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行业一直都是传统行业当中数字化应用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目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还依靠着相对原始的个人能力与长久的从业经验。经过2021年市场的洗礼,从意识上来说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在数字化建设上很多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突破。但从长远来看建筑施工行业也是数字化转型后能提升巨大产能的行业,哪个企业可以更快更好地地实现数字化转型,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从宏观层面来看,疫情下的2022年对于整个施工行业来说估计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家相关政策将进一步收缩,地产行业全线吃紧,管理面全面缩短,都在降本增效;随着政策红利的消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全面加强,施工现场人工成本在持续上升;从国家监管层面来说,政府的数字化、大数据管理能力在逐步提升,管理日趋严格、完善,例如金税四期工程的上线,将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孤岛打通,以前弄虚作假的行为将在大数据技术下无处遁形,这对施工行业的财税管理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要求。在目前严峻的形势下,施工企业还面临着回款难、垫资量大、回款周期长等问题,这对企业的融资能力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怎么办?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已成为施工企业的首选方案。 在当今数字化环境下,虽然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采用了数字化技术来提升管理,但数字化总体水平仍处于工具化、初级应用阶段,接下来我们从从沟通、组织、业务、协同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沟通是企业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字化场景,但大部分的中小施工企业在沟通场景上却存在:工具多元化、数据碎片化等问题,例如沟通工具上企业会存在QQ、微信、钉钉等多种工具同时存在的情况,在点对点消息传递上存在群聊、邮件、甚至是收集短信多种消息传递渠道并存的局面,重要数据传达要反复确认,因为不确定对方是否在线,是否收到,是否查看,通过即时工具传送的数据如不及时保存,会自动删除,没有统一的数据存储与保管机制,造成数据回溯难,数据的管理是碎片化状态; 由于工程企业项目数量多,且分散在不同区域,人员流动大,造成日常管理困难,很难触达施工现场,群聊应运而生,群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跨区沟通问题,但却存在人员姓名昵称化,外部人员与内部员工识别难,人员离职后管理难的问题,给组织管理造成困扰;同时组织成员在系统上的完整性、信息准确性,也是目前组织管理的一大问题; 目前在业务在线化场景中,大部分中小施工企业存在业务审批纸质化+部分业务审批在线化的局面,即施工企业利用数字化系统实现了部分业务在线审批,比如行政、人事相关业务审批,但在线审批未覆盖公司业务管理全过程,仅部分覆盖,在线审批与纸质审批并存;这种模式下存在业务数据碎片化、统计分析耗时、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等问题,碎片化的数据也造成了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差、完整性不够等问题,管理者想通过系统进行管理的意愿落空,进而导致管理者对数字化产生质疑、进而失去信心; 协同难是施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施工企业业务场景复杂,很多工作需要跨部门协同,例如合同的执行、成本的结算等等,但由于在沟通上、组织管理上、业务在线化的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造成数据碎片化、数据孤岛化,直接影响内部协同化。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流程化、标准化的思维,导致在日常管理中流程混乱、烦躁,进一步降低了工作效率,而未经梳理的病态化流程又直接应用到线上,进一步加剧了数字化矛盾,导致数字化应用推广难、应用难。 以上四点是数字化建设的最基本的应用场景,如内部沟通场景未统一、内部组织管理未标准化、日常业务还未实现全面在线化、内部协同还处于混乱扯皮状态,那么中小施工企业的生存空间在2022年将进一步缩小,面临的生存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