术的多元已体现得十分明显,对画面的提炼也越来越纯粹,到了近两年创作的《明净秋山》等作品,色彩、技法、材料都已经显得完全不重要,剩下的只有画家的思考与表达。自此,乔十光完成了一个艺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想归途。

图片

草原新兵  70cm×70cm  1969-1970年

浏览乔十光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就像倾听一曲雄浑的乐章,富于变化且日臻完美,从中可以清晰地阅读画家不断提炼画面的过程。创作于1978年的《泼水节》是乔十光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画家选取了几个傣家妇女的背景作前景,把欢庆的人群及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作为背景,近岸、对岸、龙舟都被处理成水平状态,几个妇女的身影则是直立的,并注意了她们之间的疏密变化,相互对应以及高低错落。这种水平与垂直、经与纬交织的结构,看似自然,实则是刻意安排的。在工艺上,综合运用蛋壳镶嵌表现傣女的白衣,螺钿镶嵌表现筒裙上的图案,银箔罩漆再研磨的方法表现绮丽的衣裙,水面则以泥银彩绘,整体效果明丽华贵,似有唐风。可见那个时期,画家还在追求画面元素以及技法的多元化,极尽各种技法的可能性。创作于2008年的《圣火》,大漆厚重而华滋,以黑为底,人物着白色衣裙,画面对比强烈却又显现出稳重之轻盈。人物因此得以笼罩于庄重雅致的画面氛围中,很好地呼应了圣火的主题。加之白色和平鸽,不仅平衡了画面构图,而且突出了圣火所代表的体育精神。全画用色极为慎重,以火炬的红色为中心,大面积的黑白对比显现出乔十光极为高超的用色技巧。一方面,简单的色彩构成形成单纯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一点红色与几块白色、连续的黑色形成充满律动的视觉节奏。在开合纵横的视觉构成中,画面不仅吸取了希腊瓶画的风格特征,而且将中国人文画的灵动韵味转化为大漆的飘逸,并因此在平面感的延伸中塑造出充满鲜活动感的人物形象。

图片

圣火 150cm×120cm  2008年 

乔十光以其深厚的艺术学养,将一个看似主题化的创作营造为充满美学感染力的视觉作品。创作于2015年的《明净秋山》,乔十光完全抛弃了具象的人与景,完全抛弃了技与法,可以说是在为所欲为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就像这曲交响乐章的高潮,虽然每件乐器都在演奏,可我们听到的是叩敲心灵的一个完整和弦。我们为乔十光的至臻喝彩。

图片

明净秋山  90cm×90cm  2015年 

乔十光不仅是一个漆画艺术的实践者,同时,他还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理论探索者。乔十光在实践中总结,梳理出了一整套漆画教学理论,提出漆艺一定要与绘画相结合才有出路的论断。在著述方面,相继出版了《论漆画》《论漆画的开发》《漆艺新花》《漆画的多元世界——中国漆画展观后》《漆艺新花——雕漆画》《试谈装饰绘画的构图》《试谈装饰绘画的形象》等。乔十光桃李满天下,现在国内乃至日本与韩国的教学,都承袭了乔十光的教学理念,因此,乔十光也被称为“当代漆画艺术之父”。乔十光提出了“计黑当白”等著名理论,用自己的艺术坚守着漆画艺术的纯粹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开幕之际,他委托子女表述了这样一段文字:目前,漆画有趋向于油画效果的现象,其本身特点却被淡化,这是由于运用合成漆太多的结果,漆画一定要在大漆的制约下来做文章,借用闻一多的一句话就是“戴着脚镣跳舞”,这本是一种比喻,有人却说,不戴脚镣跳舞不更好吗!我说,芭蕾舞用脚尖跳,不用脚尖就不是芭蕾舞了。又有人说,这是“作茧自缚”;我说,蚕不做茧,丝从何来?蚕不做茧,还是蚕吗?

图片

徽州民居  140cmx70cm  2009年  



作品赏析

图片

福建线面,40x40,1963年,大漆,乔十光

图片

红色娘子军  51cm×61cm  1968年 

图片

独立  40cm×60cm  1970年

图片太行月色  60x60  1977年  

图片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320x160cm  1977年




图片
太湖梅  150×75cm 1980年



图片

爱尼姑娘捻线舞  60cm×90cm  1981年

图片

边寨篝火  90cm×90cm  1981年

图片

青藏高原  180cm×90cm  1984年

图片

饮茶藏女  90cm×60cm  1984年

图片

新妆苗女,27.3X41cm,1990年

图片

巴黎小巷,45.5cmX65.2cm ,1992-1995年

图片

圣·路易斯岛小景    45.5cmX60.6cm   1992-1995年

图片

甘孜寺印象  128cm×60.6cm   1995年

图片

小桥流水人家   60.6cmX50cm   1996年

图片

边寨古榕   180cm×90cm    2006年

图片

 牡丹之二  53×65cn  2007年

图片
  山城  70×140cm   2007年

图片

周庄双桥   180cm×90cm   2010年

图片

西递小巷之二  60cm×90cm   2012年

图片

瓶中木棉   60×40cm   2014年

图片

图片

大漠情  180cmX90cm   木、大漆、蛋壳  1989年

图片

南海夕阳  180cm X 96cm   木、大漆、银箔、金箔  2006年

图片
丽江瑞雪  140×70cm   2008年

图片

 玉树藏寨 180cmx90cm  木、大漆、蛋壳、银 2009年

图片

 拉网的惠安女  160cmx120cm 

图片
无极2   180×180cm 2010年





图片
无极3   180×180cm   2010年






图片
无极4   180×180cm   2010年




图片

 漆趣大千  600cm×240cm   2011年

图片

牦牛与藏女  100cm X 80cm  2012年

图片

织毛衣的傣女  45cm×90cm  1977年‍

图片

‍江南水乡 180cm×90cm  1979年

图片

太湖梅 150cm×75cm  1980年

图片宏村月沼  180x90cm  2002年 

图片

 苍穹之五  120×160cm 2009-2010年

图片

《混沌系列之一》 120×120cm 2010年

图片

《甪直人家》 90×90cm 2010年

图片

《南海帆影》 60×75cm 2014年

图片

《海南渔村》 60×90cm 2013年


图片

《象脚鼓声》 61×91cm 2012年


图片

《挎竹篮的惠安女》 65×53cm 2013年

图片

《秋叶》 60×40cm 2012年

图片

《荷语》 60×60cm 2012年


图片

《北斗七彩》屏风 180×240cm 2011-201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